城市微更新下口袋公园的设计探索
——以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口袋公园为例
2023-01-11郝文杰
郝文杰,耿 丽,王 锦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微更新”中“微”是指微小空间、微小问题、微小投入,而“更新”则一定要有新的、好的体验和感受。“微更新”按照循序渐进的城市更新理念,以群众需求和参与为导向,对城市中品质不高、长期闲置、利用不足、功能不优的微型公共空间和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提升,推动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与利用,唤醒社区文化记忆[1]。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属于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在不同国家,口袋公园又被冠以迷你公园、绿亩公园、袖珍公园、小型公园、贴身公园等名称。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规划分类中,口袋公园是指服务半径为0.3~0.5 km的小游园[2]。
“十四五”规划明确城市更新将是未来国家的工作重点,全国各大城市都积极进行了社区改造和优化提升的尝试。龙城街道作为昆明市呈贡撤县设区之前的典型代表,不但保留了当地人民心中的老城记忆,更有“魁星阁”和“大成殿”等珍贵历史符号,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和建筑密度逐年提升,老城区土地资源约束日趋紧张,公共用地不断碎片化,城市落后的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老旧小区的发展和更新改造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现有土地提升社区活力、改善市民生活条件,以口袋公园进入社区的方式,通过对当地长期缺失绿色景观的补充和充满情感的人文设计,更新城市老旧环境,提升居民生活条件[3]。
1 城市微更新下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
1.1 遵循城市发展的整体性
城市更新是以综合性、系统性的观念和行为来解决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并从经济、社会、物质和环境等方面对处于变化的城市作长远、可持续性改善的过程,所以城市更新下的口袋公园设计亦并非单一维度的空间变化,在提升环境质量和完成改造目的的同时,还要兼顾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
1)从宏观角度上说,历史性的城市,通常表现为各个时期产物的“拼贴”组合[4]。这里既有生活气息浓厚的老巷、现代感强烈的高楼,也有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历史符号的沉淀,它们在时间熔炉的杂糅下撺掇在一起。设计者应通过口袋公园的建设,联系周边绿地,打破隔阂,中和差异,将破碎混乱的空间重新编织成一张生机盎然的绿色网络,不但提升景观质量,也促进地块升值,让口袋公园成为激发社会活力、带动城区发展的重要“触媒”[5]。
2)以微观视角来看,城市微更新工作常常伴随着社区老旧界面的升级改造同步进行,因此在进行口袋公园建设时,除了完成为居民提供景观空间和休憩娱乐环境的目标,还应联系市政部门,一并做到社区消防通道预留、道路系统优化、夜间照明保障和飞线整理等工作,并拆除违规建筑、破除原先围墙,既有助于公共土地的集约利用,也方便更新完成后社区的统一管理,真正达到城市更新的目的与要求[6]。
1.2 注重社区生活的公共性
城市里的老旧小区,通常建成时间较长、人员组成复杂,改造时既要满足不同人群对活动场地的使用需求,又要面对土地资源窘迫、后期维护困难等现实问题。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做根植于社区的口袋公园设计时,既要引领公众参与共建共享,又要体现人文精神,关怀各类群体,考虑社会发展构筑的弹性空间[7]。
1)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最基本单元,由于方便到达和尺度宜人,能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活动,以口袋公园作为社区品质提升和群众共建共享的空间载体,引导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激发民众参与热情,更容易解决社区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升建成后的居民认同感和场地使用率[8]。
2)作为为人服务的公共绿地,口袋公园不应是只提供休闲、游憩等功能的单一系统化空间,还应体现对于人在物理层次、心理层次、健康层次、社会层次等多角度的关怀[9]。其功能区划不一定很多,但应通过定位分析,明确服务人群,根据居民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合理安排,细化其日常生活要求,展现人文精神[10]。
3)在疫情影响下,目前的城市微更新工作面临公共卫生安全事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为提高社区抗风险能力和维持社会长治久安,口袋公园设计时应预留发展场地,打造弹性空间,并植入相应设施完善社区功能,让建成环境具备满足人的非必需活动、应对外部原因的不确定性和为长期发展留有余地等特点[10]。
1.3 体现公园设计的艺术性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缩影,有特定的文化属性和空间特色[11]。社区中的口袋公园可以作为展示社区的文化长廊,体现个性,增加城市精神财富,也可以是代表地区的标志符号,唤醒人们延续往日生活余韵。所以,在设计口袋公园时,不但要注意景观立意与文化背景相连接,用当地元素讲好当地故事,还需多种表现手法相结合,将社区个性真情流露,让建成后的口袋公园既能满足开放空间的功能特征,又能体现景观设计的艺术特质[12]。
1)不同的地区历史脉络不同,文化传承亦有区别,口袋公园应是当地文脉的物化,用以展现社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13]。设计时首先要尊重场所精神。在长期的生活中,居民对其经常出没的场所产生了感情,相较于新建的公共空间,在这里生活规律、稳定,商业活动频繁,空间利用率高,容易联系人群。其次,要凸显文化内涵,选取最具代表性和受人民认可的文化元素,将其传达的寓意运用景观语言进行表达,做到借景抒情、以情动人,也可以再现人们当年生活场景,用具体的景观事物展现较为抽象的文化精神,唤醒生活记忆,激发游人共情[14]。
2)现有城市老旧社区存在着格局传统而规整,用于活动的公共空间景观形式单一等问题,无法满足人民对绿化水平、活动空间和文化活动越来越高的要求[15]。 因此,设计者需从居住环境美化、社区文化认同和城市整体风貌相协调等角度,优化口袋公园景观布局和各要素之间的组合,遵循美学原理,运用艺术手法,让景观元素自然表达,并思考艺术形态背后的人文、生态,突破场地限制,结合雕塑、小品等设计视觉中心,创作出有个性、有温度、有文化的口袋公园优秀作品[16]。
2 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口袋公园设计
2.1 龙城街道概况
龙城街道作为昆明城市更新建设中的重点社区,拥有复杂的发展环境和多元的文化背景。街道总体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基本都是各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集居住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片区,穿插少量的商业活动。全区居民以汉族为主,但囊括了彝、白、回、壮、傣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云南特色的多民族聚居地。
其中片区三作为街道整治中有着复杂环境的典型代表,具有绿地面积匮乏、景观质量不佳、大量公共空间被违规建筑侵占、小区之间的联系被几面围墙生硬分割等问题。将其作为展示社区通过口袋公园建设解决社会问题的窗口,可以辐射整个街道,凝聚居民共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图1)。
2.2 口袋公园设计
2.2.1设计理念
空间改造时,应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民族民风、传统文化和规划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和周边环境分别赋予不同的功能与主题。此次设计通过对当地绿地的整合、场地现状的凝练和文化特色的总结提出了共融与共生、共建与共享、共感与共情三种设计理念。
图1 龙城街道范围Fig.1 Scope of Longcheng Sub-district
1)共融与共生
龙城街道在初期发展时由于相关规范较少,而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又使得公共空间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被缓慢蚕食。如今社区里的建筑不仅缺乏规整的秩序,楼道之间还充斥着各种自建民房或用以粗暴划分产权而修砌的围墙。这些被侵占的公共空间很难被恢复,场地原有的设施、植物也失去了应有的功能。所以,在尽量不改变原有社区的结构体系,不增加原有建筑的额外负荷,做到原貌维护、局部修缮、适量拆除的前提下,口袋公园的建设重在重整社区资源、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图2)。
图2 龙城街道片区三现状平面图Fig.2 Plan of Longcheng Sub-district
设计时,首先要改善居住环境,清理整治出足够的公共空间,然后补栽花草树木,完善绿化景观,同时规划社区路网,做到消防通道预留与道路系统优化,打通小区循环,缓解交通压力,将原有的空间限制突破,用新的道路将整个区域串联起来,让整个街区的交通畅通、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提升(图3)。
图3 交通梳理与腾退空间Fig.3 Traffic arrangement and vacated space
2)共建与共享
龙城街道存在着很多距离相近但分属不同管理主体的老旧小区。通过联系相关单位,打破区域分割,融合场地资源,实施统一设计、统一改造、统一管理,进行集中连片改造,确保居住小区的基础功能,努力拓展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并引进物业公司、成立业主委员会、推选楼栋长等方式,完善物业管理。社区可以设置邻里花园、街心景观等活动,让居民们共同参与建设、自发组织维护,形成小区里的向心力。
街道内的居民年龄层次跨度较大。在重塑社区绿地时,应通过对单一空间赋予多层次的功能和设计来吸引不同人群。如老年人需要场地满足休闲、交流、散步等要求,应在设计中加强交通可达性;而中年人使用较多的则是空间中较为自然、安静的环境;另外,针对少年儿童,用丰富的互动空间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让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下的人们都能在公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3)共感与共情
历史上的龙城街道虽为适应发展衍生出了不同的形态特征,但街区的整体风格仍保持着以暖系为主,辅以各冷色系色彩作为点缀的基调,这既符合昆明地处高原地区日照较强的气候特征,又与当地的众多历史建筑和复杂的街道现状相适应。所以,为了维持街道整体风格的一致性、和谐性及历史性,将城市色彩作为口袋公园介入社区的设计纽带,不但有助于形成统一的美术风格,也方便了社区融入城市整体背景,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共感(图4)。
图4 龙城街道城市风格Fig.4 Urban style of Longcheng Sub-district
而通过整理场地现有材料、提取设计元素,可以生成针对龙城街道当地的素材库,如从古银路上提取银杏元素,从多元的文化传承中提取民族元素,从社区下方的洛龙河中提取河滩、森林等元素(图5)。通过不同素材的整合提出设计方案,只需遵循艺术审美的原则,使得景观与周边环境形成互动关联,唤醒人们的生活记忆,便能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共情。
图5 龙城街道景观元素提取Fig.5 Landscape element extraction of Longcheng Sub-district
2.2.2设计方案
整个街道普遍是以砖混结构为主并用瓷砖贴面的典型老式居民楼,单元楼之间相互围合形成一个大的庭院式公共空间,虽然街区之间道路狭窄,但住宅间距充足。进行口袋公园设计时,先要拆除违规建筑、破除原先围墙,方便公共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更新完成后社区的统一管理。
社区内的绿化植物相对单一,主要有银杏、香樟和梧桐共三种大型乔木。将其作为统领全园的基调树种,辅以其他彩叶树和开花植物,使之既符合当地地域特征也兼具昆明地区景观特色。公园的建筑色彩选择上应遵循艺术审美的原则,在街道整体范围内形成较为相似的色彩背景,并通过调整颜色的色相变化、明暗度对比等方式将各个彼此分隔的绿地系统整合到一起。
为满足以上空间规划,设计将主要景观集中于为围绕休闲剧场和健身场地打造的两个节点(图6)。
1)休闲剧场位于整个口袋公园的西北侧,原先是居民们私自搭建的小型车库,经整合后的公共空间通过几何破形并种植草坪,用三角梅和木槿搭配原生的香樟、梧桐和银杏,用不大的空间美化居民居住环境,填补社区景观缺失(图7)。
另外,设计者希望用曲折的通路折叠空间,让人们无法感受空间的真实大小,并以丰富的季象变化和错落的林线调动游人情绪。
2)阳光跑道由社区中原废弃绿地和闲置空间改造而来。通过利用原有的高差,打造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节点里的构筑物多采用流线型设计,象征着穿城而过且风景秀丽、婀娜多姿的洛龙河水;跑道两侧用民族图腾作为主题,设计富含云南特色的文化景墙,整添社区文脉;将公园里的健身设施和休闲场所置于地势高处,让身处其中的家长能够随时关注儿童的一举一动(图8)。
图7 休闲剧场鸟瞰Fig.7 Aerial view of leisure theater
图8 阳光跑道鸟瞰Fig.8 Aerial view of sunny running track
另外,使用大理石砖块围合空间,并结合景墙打造复合空间,美化环境的同时提高区域使用率。
出于扩展居民活动空间的目的,围绕小区建筑轮廓线设置的阳光跑道,亦可作为消防通道、临时公共空间等。
3 结语
城市更新工作的目的并非推翻重建,而是通过居民日常生活场景的重塑,唤醒社区潜在力量,用科学规划服务城市整体发展,实现景观与商业的双引流,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构筑社区空间的活力之源、和谐社会治理的重要支点。
城市微更新下口袋公园的建设应发挥社区细小而强韧的空间自组织性,通过微小空间的品质提升与老旧建筑的活化利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铭刻历史、记录传承,做到艺术和个性相呼应,塑造景观性强、场地分布多样,又能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顺应发展持续更新的优质口袋公园,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获得良好感受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