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驻马店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2023-01-11李宏婧杨芳绒
杨 俊,李宏婧,杨芳绒
(河南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公园作为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城市体验框架中的关键子项,探索公园全面体检的方法与技术是当前学科热议的新议题,也是助力公园城市建设的新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城市公园绿地的游憩和服务功能,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已成为衡量城市空间布局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1],在园林城市的修建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达性这一概念最早由W.G.Hansen提出[2]。随之可达性的研究开始涉及风景园林领域。目前对于城市可达性评价方法有最小距离法、缓冲区法、引力模型法、网络分析法、空间句法等[3]。其中空间句法综合了从城市空间角度和人的角度全面地对公园可达性进行分析,能够很大程度地解释城市出行与城市空间结构,同时也方便计算和操作。
驻马店市在2017年已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验,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本文旨在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对该市20处公园可达性进行分析,为今后公园绿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应有价值。
1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1 研究地概况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地处淮河流域,古为交通要道,因往来官吏于此地驻驿歇马而得名。其中心城区是以驿城区为主体,总面积约185 km2[4]。本文以驻马店中心城区20处公园绿地作为研究样本(图1)。
1.2 研究范围界定
研究数据主要为驻马店市中心城区路网和公园绿地地理位置。研究范围依据2018年1月19日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的中心城区近期规划建设图。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资料均来源于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是以谷歌卫星影像地图为底图,并结合高德地图、OSM(open street map)地图数据和实地考察,并依据轴线最长且最少的原则,绘制网络轴线地图。
2.2 研究方法
空间句法是一种描述和分析空间的数学方法,是研究复杂空间的量化工具,于1970年由英国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首先提出[5]。空间句法的核心思想是把空间作为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并从对城市空间定量描述中探索人的行为活动与城市空间的结构的联系[6]。空间句法理论包括凸状模型、视域模型和轴线模型,其中以轴线模型较为契合城市道路特性的尺度研究,尤其是对大尺度复杂的空间系统更为合适,因此本文研究方法选择轴线模型。采取“保证凸空间的连接关系不变,用最长且最少的轴线穿过所有的凸空间的原则”,用直线来概括空间,并把空间转译为直线组系统[7]。
图1 驻马店市公园绿地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park green space in Zhumadian City
2.2.1全局可达性
公园绿地的全局可达性描述的是居民在研究区域内任何地点到达某公园绿地的难易程度。全局可达性是由空间句法中全局整合度来衡量。公园绿地的全局整合度越高的区域,公园与周边的道路之间连接越紧密,说明可以承载较大的交通流量,居民到达该公园越容易。全局整合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Ii表示全局整合度值;MDi表示平均深度值;n表示研究区域轴线数。
2.2.2局部可达性
公园绿地的局部可达性描述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居民到达公园绿地的难易程度。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中局部整合度这一评价指标进行衡量。公园绿地的局部可达性的高低,影响着周边居民到达该公园的难易程度和对公园的使用效率。局部整合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Ii表示局部整合度值;MDi表示平均深度值;n表示公园绿地周边一定区域内轴线数。
2.2.3感知可达性
公园绿地的感知可达性描述的是在空间系统中居民对公园周边路网的感知程度。感知可达性依据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理解度来衡量。感知可达性越高,居民越容易从所在的空间获得整体空间信息,能够更快捷到达该公园绿地。可理解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3 结果与分析
3.1 公园绿地全局可达性
通过Depthmap软件对驻马店市中心城区道路轴线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如图2所示的全局整合度图。其中变量数值大小不同,线条的颜色不同:全局整合度高的路段显示的颜色越暖,全局整合度低的路段显示的颜色越冷[8]。
全局整合度高的区域,附近的道路连接度越紧密,说明可达性越高。从图2可以看出,驻马店市主城区的全局整合度是由中心向四周越来越低,其中以雪松大道和乐山大道为整合度最高的中心区域。
建立每个公园1.2 km的缓冲区,缓冲区范围内所有轴线的平均值即为该公园绿地的全局整合度值[9]。将每个公园的全局整合度按照从大到小排列,得到表1。
图2 全局整合度Fig.2 Global integration graph
表1 驻马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全局可达性Tab.1 Global accessibility of park green space in downtown Zhumadian
在Depthmap中提取半径R=n的道路全局整合度,可知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全局整合度平均值(1.640 7)比道路全局整合度平均值(1.424 4)高13.2%,说明公园绿地全局可达性较高。其中分布在中心城区中西部地区的公园绿地全局可达性普遍处于较高的水平,然而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的公园绿地全局可达性比较差,如天方游园比南海小游园整合度高出0.413,由此可见仍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3.2 局部可达性
局部可达性反映的是公园绿地为周边居民提供服务的难易程度,如局部可达性高则居民抵达公园绿地的空间阻碍较小[10],附近居民的出行意愿高,从而提高公园的使用率。在研究过程中,选取拓步距离为3的局部整合度进行计算,得出局部整合度图(图3)。
图3 局部可达性Fig.3 Local accessibility graph
经过Depthmap软件进行计算得到表2,驻马店中心城区的公园局部整合度平均值(2.443 9)比道路局部整合度平均值(1.924 6)高出21.2%,说明公园绿地局部可达性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分布在中心城区中西部地区的公园绿地局部整合度值依然普遍较高。以天方公园、重阳文化园、早春园可达性较高,居民步行到达较为方便快捷。局部可达性低于平均水平的占35%,如驻马店市人民公园、南海公园、滨河公园等。这些公园局部可达性较差,与周边路网不匹配,附近居民抵达公园的阻碍大。针对此类的公园应协调周边路网系统建设。
表2 驻马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局部可达性Tab.2 Local accessibility of park green space in downtown Zhumadian
3.3 全局可达性与局部可达性对比
将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知,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均高的公园绿地,如:天方游园、重阳文化园、早春园等,其公园绿地具有较高可达性和发展潜力,道路设施比较完善,居民对于该公园的利用率比较高;全局整合度高局部整合度低的公园绿地,如蓝天游园、驻马店市人民公园等,绿地周边路网密度较低,但是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全局整合度低局部整合度高的公园,呈现整体空间内高可达性,周边的路网较多,对于周边的居民具有吸引力,如盘古园、梁祝游园等。此外,还有部分公园绿地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均低,如南海公园、南海小游园、滨河公园等,整体空间路网可达性较低,周边的路网较少。对这一类公园,在未来的建设中应给予重视。
3.4 感知可达性
感知可达性是居民通过居民对公园绿地周边的路网特征建立对于整个空间路网的感知难易程度[11]。通过Depthmap的计算,分别把公园缓冲区内的轴线连接度(图4)和全局整合度数值导入到SPSS软件中,分析两者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即为公园绿地可理解度(表3)。
图4 连接度Fig.4 Connection degree of figure
表3 驻马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理解度Tab.3 Comprehensibility of park green space in downtown Zhumadian
驻马店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总体的可理解度平均值为0.63,虽然高于所有道路的平均值(0.302),但是仍然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公园绿地与周边空间连通性一般,居民的感知可达性较低,难以从局部范围感知到公园所在位置。
由表3可知,蓝天游园、重阳文化园、开源公园、盘古园、网通游园、黄金叶游园、天方游园、梁祝游园、早春园、烟草局游园、中心医院游园、南海小游园、高新区管委会游园、儿童公园、南海公园、光明游园、人民公园、置地公园等的可理解度超过0.5。因此这些公园的感知可达性较高,居民可以通过周边路网感知到整体路网,能够准确地找到该公园位置。但也有公园绿地感知可达性小于0.5,如水务游园和滨河公园。这些公园的感知性不高,因此居民即使距离该公园较近,但仍然没办法准确找到。此类公园的可达性有待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基于拓步原理对驻马店中心城区公园绿地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到以下结论:(1)驻马店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均比较好,其中天方游园、重阳文化园、早春园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均排前三名,但依旧有公园绿地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较差,如:南海公园、滨河公园、南海小游园。(2)驻马店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也存在全局可达和局部可达性错位现象,有些公园全局可达性好而局部可达性差,如:蓝天游园、驻马店市人民公园;有些公园的全局可达性差而局部可达性好,如盘古园、梁祝游园。(3)驻马店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感知可达性普遍较好,其中蓝天游园、重阳文化园、开源公园、盘古园、网通游园、黄金叶游园、天方游园、梁祝游园、早春园、烟草局游园、中心医院游园、南海小游园、高新区管委会游园、儿童公园、南海公园、光明游园、人民公园、置地公园这些公园的可理解度超过0.5,感知可达性相对来说较高。但是仍有水务游园和滨河公园感知可达性低于0.5,感知可达性相对较低。
4.2 公园绿地可达性优化策略
4.2.1完善道路系统
针对可达性较弱的公园绿地所在的区域,应增强周边道路的修建,同时按照城市整体规划,落实完善周边交通系统,使城市公园和周边道路良好衔接。其次,优化公园的入口,使其能和城市主干道、公交站等人流量较大区域无缝衔接,从而提高公园的可达性。
4.2.2适当增加公园绿地
针对公园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一方面在高可达性区域如乐山大道、文明大道、雪松大道,适当地增加公园的修建,提升公园绿地均衡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公园的内部结构,增加公园的入口,使附近居民能快捷地到达公园,从而提高可达性。
4.2.3提高公园自身景观的吸引力
公园绿地自身的质量也是吸引居民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针对可达性较弱的公园进行改善,塑造特色以吸引居民。(1)根据公园绿地自身地理环境和周边交通状况,因地制宜地营造更多绿地空间。(2)根据公园的面积大小,采取不同的规划策略;针对面积较大的公园可以打造自己的特色;针对面积较小的公园要注重联通性,增加基础设施建设。(3)要增强居民的参与性,提升公园的使用率,让城市公园绿地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5 讨论
本文主要是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基于拓步原理,采用Depthmap软件对驻马店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定量评价,为驻马店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提供参考建议。本文仅考虑的是客观因素,忽视主观因素对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同时,存在空间句法对非自然出行的交通流解释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希望通过今后的研究能对公园绿地建设进行精确化的探究,优化研究变量,对现有的结果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