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叶片表型特征研究

2023-01-11周德全马宝才俞新水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6期
关键词:续表叶柄西南

周德全,马宝才,俞新水

(1.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云南 昆明 650215; 2.云南省保山市林草种子管理站,云南 保山 678000)

西南桦(BetulaalnoidesBuch.-Ham. ex D. Don)与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H. Winkl.)均为桦木科桦木属植物,是我国南方优良速生用材乡土树种,因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效益极佳,在造林生产中广泛应用。由于这两种幼苗外形十分相似,往往导致一些地区把二者混淆。二者栽培区虽有重合,但光皮桦更适宜种植于相对高海拔或偏冷地区,而西南桦更适宜种植于相对低海拔或偏热地区,将二者相混淆会给苗木生长发育和后期成林成材带来严重影响,其后果往往要几年后才能显现。据曾杰等在广州帽峰山的观察,光皮桦在偏热地区造林,2~3 a后出现生长不良,主干不明显,甚至封顶现象,而西南桦却生长良好[1]。因此,为生产中探讨一种简便快捷的幼苗现场鉴别方法十分必要。

1 材料与方法

西南桦种子来源于保山市昌宁县勐统林场西南桦采种基地;光皮桦种子来源于保山市昌宁县耉街乡新厂村光皮桦挂牌母树。采用简单对比法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2],在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勐廷寨进行育苗试验。

对即将出圃的西南桦和光皮桦幼苗,分别从苗圃中随机抽取51株,分别采摘上、中、下各1个叶片,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幼苗的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叶基长、叶尖长等指标值,然后计算出平均值。具体测量数据见表1。

表1 西南桦和光皮桦幼苗叶片指标测量结果

续表1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1 叶柄长短分析

计算出光皮桦与西南桦幼苗的叶柄长短差数、叶柄长短差数的平均数,再计算出叶柄长短差数的标准差,最后计算出光皮桦与西南桦幼苗叶柄长短的T值(表2)。

标准差:

以自由度K=m-1,查t值表,确定差异显著性。K=m-1=51-1=50,查表得:t0.05=2.009,t0.01=2.678,可以看出,T值(3.333)大于2.678,说明光皮桦与西南桦幼苗叶柄长短存在极显著差异。

2.2 叶片长宽比分析

计算出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叶片长宽比、叶片长宽比差数、叶片长宽比差数的平均数,再计算出叶片长宽比差数的标准差,最后计算出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叶片长宽比的T值(表3)。

表2 光皮桦与西南桦幼苗的叶柄长短对比

续表2

表3 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叶片长宽对比

续表3

标准差:

以自由度K=m-1,查t值表,确定差异显著性。K=m-1=51-1=50,查表得:t0.05=2.009,t0.01=2.678,可以看出,T值(83.333)大于2.678,说明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叶片长宽比存在极显著差异。

2.3 叶片基尖比分析

计算出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叶片基尖比、叶片基尖比差数、叶片基尖比差数的平均数,再计算出叶片基尖比差数的标准差,最后计算出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叶片基尖比的T值(表4)。

表4 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叶片基尖对比

续表4

标准差:

以自由度K=m-1,查t值表,确定差异显著性。K=m-1=51-1=50,查表得:t0.05=2.009,t0.01=2.678,可以看出,T值(0.714)小于2.009,说明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叶片基尖比无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1)光皮桦幼苗的叶柄明显长于西南桦幼苗,以此可作为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鉴别要点之一。

2)西南桦幼苗的叶片长宽比大于光皮桦幼苗的,西南桦幼苗叶片相较于光皮桦幼苗的比较细长,而光皮桦幼苗叶片相较于西南桦幼苗叶片比较团圆,此特点同样可作为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鉴别要点之一。

3)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叶片基尖比无明显差别,不够直观,不能作为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鉴别要点。

在育苗生产中要求建立完整的种苗培育技术档案,特别是对种源记录要十分清晰。该鉴别方法从叶片外观着手,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有其简便直观、快捷高效的特点,可作为一种现场鉴别的辅助手段。但因幼苗叶片在不同苗龄时期形状还会发生相应变化,为提高鉴别的准确率和便捷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猜你喜欢

续表叶柄西南
斗 草
Analysis of hub genes in 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by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斗草
古城西南两座桥
扭动的小蚕
“潮”就这么说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扭动的小蚕
Landslide displacement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Novel analgesic targets and corresponding analgesic leading compou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