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体质测试现状及发展模式探索
2023-01-11郭宇亮范子哲
文 / 郭宇亮,范子哲
随着科技进步,数据处理能力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早期简单的数据分析发展到当下已经能够较好地收集、分析、挖掘海量的数据,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的深度加工和处理。本文通过对某西部医科大学2016级学生在校四年间体质健康测试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展现医学类本科学生体质测试现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出发,探讨从教育改革的角度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1 该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现状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需要分别完成5项测试,分别是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或1000米跑(男生)或800米跑(女生)、引体向上(男生)或仰卧起坐(女生)或坐位体前屈、50米跑或立定跳远。
表1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 (单位:分)
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满分为100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本文选取某西部医科大学2016级学生大学四年期间全体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样本,研究分析该年级学生体能测试现状及不及格原因,探索改善大学生体能水平的教学方向。
表2 体质测试样本总量 (单位:人)
表格中18年大三时因外校的专升本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大三,故数据变动较大。
可以看出在医学生中女生数总体而言高于男生数,女生数约是男生数的1.6倍。分年份的体测总体结果如下。
通过表3可知,不合格比例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良好比例基本在15%上下浮动,优秀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合格率约为总人数的80%,反映了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体能下降,也有极少部分学生体能得到了提升,不合格比例增长的同时,优秀的比例也在增长,不合格的比例约为优秀比例的10倍左右,总体而言,学生身体健康情况不太乐观。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来看,2019年,全国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达到了23.8%。但在优良率明显上升的结果中,大学生增长了0.2%,总体上优良率在增加,但是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增长。而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21年12月发布《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国民体质总体呈上升趋势,城乡体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运动增强体质作用明显,体质较弱群体的体质水平提高幅度较大,数据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以下简称“合格率”)为90.4%,与2014年监测相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
表3 体质测试总成绩 (单位:%)
表4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试指标
可以发现,虽然测试标准及项目不一致,分值也有区别,对比大学生健康测试标准,国民体质测试标准中在20~39岁时测试无1000米、800米、引体向上、50米等项目,40~59岁时无俯卧撑、仰卧起坐及20~39岁测试缺少项目,大学生分组中将合格率和优良率相加可以看出即便排除了大学生合格率较低的跑步及引体向上项目,依然高于国民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也赖于大学生普遍处于18~22岁的年龄段,身体素质较20~59岁的国民高。
总体不及格率中最高的是引体向上,平均达到65%以上男生均不能及格,仰卧起坐和1000米跑位于第二档,平均在15%~20%,其余项目均在5%~10%之间,但能明显发现随着距离毕业时间越来越近,不及格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不及格率最高的是大四学生。
在2014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明确,体质测试未达到良好或良好以上不得参与评优评奖,未达到合格则按结业或肄业处理,不予发放学位证。那么,在不合格的学生中,影响最大的又是哪一项或者哪几项运动项目呢。
2 导致该校学生体质测试不合格的主要影响项目分析
可以看出,体重正常的学生占比与肥胖和超重的同学占比之和基本相当,随着时间推移,不及格的同学的超重和肥胖占比在逐渐下降,但主要还是因为总量的增加导致早期合格的正常体重人员不合格数据的变化。
表5 各单项不及格率 (单位:%)
表6 不及格学生体重分析 (单位:%)
表7 总成绩不及格学生各单项不及格比例 (单位:%)
表8 不及格人员性别分布 (单位:人)
可以发现,其中引体向上是导致总成绩不及格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仰卧起坐及1000米,800米和立定跳远再次之,反映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有待重点加强,其次是耐力素质和下肢力量。
可以看出男生不合格数约是女生数的1.5-2倍,对比总数中女生数占62%,男生占38%,可以分析男生通过率低于女生。另一方面说明体测不及格的这部分男生在大学中的自制力和运动量较低,如何引起这部分人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强制性要求也是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另外,大三学生总不及格数136人,大二学生总不及格数86人,在大三新增参加体质测试的425名参与体质测试的学生中,不及格人数50人,恰好等于大三不及格数减去大二不及格数,及格人数332人,良好人数26人,优秀人数6人,可以发现新增专升本及部分留级学生对学生总的体质结果影响较大,在增强学生体能上也需要针对此类学生进行加强。
3 从体质测试结果看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从上文中影响学生体质测试的项目可以发现主要包括引体向上、1000米跑、80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几项,对比而言50米跑大多都能较好完成,说明当今学生体育运动在速度素质方面基本达标,但有氧耐力和上肢力量不足,肺活量和座位体前屈也基本能达到标准,说明本身身体素质和柔韧性能够过关,主要在于耐久力不足。在学校期间,总体合格率呈现下降趋势,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体能逐渐下降,尤其是引体向上一直都是男同学们的弱项。
图1 体质健康测试分析平台
现今信息网络十分发达,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高校体育设施设备趋于健全,但学生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仍较弱,社团活动驱动较少,导致学生在校期间体能逐渐减弱,下文主要探讨从哪些方面能够探索体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好地通过体质测试。
同时,可以通过形成软件让学生随时随地登录查询,对比其他学生和年级班级平均水平让自己形成内生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和锻炼,通过同学间的对比对自己的弱项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有部分学生体质下降导致不及格率上升,应在学生大一体质测试完成后重点发现和关注在及格线边缘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适当进行分类教学,多向此类学生提高关心与帮助,在课后锻炼中布置相应的训练内容,在大三针对不及格和及格边缘的专升本学生重点关注并加强训练。同时可以考虑开设校内辅导班,组织不及格学生和及格线边缘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让体育专业学生作为学生教练提供一对一指导。在体育课堂上和课后体育的指导中,应加强对不及格率高的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800米跑等项目所需的上肢力量和有氧耐力的训练。
图2 四川省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示例
在体育运动和课程建设中,可以专门针对体育锻炼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联系,大学体育课程开设在大一、大二学期,部分学生在大三、大四学期的合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大三、大四学期没有开设体育课有一定关系。可以考虑除了在大一和大二年级加强培养学生体育爱好和兴趣外,开设体育选修课,或者要求学生在体育社团等课外活动完成一定的体育类学分,体育趣味活动兑换选修课学分等形式增加学生的运动激情。医学生高年级时处于实习阶段,且实习时间长较长,可以利用互联网运动APP等手段辅助进行日常锻炼,并制定相应积分兑换方式予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