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时代农科精神 继承李光博学术思想
2023-01-11张合成
张合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2年6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纪念李光博院士诞辰100周年暨铜像揭幕仪式,深切缅怀李光博院士的科学精神和历史功绩,追思他为国家植保科学不懈奋斗的光辉生涯,传承他的崇高品质和学术思想。通过为李光博院士铜像揭幕,观看纪念视频、纪念画册,学生、后辈、家属讲述等方式,全面回顾了李光博院士的光辉一生,系统阐释了他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对当前做好三农工作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科学家精神,指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对弘扬以农科精神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举办老一辈科学家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作出了制度性安排。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为首任院长丁颖院士、第二任院长金善宝院士树立了铜像,为18位已故院士设立了巨幅画像墙;时年9月,举办了邱式邦院士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2022年2月,隆重举行了纪念中国农业科学院主要奠基人之一陈凤桐院士诞辰125周年的活动;6月又举行了纪念李光博院士诞辰100周年暨铜像揭幕仪式;后续还将为陈凤桐院士树立铜像,为张子仪院士、庄巧生院士举办学术思想研讨会。今年这些活动也都是纪念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5周年、弘扬农科精神的重要活动安排。
如果遗忘了历史、遗忘了先辈,弄不清来时的路,那么未来的方向也会变得迷失。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过举办纪念活动来怀念先辈、致敬先辈,主要目的就是表达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热爱和传承,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农业科学院贺信精神,持续弘扬“求真笃行、敬农致用”的农科精神,坚定全院科研人员“勇攀高峰,率先跨越”的信心和决心。
李光博院士是我国著名农业昆虫学家、生态学家和害虫防治学家,是中国昆虫迁飞研究创始人之一,为解决我国重大农业病害虫问题和制定植物保护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追思李光博院士为植保科学不懈奋斗的光辉生涯,就是要学习和传承他的崇高精神品质和宝贵学术思想,特别是在当前全国会战草地贪夜蛾决战阶段,在虫口夺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时期,传承纪念李光博院士的科学精神尤为重要。
要学习和传承李光博院士科技报国、服务国家需求的科研理念。李光博院士始终坚持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科研理念,毕生的科研工作都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坚持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李光博院士对党和国家怀有深厚感情,曾感慨因为身处伟大祖国才成就了自己的科研事业,入党历程跨越20年而初心不改。广大科技人员要认真学习李光博院士的科技报国情怀,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心怀“国之大者”,服务重大需求,着力破解农业生产“卡脖子”难题,不断提升科技引领力和贡献率。
要学习和传承李光博院士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李光博院士提出黏虫季节性迁飞假说,应用大规模成虫标记回收方法,开创了世界同领域研究之先河;首次提出黏虫在我国越冬地区界线,获得世界首个黏虫长距离迁飞数据,研究成果解开了流传千年之久的“神虫”之谜。李光博院士作出的重大科研贡献,为当前防治草地贪夜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广大科技人员要认真学习李光博院士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勇于担当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历史使命,勇闯无人区、勇攀最高峰,努力取得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要学习和传承李光博院士鞠躬尽瘁、奋斗不止的奉献品质。李光博院士从事科研工作50年,把毕生献给了植物保护事业。他常常讲,“我活一天,就要干一天,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患病住院期间,他依然忘我工作,去世前一天还在病床上与所里同志讨论工作。广大科技人员要认真学习李光博院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热情,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而不懈奋斗。
纪念李光博院士,就是要学习和传承他的学术思想和治学品格,立志做胸怀祖国、求实创新、勇攀高峰的新一辈农科人,确保农业科研国家队确确实实走在前、实实在在作表率。
要争做科学家精神的践行者。坚守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守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主义底色,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毫不动摇执行国家意志,毫无争议代表国家水平,责无旁贷展现国家风貌。
要争做农科精神的传承者。建院65年来,一代代农科人接续奋斗,积淀形成了以“求真笃行、敬农致用”为核心的农科精神。要以实际行动,继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国农业科技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引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引领和精神支撑。
要争做聚焦“国之大者”奋力创新的有为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已经决定,要聚焦“国之大者”一体化配置人财物等创新资源,建立“双总负责、全院统筹、跨所协同、联合攻关”的举院抓大事体制机制,开展组织化、体系化科技创新。要发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锚定种子、耕地、生物安全、农机装备、绿色低碳、乡村发展等六件大事,力争在重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上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