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铁路结构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分析
2023-01-11陈凤冉
文/陈凤冉
课程思政主要针对的是建构全员、全程、全课程教育格局模式,把各个类型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发挥协同效应作用,将“立德树人”纳入到教育教学主要任务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基于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校应该意识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以此更新传统的教学认知,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推进专业课程的完善发展,使其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专业课程的教育水平面对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经出现较大改变,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与策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表达新途径,实现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新时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人才培养质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优化与改进,提升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实现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课程思政内涵与必要性分析
1.1 课程思政内涵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即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充分融入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内容,让所有课程均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使得所有教师都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格局。
1.2 必要性分析。第一,满足高校办学需求。新时期高校需要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借助专业课课堂发挥课程思政的功能,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必要条件。第二,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立德树人是国家对教育领域提出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各领域、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共同发力。第三,意识形态斗争需求。通过课程思政是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有助于反对“分化”、“西化”的图谋。随着我国持续深化社会经济改革,深刻调整利益格局,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尤其是一些西方势力有意识的利用新媒体渠道宣传西方意识形态,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严重影响,需要法学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引导。
2.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
2.1 完善教学大纲,合理设计思政元素。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思政改革逐渐在我国掀起一股热潮,全国各高校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在其中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对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改革而言,发展相对缓慢,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必须紧随时代发展,跟上教育改革大潮。在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特点充分挖掘的基础上,结合思政教学元素,尽可能完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在大纲设置上,一定要提出“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以及活动需要,通过对课程内容以及课时比重的调整,结合思政元素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活动。同时,教学大纲的设置应该结合具体教学需求,针对学生发展,选择合适思政元素,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进度的精准把握,提升对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和把控。
2.2 选择合适切入点,教学进度融入课程思政。实际上,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进度中融入课程思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学校可以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进度要求出台一些专业文件,利用文件推进思政元素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的渗透,通过这种硬性指标规定,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教学开展指明方向。同时,为推进进度要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一些关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交流总结大会,通过专家讲述和专业指导等多种形式,推进教学改革的开展。其次,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研组,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进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交流研讨会,通过组织对教师教学进度等专业文件的学习和考核,加强对教师教学进度融合的监督。同时,对于考核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与表彰和鼓励,通过有效的激励,促进教师在提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进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力度和积极性。最后,作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建设,通过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进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执行力度。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创新,加强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视程度。
2.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政内容。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程元素融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通过两种教学模式的互补,提升思政课程改革的育人功能,对学生思政价值进行全面引导。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分组练习、教学互动、课堂模拟、实战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提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思政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而且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帮助教师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起到积极效果。如教师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时,就可以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和实战演练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亲自感受和体验,然后分享自己的经验、感受,这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实际需要慎重选择。
3.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教学各环节中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极具严谨性和逻辑性的研究性科学,而且相比于其他学科,它在语言的表达和描述上更加简洁、规范和严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自身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学科精神的演示,从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引导学生感受学科特征,最终针对自身言行举止进行自觉且有意识的规范和自我监督,争取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形成一个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作风习惯。同时作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师,在平常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学校所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校纪校风,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因素,引导、教育学生,无论是在参与教学活动、还是私下自习、完成教学练习等行为中都要向教师学习,做到严于律己,遵规守纪。从而督促自己养成文明、守信、守时的意识和良好品质。最后,教师在平常开展教学活动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和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如此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和不尊重,还能促进谈话的顺利开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模式进行相互启发,引导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开发大脑,得到精神、品质的全面提升,进而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从而针对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比赛等,积极参与的同时,能够畅所欲言,彰显自己个性。
4.塑造适合课堂的氛围
教师不仅作为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专业课程实践的组织者,应该端正自身的教育态度,正向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学习能力,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包容学生的失误,理解其个性,通过引导不断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造性,推动学生健康个性的不断发展,调动起学生实践操作的欲望和胆识,从而为推进学生全面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授课前可以提前数分钟走进教室,提前准备好这堂课需要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学生看到教师进入教室,就会知道马上上课了,提前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果在课堂上才开始准备多媒体设备等,教师准备这段时间内,学生容易出现课堂问题行为。课前准备活动还包括:重视教案编写,准备好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如果不能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出现教师枯燥讲解内容,学生出现厌倦、走神、交谈等课堂问题行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和引导学生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类问题,不能只看到学生扰乱正常课堂秩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一旦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期盼,会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和思想,积极配合教师并服从班级管理。反之一味的嫌弃和指责,将会把学生越推越远,对其健康成长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尽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设置不同的学习和教育计划。如对与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应多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心;而对于上课容易开小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提问的重点关爱对象,在课堂上不定时的眼神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时刻关注,以此集中注意力。此外,选聘业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专家和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为学生分享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典型案例,并做好师生互动讨论,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有效切入每一案例,进而辨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真理。同时,以我国建筑行业优秀历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重视专业课,学好专业课,培养和树立其社会责任感。
结语:
基于课程思政大环境,高校教师要意识到教育创新改革的必要性,以此将课程思政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相互融合,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形成“行动实践——能动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实践路径,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下展开线上线下共同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创。这就要求教师从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入手,组织学生自主形成创新发展建设小组,使学生接受课程思政与教育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