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肥城市农村水利工作开展情况
2023-01-11李飞龙
李飞龙
(肥城市水利局,山东 肥城 271600)
1 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2020 年泰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四个显著提高”目标后,肥城市即着手进行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组建了桃乡供水有限公司,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完成了对所有农村供水企业的清产核资,并在国资中心监管下,依法实现了资产移交和经营运营,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城乡供水统一管理大格局。在改革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1 充分认识、高位推动
肥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起步较早,2006 年就基本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的目标,并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地形地势、水文地质等因素,以镇街为单元建成了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13处,采取承包、租赁、买断等多种方式移交民营企业运行管理,供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楚的认识到由于国有投资和民企投资混合投入、由民企为主经营带来的弊端,因此,农村饮水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2021 年8 月份,为彻底解决改革工作后期剩余的难点、焦点问题,将领导小组组长调整为由市长担任,并将市重点工作推进中心纳入为成员单位,进一步强化考核推动作用。肥城市水利局紧跟进度,加强研判,3 次组织召开全市水利系统改革工作推进会议,3 次向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汇报进展情况;市委副书记、分工副市长4 次组织召集全市改革工作专题推进会议;市长、市委副书记3 次进行实地调研。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共同推动,对制约问题动真碰硬、红脸出汗,现场制定解决办法,明确解决时限,力求改革工作见实见效。
1.2 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在肥城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肥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与城区供水公司同等级的专职子公司“肥城市桃乡供水有限公司”,作为县级农村供水统一管理的机构,由集团副总经理直接担任公司经理,抽调业务骨干14 名参与改革工作全面事务,划拨8 名城区供水运维人员专项负责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保障工作。水利、住建、发改、财政、司法、国资中心等多部门联合行动,组织实施清产核资等前期工作,尤其是水利局和国资中心,组织召开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并进行了3 次专题磋商座谈,研究制定改革基调和方向。同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改革细则,组织相关镇街区、市直部门、供水单位进行了多次座谈、分类磋商研判,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于2021 年10 月份,肥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肥城市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细则》,明确按照国有资产和民营企业投资比例分类实施改革,并统筹兼顾原承包期内合理预期收益、人员安置等各类问题,特别是压实了各镇街区政府改革的主体责任,为改革的落地见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1.3 建立机制、加强考核
2021 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第一次列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事项,水利部第一次将“农村供水保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肥城市率先将“饮水安全事件”纳入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定量考核,除考核水费收缴、工程建设、水质水量等常规任务外,将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完成情况列为扣分项,切实增强镇街区在改革工作中的责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解决改革难点问题,肥城市水利局实行“每周座谈、周周通报”的督促机制,由水利局会同国资中心、水务集团等相关单位,每周进行现场座谈沟通,对于关键制约问题逐项研判,协助尽快解决。2021 年11月份后,为进一步夯实改革责任,对于各镇街区清产核资、产权回购、混合经营、合同签订等进展情况,报请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专题情况通报,同步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阅,共计印发专题通报5 期,其中,市领导签批意见1 期。切实提高了各相关责任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改革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2 确保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有序推进
肥城市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总投资1.2 亿元,分两期实施。2020 年利用政府专项债7 300万元,完成了一期建设。2021 年4 月7 日,总投资4 840 万元的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其中利用债券资金4 700 万元。目前,正在开展竣工验收工作。
2.1 实行党建引领,成立攻坚党支部
成立了以分工副局长为党支部书记,各参建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攻坚党支部。在工程建设中,多次召开攻坚支部会,加强案例分析研讨,对照检查引黄灌区工程中的薄弱点,举一反三,带领支部党员提高政治意识,强化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坚持用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
2.2 加强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成立了引黄灌区质量与安全项目监督站,派驻人员到项目工地驻点,不定期检查工程质量情况,对重要设备和材料委托第三方检测。每周到工地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和问题现场督促整改。聘请了退休高级工程师,现场指导管道连接和铺设垫层等关键环节,提出意见,杜绝施工单位偷工减料。
工程正式运行后,可改善灌区内0.4 万hm2的农田,实现高效配水到田间,通过测水计量设施,实现灌溉用水按方收费。逐步实现灌区农业灌溉节水化、用水管理细致化、计量设施精准化、水费征收规范化,为打造现代化灌区奠定基础。
3 全部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3.1 开展农业水价精准补贴
在肥城全市范围内继续深化改革区水权分配,根据农作物种植规模和用水要求,把1.1 亿m3灌溉用水指标分配到村。依据省市农业水价奖补办法和《肥城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编制了《2021 年度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方案》,并按照村级申请、镇级审核、主管部分批复等程序,对管护主体责任落实、管护组织运行良好的村进行节水补贴。2021 年共补贴资金57 万元,涉及6 个镇街26 个村和农村经济合作社,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节水、推动小型水利工程良好运行,确保水费收取到位、农民负担合理。
3.2 深入开展引黄灌区农业水价改革
为使灌区长效运行,不断完善运营管护模式和农业用水管理方式。2021 年出台了《肥城市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管理制度》,在引黄灌区骨干工程建设完成后,指导沿渠镇街成立引黄灌区供水协会,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渠系、泵站,协商制定灌溉用水顺序,安排灌溉时间,收缴水费等事项。肥城市发展和改革局和水利局印发了《关于制定肥城市引黄灌区农业用水试行价格的通知》,按照“成本费用补偿、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将水价真正纳入市场价格体系,把水价标准提高到成本水平,保证灌区长效运行。下一步,肥城市水利局将结合山东省农村供水管理精神,制定完善肥城供水统一管理制度,努力健全完善水源安全供给体系、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民生高效服务体系、供水应急保障体系和监督无缝对接体系,尽快实现肥城市“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一条龙”管理,为加快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做出肥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