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大辛河综合治理规划方案探讨
2023-01-11唐光凤李福育油芳芳
唐光凤,李福育,油芳芳
(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大辛河发源于济南市龙洞景区南部山谷,向北流经历下区、高新区,于历城区大辛河庄西向北入小清河,总长17.0 km,流域面积57.3 km2,是主城区东部的一条主要河流。河道历经多次治理,已具备基本的防洪功能。
1 基本情况
1.1 工程现状
1)旅游路以南段。自龙洞风景区至旅游路长6.4 km,2019 年对龙洞风景区至旅游路段4.6 km河道实施了生态景观提升工程,统筹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通过改造驳岸、溢流堰,建设植物岛、湿地泡等型式,系统提升蓝绿空间。同时引入单排PRC 管桩景观栈道、预制混凝土生态框、格宾石笼、自嵌式挡土墙等新工艺、新材料,建设滨河绿道,治理段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宜游、人水和谐共生的目标。
2)旅游路~新泺大街段。为河道棚盖段,全长约2.9 km。河道穿过济南市政府龙奥大厦、奥体中心,向北沿奥体中路西侧绿化带至规划新泺大街出口。河道箱涵上已经建设奥体场馆等重要设施,本次不再进行治理。
3)新泺大街~入小清河口段。长7.7 km,其中花园东路—工业北路段,长2.85 km。由于河道侵占严重,房屋较多,现状上口宽度10~15 m,行洪能力不足20 年一遇防洪标准,河道防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工业北路—小清河段河道长1.85 km,已按50 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河道过流能力不满足规划100 年一遇防洪标准要求。
1.2 存在的问题
1)水安全问题。大辛河为山洪河道,河道上陡下缓,平均比降约1/300。受南高北低地势影响,源短流急,流域内降雨径流汇聚快速,进入中下游河道骤然变缓,且河道上宽下窄,行洪能力上大下小,极易成灾。河道穿越主城区,两岸多为居民小区、工业厂区,对城市防洪安全带来较大威胁。依据《济南市防洪规划报告》(2020.11),大辛河防洪标准为100 年一遇,最大设计流量495 m3/s。花园东路—工业北路段,长2.85 km,河道现状上口宽度10~15 m,远不能满足防洪要求,因此存在较大水安全隐患。
2)水生态问题。河道全段总体渠化严重,陡立硬质护岸多,安全性、生态性不足;旅游路以北段长10.6 km,常年处于干涸状态,河道内零星拦蓄水多为死水,循环更替不足,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污水箱涵埋置于河床内,雨污合流,污水易随雨水通过溢流井入河道内。
3)水景观问题。河岸因存在建筑垃圾,土质差,沿线现状植被以野生杨树、构树为主,只有局部段有人工栽植,总体可利用植被有限。大部分河段被挡墙、围墙、城市用地等割裂,两岸绿化率低,景观风貌差。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 区位重要
大辛河源头为龙洞景区溪谷,途经济南市政府、奥体中心、CBD 中央商务区、黄台电厂、殷商文化遗址、幸福柳广场、新东站等,隔小清河与华山湖相望,并将市政府、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遥相链接,区位优势显著。
自龙洞风景区内露华泉、壶嘴泉、金龙泉等众山泉水汇流始,河道上游有孟家水库,下游经小清河与华山湖对望联通,具有泉城独特的自然生态要素和历史文化内涵,资源优势明显。
地铁R3 线将大辛河与济南新东站、遥墙机场相连,胶济铁路、黄台联络线等途经大辛河,使大辛河的形象成为济南市容对外展示的窗口之一。
2.2 上位规划对大辛河的定位
1)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大辛河属燕山新区风貌区,规划定位为纽带,向北串联华山风景区和黄河,向南串联龙洞地区,使燕山新区成为现代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景观风貌副轴。
2)在《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规划》中,大辛河为重点建设区“一核、两带、三区、六廊、九点”的六廊之一,总体建设目标: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
3)《济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年)》中,大辛河及其沿线绿地为济南城市绿化隔离带之一。承担旧城区与高新区之间的连片发展及生态防护功能,并结合两侧绿地、农田等,形成向城市内部渗入的楔形绿地,改善环境质量。
3 规划理念
3.1 承载区域安全
大辛河都市滨河景观公园带的综合建设,不仅确保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区域生态安全,同时,其所属绿地满足要求的应承担一定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
3.2 充分贯彻海绵理念
大辛河蓝绿综合治理系统中,不仅在蓝色空间——河道整治从纵断到横断面上,均以海绵理念为依据,在其绿色空间——公园建设上,也充分以海绵理念为基准,采用多种海绵设施及建设方案,使其达到最大的径流总量控制率,为大辛河及其周边地块提供暴雨缓释作用,大大缓解区域暴雨、防洪压力[1]。
3.3 构建健康生活
大辛河都市滨河景观公园带将建设充足的绿量,与生态水系一同打造城市生态健康的“通风廊道”“大型氧吧”,其中形成绿道系统、多处运动场地及健身场所,附加多种趣味运动设施,并结合先进科技注入景观互动内容,使其为区域健康生活代言[2]。
4 工程规划方案
4.1 防洪保安全工程
依据河道防洪标准要求和城市发展需要,对萎缩严重河段进行扩挖和跨河阻水建筑物改建,对花园路至小清河入口段4.7 km 疏浚扩挖,提高防洪能力,达到100 年一遇防洪规划标准。对沿河阻水桥梁与市政设施管线予以改建。
4.2 水生态修复工程
对新泺大街至奥体西路和花园路至工业北路污水管线迁移复建,顺河两侧新建南北贯通的污水干管,长12 km,利用现状1.5 km,承接CBD片区和周边日益增多的污水,输送至下游光大水务济南污水处理三厂;重塑新泺大街~入小清河口段7.7 km 河道岸线,改变现状河道“渠化”现象,将河道蓝绿线与周边的公园绿地用、绿化用地统一规划策划,形成蜿蜒曲折、宽窄多变的岸线形式;改建、新建溢流堰18 座,堰高1.0~1.5 m;通过水质净化,重塑自然基底和水生动植物体系的修复;完善治理河段水生动植物体系,促进河流生态系统良性运转。工程完成后形成常水位水域总面积42.6 hm2[3]。
4.3 补水调水工程
利用光大水务中水,新建中水回用泵站1 座,埋设DN800 输水管线7.8 km,设计供水能力4 万m3/d,维持河道生态基流。
4.4 景观绿化工程
在河道防洪、补水、污水等问题解决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绿地,完善蓝绿空间,打造公园带,形成“一河、三段、多园、多点”的结构体系。
一河:蓝绿空间交融的大辛河。
三段:都市活力段(新泺大街—花园东路)、人文休闲段(花园东路—幸福柳广场)、宜居自然段(幸福柳广场—小清河入清口)。
多园:5 个综合性公园、2 个社区性公园、3 个带状公园,多种公园由河道串联成品质性的城市公园带,为周边CBD、商业、商务、居民等带来更全面的服务以及形象展示。
多点:多个公园及路口形成的多个景观点。
4.5 交通完善,使其与城市血脉相通
依据主要交通干道以及公交车站和地铁站设置公园主入口和停车场,满足大辛河管理和游览需求,整个公园带中预计设置主入口25 处,地上停车场5 处、结合高差形成地下停车场3 处;依据次要城市交通干道设置次要入口,共40 处。通过假设景观桥、人行天桥等方式实现公园带中南北向、东西向的通行,使其“八个小循环、三个中循环,一个大循环”的完善的绿道网络系统,将绸带公园、小清河绿地连接,形成区域绿道体系。
4.6 挖掘并展示水文化
大辛河从南端发源地佛文化的龙洞景区,到市政府、CBD 的都市文化,再到黄台电厂、铁路等的工业文化、大辛庄遗址的大辛殷商文化及幸福柳广场的红色文化,加上途径的丁家庄、贤文庄等的市井文化,可谓是一条聚集文化的河。大辛河滨河景观公园带因此须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以水为脉,串联和传承沿线历史文化节点,并在其相应的公园进行文化内容的体现。
4.7 配套综合服务设施
大辛河都市滨河景观公园带将综合服务于周边居民及区域城市形象,它将切实从各项需求考虑,以充足的各项服务设施、公用建筑等、局部以城市设计的理念,充分满足各项需求。共设计:游客服务中心2 处、管理房7 处、医疗救助站1处、茶座咖啡馆5 处、售卖点及卫生间各24 处,结合自行车租赁等共形成1 处一级驿站,4 处二级驿站。同时结合水利设施要求,预防重建轻管,结合河湖长制要求和智慧水务理念,强化管控。
在奥体西路以南明渠段,结合周边CBD 等城市商业,结合河岸高差,布置开放的沿河商业,形成聚合商圈,为百姓带来赏心悦目的消费体验,景观上体现都市文化及市井文化。对于地下空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等相关法规文件建设一定数量的防空地下室。
在花园东路以北现状工业聚集段,结合现状工业建筑改造,布置文创商业内容,包括科学乐园、室内滑雪场、创意集市等服务内容,景观上体现工业文化。
5 结 语
大辛河综合治理规划方案除完善河道防洪排水的基本功能,还与其周边绿地充分结合,形成更加生态、健全的城市蓝绿空间体系,建成“安全、人文、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的大辛河都市滨河公园带。使其不仅符合“城市绿化隔离带”的重要生态功能,也为周边居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更强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通过沿河地铁、铁路等途径对外展示、宣传济南市容,为区域带来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