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馆公共教育助力乡村青少年美育发展初探
——以烟台美术博物馆为例

2023-01-11李艺明

中国校外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烟台美术馆美育

李艺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包含好山好水,更包含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美育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一系列举措中,美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不仅要找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机制,而且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美育工作,改变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找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培养乡村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政策有效引导,发挥美术馆资源优势

美育学者李学明指出,“美是人类物质与精神创造的动力之源,美育归根结底是创造力教育,是美化心灵和陶冶情感的教育”[1]。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同时还指出,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2]。

新时代,参观美术馆逐渐成为人们,特别是文化知识人群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因此,美术馆要分析和思考如何引领那些认为艺术创作跟自己无关,以及认为艺术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无关的人进入美术馆。作为一种专业传播美的文化载体和学术平台,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公共教育职责逐渐成为重要职责的当今社会, 美术馆不仅要开展服务于小众范围的高雅脱俗的精英艺术,更要肩负起提高大众审美素质的重任。对艺术资源相对缺乏的乡村来说,更需要美术馆助力乡村美育发展。美术馆要思考和关切如何在普及大众审美教育的同时,关注那些渴望审美教育和艺术熏陶的乡村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缺乏审美教育的机会,不利于他们形成和发展健全人格。乡村中的青少年同样是中国社会的未来,把他们吸引到美术馆,让他们通过这样的社会学习方式改善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对国家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当今美术馆更应重视美育在乡村的传播与发展,让乡村积极参与到当下对美育的探讨与建构中。美术馆通过普及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乡村美育,提升对乡村生活的文化艺术渗透力,继而与乡村、与人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结,因此,美术馆在激发乡村青少年对艺术的向往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美术馆强化了作为地方公共文化空间和美育培育基地的作用。

20世纪初期对美术馆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已有认知,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并积极主张修建美术馆举办展览,以实施美育计划。徐悲鸿、鲁迅等人在文章中主张修建美术馆以增强人民美育。1986年,文化部颁布的《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美术馆具有对群众进行审美教育的功能,并作为向社会开放的审美教育课堂,应通过适当方式给予青少年审美引导,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爱好。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校外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着重指出,“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艺术实践需要,新建文化艺术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合作开设美育课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现场参观1次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广大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充分挖掘学校艺术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艺术场馆向社会有序开放”[2]。

在新时代的中国,美育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美育”置于重要的地位。美术馆有别于展览馆,是集收藏、研究、展览、审美教育、文化交流和公众服务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它所拥有的大量艺术珍品就成为其服务社会的根本。因而,美术馆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运用这些资源服务社会。除举办展览外,公共教育成为美术馆服务社会大众的另一重要途径。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如何通过对艺术家的选择、活动的策划以及传递的理念影响青少年?如何才能把美术馆的艺术文化成果传递给青少年?这都是美术馆用专业美育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立身之本。美术馆的工作是为人类积攒文化财富,保护文明遗存,并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推动审美普及教育。

美术馆公共教育作为社会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提高审美趣味和塑造美好心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在国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以美术馆为代表的社会美育机构对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2015年3月,国务院公发的《博物馆条例》同样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这意味着美术馆的办馆理念向服务大众、提升公众审美转变,明确了美术馆开展美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也为美术馆的办馆路径指明了方向。

二、多措施探索,推动乡村美育

烟台美术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地级市美术馆,肩负着“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重要使命。多年来,烟台美术博物馆始终围绕“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众审美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等主题,通过沟通、诠释、分享和学习的开放式美术馆教育模式,为民众提供展览、讲座和导览等直接或间接的艺术体验,帮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观众有效地使用美术馆,拉近了公众与美术馆的距离,激发了公众参与文化的热情。

近年来,烟台美术博物馆尝试打破“围墙”与“边界”,在馆内公共教育活动形成常态化的同时,将优质文化资源下移至乡村,将优质的美术馆教育项目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从馆内延伸至馆外,面向乡村和社会特殊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设置长期定点、定向服务的“基层美育示范点”,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一是在“惠”字上下功夫,拓展公共服务形式。广泛调动美术馆优质资源,立足馆内,拓展馆外,突破以往开展活动的单一做法,将重心下移,把高品质美育活动有针对性地送到乡村的青少年身边,其中包括社会特殊儿童群体,如自闭症儿童、农民工子弟和留守儿童等。在惠及民众的同时,满足其对多样性文化的需求,达到文化惠民的目的。目前,烟台美术博物馆已在烟台市莱山区明泉村、牟平区水道镇和烟台SOS儿童村设立“基层美育示范点”,烟台美术博物馆利用自身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请名家、讲名作,把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送到青少年身边;举办“儿童美术工坊”“流动美术馆”“艺术分享会”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并量身打造适宜的文化项目,将党的温暖和文化关爱送至青少年身边,提升乡村青少年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此外,烟台美术博物馆还将优质文化资源传播至边远乡村。例如,连续三年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项目,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服务宗旨。2019年5~6月,烟台美术博物馆文化志愿者团队远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及陕西省西安市、铜川市和延安市,开展文化和旅游部倡导的“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计划”美育活动,受到当地文化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此次活动也是烟台美术博物馆首次将荣获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提名奖的“美育工作坊”带到边疆偏远地区,这是为当地乡村的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美育普及活动,包括艺术大师绘画鉴赏、跨地域的民间艺术品制作等,让当地乡村青少年零距离接受艺术的滋养,进而充分发挥美术馆的职能优势,更有效地提升青少年的艺术审美水平,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艺术更充分地融入青少年生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是在“育”字上做文章,深挖公共教育资源。烟台美术博物馆切实找到工作中的短板,创新美术馆教育模式。在努力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的同时,牢牢把握“育”字这一核心,追求公共服务的最佳效能: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审美趣味,达到优质教育效果。乔治·E.海因(George E. Hein)把美术馆的教育归纳为四种模式:第一,说教、解释式教育;第二,激励、反应式教育;第三,发现式学习;第四,建构式学习[3]。面对不同的受众,每一种模式的艺术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既有的艺术历史、绘画技法等知识,而是让青少年在观看、体验和互动中启发心智,转换思维。例如,烟台美术博物馆策划举办的“星期五艺术沙龙”“美育工作坊”“走进大师艺术世界”等系列活动,围绕艺术作品,从感知入手,引导孩子们研究特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寻找支持观点的证据,展开探索式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观察—感受—了解—探究—满足—产生乐趣”的学习模式。“衍纸工作坊”“扎染工作坊”“剪纸工作坊”等系列主题活动,以手工制作的形式让青少年体验艺术创作,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产生创造的快感,在这一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美、表现美。通过亲子合作或几个孩子合作完成任务,不仅加深了亲子感情,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协作能力,而且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传播了传统文化。烟台美术博物馆还以“线上+线下”“馆内+馆外”的活动模式走进乡村,为青少年提供完整的艺术创意体验课程,并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拓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其鉴赏能力,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到美育项目的独特魅力,使文化艺术的影响力不断推广和提升。

三是在“联”字上求实效,完善公共教育机制。作为美育社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烟台美术博物馆除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外,还积极发动各类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甚至是国外艺术家,联合乡村,以点带面,创新联动机制,打造以美术馆为主阵地、辐射乡村的“社会美育共享平台”,形成有效的社会合力。例如,烟台美术博物馆常年利用国内外艺术名家来馆办展览的契机,邀请他们到明泉村、水道镇、烟台SOS儿童村举办融互动性、多元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美术活动,受到当地青少年的热烈欢迎,促使他们的艺术素养逐步提升。

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努力,烟台美术博物馆结合每个示范点以及边远地区的优势特点,开展了众多艺术文化服务,其形态多元、效果显著。在优化和提升乡村美术馆文化服务的效能与品质方面,烟台美术博物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乡村特点,使美术馆在助力乡村青少年美育方面的效能得以实现。

三、以示范点为例,实现乡村美育发展之路

针对当下美术馆普遍存在的重展览、轻美育,社会公共教育职能发挥不充分,以及美术馆活动在乡村的覆盖面窄、群众参与度低等问题,通过市场调研、走访采集信息等形式,烟台美术博物馆经认真研究设计,推出以“美术馆+乡村示范点”为模式的社会美育服务项目。此项目将优质文化资源下沉至乡村,面向乡村群体,特别是青少年,设置具有长效机制的“乡村美育示范点”,举办“青少年美术工坊”“流动美术馆”“美博大讲堂”等一系列高品质美育活动。项目涵盖艺术展览导览、公益讲座、读书观影、非遗手作和创新思维开发等诸多美育普及内容,旨在形成具有“精准度高”“长效性强”“普及率广”“覆盖面大”等优势的乡村美育创新模式。在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有效推动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广覆盖、高效能。经过几年的探索,烟台美术博物馆结合自身特点实现了发展之路。

一是示范点活动的理念和设计。首先是精准性。“乡村美育示范点”项目的最大特点是,针对乡村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既喜闻乐见又具有创新性,实施精准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既针对青少年不同的年龄特征,又考虑人群的差异。例如,针对青少年开展的 “星期五艺术沙龙”“走进大师艺术世界” 等活动以思辨性、鉴赏性、知识性为主;针对低年龄段儿童开展的“美育工作坊”“剪纸工作坊”等活动以手工制作、创造性为主;面向特殊群体量身定制相应项目,与烟台SOS儿童村合作共建示范点。在SOS儿童村,长期设有青少年美术工作坊和蓝色扎染工作坊,鼓励儿童与同学和代理妈妈参与活动,在提高其艺术创造力的同时,让其感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其次是长效性。当前的社会美育项目在基层设立了具有长效机制的“乡村美育示范点”。以前的美育服务基本是到一个地方办一场活动,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无法形成合力,而长效机制的实行使艺术文化传播的深度得以增强。再次是示范性。“乡村美育示范点”设立在具有一定示范性,并且具备相应条件、有相应文化需求的基层,以点带面,辐射周边,通过对基层美育的普及推广,带动更多乡村青少年参与。最后是普惠性。全部示范点免费对公众开放,并尽可能将服务辐射到周边乡村。美术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民美育”和“艺术共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使不同年龄的乡村青少年共享文化艺术发展的成果。

二是在活动开展的内容上,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弘扬乡土文化,释放乡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觉参与文化、欣赏文化。烟台美术博物馆与莱山区明泉村、牟平区水道镇合力打造了两处“乡村美育示范点”。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举办各类书画、摄影展览,非遗项目传承和航模制作等活动。同时,将绘画与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或者与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让静态艺术与动态艺术相结合,使活动充满趣味性和参与性。例如,烟台美术博物馆在2019年开设的“动物的精神”系列课堂,运用历代名画或各类动物雕塑和工艺品器物形象展现大家熟知的十二生肖中每种动物及其精神内涵,并结合乡村青少年鲜少接触的艺术设计、剪影或拼贴等形式,让他们从更新颖的角度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并得到良好的熏陶和有效的提升。

三是在活动开展的效果方面,烟台美术博物馆针对乡村美育示范点的服务,每年开展各类乡村美育活动50余场次,群体受众约2万余人。通过社会美育共享平台,美术馆主动将优质的文化产品有效输送出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所在区域乡村青少年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使其零距离感受艺术美的熏陶和滋养。情绪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三方面的功能。艺术作品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并以形象的表现形式增强青少年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从而使其心理机能得以发展。同时,通过观察、思考、体验和创作的过程,青少年的观察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等得以锻炼和提高。因此,乡村美育示范点的美育活动以艺术作品为载体,运用一定情感激发青少年内心积极的学习动能,使其主动并快乐参与活动的同时,知识得以深化,心灵得到滋养。这也让民众逐渐认识到,乡村青少年能够通过艺术思考生活与文化,从而得到深刻启发。

总之,烟台美术博物馆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美术馆公共教育服务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美育的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弘扬美、传播美、创造美”为己任,服务乡村,美育大众。烟台美术博物馆准确把握新时代美术馆方向定位,在满足乡村青少年的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不断创新美术馆运行机制,提升乡村青少年的文化参与度与满意度。

四、结语

美育对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健全人格,以及最终达到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完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睦教授所说,“艺术教育不是简单的常识普及和技能训练的问题,而是通过艺术来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通过艺术来培养个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艺术来塑造个体的性格、自信乃至一个民族文化形象的‘大是大非’的大问题。对于青少年成长来说,‘音、体、美’教育是起跑线,美术及艺术教育对孩子们的心灵、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是不能缺少的,也可以让孩子们领悟天然之美,享受自在之乐,对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因此,美术馆作为传播美的重要场所,其公共教育职能在对乡村青少年开展美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术馆公共教育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诸多困难。例如,国内的各级美术馆特别是地市级中小型美术馆,普遍重展览、轻教育;在乡村青少年的美育普及推广方面,其职能发挥不充分、缺乏创新意识、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至今还有许多公共美术馆没有设立普及美育的公共教育部门,也没有开展乡村美育活动;社会美育普及度明显偏低,活动资金不足;等等。

要实现美术馆公共教育助力乡村青少年美育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看,还需通过美术馆自身建设实现。美术馆自身建设包括管理制度建设和专业学术建设两方面。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可以打破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门的单部门作战模式,采取多部门合作建立项目组的方式,整合美术馆各方面的资源,更细致、更深入地开展美育项目。当前涌现出许多民营美术馆,它们引进一些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对公立美术馆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只有做好管理制度建设,美术馆才能把对乡村青少年、艺术家、整个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在专业学术建设方面,一座美术馆是否有吸引力和权威性,学术建设是根本。美术馆的学术建设涉及如何提升公共教育活动的策划理念,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艺术家参与乡村青少年的美育推广工作,如何让艺术家通过对人生经验的诉说使其作品让人产生共鸣,引导乡村青少年认识到时代与艺术家紧密相连,了解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和时代发展的趋势,从而提升乡村青少年对艺术的理解和审美能力。因此,专业的学术建设是美术馆权威性的保障,而学术标准是其权威性的具体保障,也是持续吸引公众的有效方式。

总之,美术馆公共教育在乡村青少年的美育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美术馆结合时代艺术风貌,充分利用艺术资源和当代艺术传播形式,将艺术文化用一种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到乡村,不仅可以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可以将他们带入更高的艺术境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的文化振兴离不开年轻一代文化修养的提升,而乡村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亟须美术馆这类专业艺术机构的推动,用艺术美的形态营造文化氛围,唤醒乡村青少年对文化艺术的热情,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猜你喜欢

烟台美术馆美育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去美术馆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