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23-01-11李淑玲

种子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玉米螟病虫害玉米

李淑玲

(德州市德城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德州 253000)

玉米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平均产量增长率是所有农作物中最高的,且玉米是饲料的重要来源,因此玉米增产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玉米需求量的增加,我国加入WTO 组织后玉米产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单产以及消除病虫害对玉米产业发展的限制成为难题。玉米的资源化转变有助于形成工农贸一体化,能保证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率不断提高,玉米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病毒病等是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受病虫害影响,我国玉米产量每年面临着巨大损失。因此对玉米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玉米种植发展情况分析

玉米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是雌雄同体、异花授粉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玉米种植分布在纬度30°~50°,我国玉米产区主要在东北部。

玉米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玉米栽培以推广和引进品种为主,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要专业人员选择适合我国环境的品种。玉米占口粮消费总量的5%左右,主要消费来源是饲料。玉米是世界第二大粮食生产物,在美国的种植规模最为广泛,其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

玉米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世界对玉米的需求量随着工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全球64%的玉米种植面积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仅占36%,在玉米种植面积上存在明显差距。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总体趋势平稳,总产量逐步增加。由于玉米高产、适应性强的特点,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除了供人类食用外,还能够用作饲料,充分发挥了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玉米栽培技术在我国历经数千年的积累,已经具有了丰富且优质的经验。我国地大物博,玉米种植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所以需根据种植区的环境特性选择品种。玉米对土壤条件没有严格要求,我国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一般为低温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南地区[1]。

2 玉米种植过程管理

2.1 选种

做好玉米的选种工作是保障玉米的整体产量和质量的根本。目前,在我国市场上的玉米品种非常多,缺少经验的农民很难选择出最适合自身种植的品种。在选择玉米品种的过程中,应主要考虑当地的日照时间和热量条件,保证玉米的整体产量和品质。

种植地形直接决定了玉米的能量吸收情况,所以地形是影响玉米后续生长的重要因素。平原具有海拔低、热量充足的特点,晚熟玉米的生长期较长,适合在热量充足地区种植,因此平原地区可选择种植晚熟玉米品种,从而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风力也是选择玉米种子时应考虑的因素。玉米作为高茎作物,风对茎秆的影响很大,因此种植者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种植地区的风力。例如,澄海9 号、农大108、郑单958 号等抗倒伏品种具有较好的抗风能力,可以在风力较大的环境下生长。

选种中还应该考虑土壤条件。如果种植地土壤肥力低、气候比较干燥,应选择抗旱、耐贫瘠的品种[2]。

2.2 播种

犁地和耕地是种植玉米的关键步骤。通过耕作和翻土,土壤可以获得有利于玉米生长的氧气和养分。但在耕地翻土过程中必须保证土壤结构完整,一旦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使玉米减产。在耕地翻土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机械设备辅助人工栽培,可以极大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和效益。

在播种过程中,清除杂草是使玉米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温度等环境条件是种植玉米不可忽视的因素。玉米播种温度下限为6~7 ℃,最佳播种温度为10~12 ℃。为了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播种深度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建议保持在4~6 cm。

在播种前,通过为种子提供生长所需的环境和养分,提高种子的抵抗力,可以防止病虫害发生,提高玉米种植的有效性。

玉米播种方式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息息相关,在玉米播种过程中,应选择最佳播种方式,提高玉米播种效果。由于我国区域温差较大,在玉米实际播种时,应根据当地气温和天气情况确定播种方式。我国南方玉米播种期一般分为两季,如长江流域的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 月初和7—8 月。我国北方气温较低,正常播种期为4 月底至5 月初。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适当控制种植密度,株距为20 cm,行距为60 cm,保证玉米有良好的生长空间[3]。

2.3 田间管理

随着气温升高,玉米田容易滋生杂草,为避免杂草和玉米幼苗争夺养分,在浇水后能下田时,应立即喷施1 次除草剂。除草剂可选择乙草胺、莠去津或二者的混合剂,具体施用量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用量,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化学除草剂可在玉米播种后、发芽前施用,也可在苗期选择定向喷洒。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除草需要合理确定除草剂的种类,精确控制施用量。未施除草剂的较硬地块,出苗后应及时除草,可以使用锄头中耕2~3 次,这样能促进根系生长。在使用除草剂时一定要将几个品种轮换使用。间苗定苗时,必须严格遵守“四去四留”原则。遇大雨时,应及时排水,防止花蕾掉落。在大喇叭口阶段,应适当进行表土和土壤栽培,土壤栽培高度应控制在10 cm 以内[4]。

2.4 水肥管理

玉米是高产作物之一,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养分较多,播种期对水肥管理要求较高。遵循玉米的需肥规律是玉米水肥管理的基本原则,要严格坚持以基肥为基础,适量添加氮、磷、钾肥的原则。另外,由于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磷、钾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例如玉米从结节到开花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是玉米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吸收养分快,对养分需求量大,应满足玉米对养分的需求,加强水肥管理。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病毒病

病毒病是玉米生长常见的病害之一,又可分为黄缩病和矮花叶病,对玉米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且难以控制。玉米种植过程中,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保证预测和预报机制的完善性及有效性,掌握玉米病虫害的实际发生规律,一般情况下苗期发病率最高。通常玉米的病毒病都具有传染性,会造成大规模感染,所以种植者应在玉米病毒病发生的早期进行科学防治,防止其进一步传播,从而降低经济损失。

病毒病的防治手段主要有以下3 方面。

第一,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可以从源头减少玉米病毒病,有效降低地下害虫和病毒病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毒性。

第二,改进栽培技术。种植者可以改进传统的栽培技术,避免病毒病高发,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优化玉米种植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影响。

第三,加强管理。种植者应加强观察玉米生长状况,确保及时防治玉米病毒病,达到抑制病毒传播的目的[5]。

3.2 青枯病

感染青枯病后,玉米会在白天失去活力且枯萎,在夜间或阴天萎蔫现象有所缓解,但很快会枯萎死亡。主要症状:在茎叶还是绿色时,植物发生枯萎并迅速死亡;用手挤压病茎的褐变部分时,会排出一种乳白色的菌液,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造成萎蔫。

可分为两个阶段预防青枯病,第一阶段是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就使用具有杀菌性的种衣进行预防;第二阶段是播种之后在种子附近施肥,提高种子的防病害能力。此外,由于青枯菌还可以与病株一起渗入土壤并长期存活,形成传染源,破坏土壤成分,所以应定期对土壤中残留的植株进行深度清理,避免出现病菌再次侵入玉米种子的现象。农业防治方法:在栽植时用杀菌杀虫剂灌根或浸根,移栽前用77%的500 倍溶液灌根,或用农用硫酸链霉素3 000~4 000 倍液和甲霜灵草酰胺600~800 倍液浸泡根部1~2 h[6]。

3.3 黑穗病

黑穗病是玉米播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当玉米感染黑穗病时,会出现黑色粉囊,所以被称为黑穗病。如果不控制黑穗病,其将会成为玉米螟的诱因,导致玉米植株不能正常结果,难以保障作物总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防治玉米黑穗病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植者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并用多菌灵等药剂包裹和浸泡种子,以有效防止病毒感染。

第二,玉米黑穗病属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其担孢子适宜生存的温度为20~26 ℃。春玉米花粒期的温度能满足担孢子的生存条件,所以种植户可以调整玉米的播种时间,在病害高发时期错峰种植,减少玉米黑穗的发生。

3.4 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玉米条斑病,主要症状是玉米叶片、壳和苞片上出现少量浸水斑点,并逐渐蔓延,边缘呈深褐色和浅蓝色。种植人员若不及时处理,玉米叶片会发黄枯萎,影响玉米后续生长,降低玉米品质和产量。

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的主要方法,并应以农业防治为辅。

第一,选择抗病品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第二,加强农业防控。播种前,播种者应向土壤施足量的基肥和适量的磷钾肥,以保证土壤肥力充足。在施肥管理结束时,种植者要对田地进行除草,并适当去除玉米底部的2~3 片叶子,以增加玉米地的整体光照和透气性。提高田间湿度,提高玉米整体抗病能力。

第三,药品管理。玉米发生病害时应立即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进行治理,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减少再次侵染菌源,增强通风透光性,然后喷施杀菌剂。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进行喷药防治,每隔10 d 防1 次,连续防治2~3 次。

3.5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播种过程中常见的害虫,玉米螟发生后,花叶、玉米叶和茎部出现凹陷,威胁玉米的健康生长。如果玉米螟发生严重,会造成玉米结块、发霉等,严重降低玉米产量。

防治玉米螟的主要方法有3 种。

第一,灭杀越冬玉米螟。玉米螟出现在越冬期,并在次年大量繁殖,因此种植者可在越冬期将玉米螟完全杀灭,及时喷药消灭玉米螟。

第二,使用相关药物进行防治。穗期是玉米螟的高发时期,一般多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初发。在这段时间要密切观察玉米心叶,当发现玉米螟蛀食的心叶率达到10%时,应及时用药防治。可用克百威颗粒用细沙拌匀后撒在喇叭口内,有效防止玉米螟的发展。

第三,生物防治。赤眼蜂是玉米螟的主要天敌,能有效抑制其生长繁殖。种植户可通过养殖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高效、环保防治。

4 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不断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已成为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

4.1 农业防控

农业防治是玉米种植中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方法,可将绿色防治技术与农业防治方法相结合,准确有效地分析玉米区的实际情况,去除杂草,通过分析土壤质量,选择优良玉米品种。还应选择环保性强的农家肥,在施肥和灌溉过程中不改变土壤结构,提高玉米抗病虫害能力。

4.2 物理防控

绿色防治技术与物理防治方法相结合是当前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成效、强调绿色防治应用的关键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管理人员可以在玉米种植区周围安装诱虫灯,诱杀对玉米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害虫。此外,还可以安装一些黄板蚜虫诱捕器,从源头上有效遏制病虫害传播,无毒副作用。

另外,应用变频振动杀虫灯也是绿色防治技术与物理防治方法相结合的体现,在5 月使用变频振动杀虫灯防虫效果较好。

4.3 生物防控

绿色防治技术与生物防治方法相结合,可以在玉米害虫发生的早期实现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可有效减少各种破坏土壤的化学品的使用。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准确有效地分析每种害虫的生活方式和特征,可以饲养一些以病虫害为食的鸟类和其他生物,利用食物链原理有效抑制病虫害。例如,可以利用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可以使用瓢虫防治蚜虫。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种生物习性,不断强化生物知识,树立环保意识,使用绿色技术结合生物防治病虫害。

现阶段,绿色防控技术已成为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也是缓解农业种植与生态矛盾的关键举措。对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目标管理措施,做到绿色防控。

5 结束语

玉米作为传统食品,营养丰富,还可作为牲畜饲料,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在玉米种植和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时常发生,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导致农民收入减少,不利于经济发展。玉米生产需要结合当地实际,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做好播前准备、播种作业、田间管理、灌溉、施肥等工作,尤其要科学选育玉米品种,从源头上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病虫害防治中,要严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采用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害。

猜你喜欢

玉米螟病虫害玉米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我的玉米送给你
兴城地区玉米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