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防汛应急抢险能力的思路探讨
2023-01-11鲍书娜张合朋
力 刚,鲍书娜,张合朋
(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江苏 宿迁 223800)
1 概 述
进入汛期,意味着进入了强降水集中期,降雨强度更大、历时更长,突发洪涝灾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尤其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旱涝灾害不断出现,对抗旱排涝、抗洪抢险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下的突发汛情,亟需提高抢险队伍防汛应急抢险技能和处置能力,以利于更迅速高效地开展防汛抢险工作。
2 防汛应急抢险能力问题分析
2.1 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善
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有助于识别风险隐患,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明确应急抢险的范围和体系,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目前,相关部门防汛抗旱抢险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实际防汛处置过程中发现,应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临时的协调来保障。随着险情越来越多变复杂,技术革新以及预案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如应急队伍人员不充足、部门衔接不畅、应急预案的内容不够充实和完善等问题越来越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改变,以及部门设备状况、人员调整等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得预案的修订不够及时。
2.2 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5G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促使许多传统产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和转型,创造了新的发展业态,水利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但现阶段防汛应急抢险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防汛抢险任务发布,部分物资设备数量、性能、调运及人员调配等还是沿袭传统方式方法。现场情况汇报、抢险方案的调整、设备运行工况和各部门协调调度有时仍由现场抢险队员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进行逐级汇报,指挥部有时无法直观了解抢险现场复杂程度,无法掌握抢险实时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导致调度不及时,信息相对滞后,有时抢险结束后仍采取传统方式向各相关人员收集抢险资料,时效慢、易丢失。
2.3 抢险队伍能力尚待提高
一是目前基层防汛抢险队员文化层次不同[1],有的不从事相关专业,不具备防汛应急抢险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导致基层抢险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二是由于受到专业技能限制,人员结构上相对简单,技术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技术型、特种作业人员。三是随着抢险任务日渐繁重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要求抢险队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还要与时俱进,会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具备现代化的抢险技能。
2.4 抢险物资设备保障程度不高
防汛物资设备是防汛应急抢险的基本保障,常用的抢险物资设备包括块石、编织袋、土工布、彩条布、围井、潜水电泵、发电机组、应急排水车、应急电源车、移动灯塔、救生衣、冲锋舟等。常备物资设备现多采用仓储式模式[2],依据定额储备要求,部分地区还存在物资设备储备数量不足情况。现存的物资设备力量与防汛防旱抢险能力建设规划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设备笨重老化,使用功能下降,效率明显降低,维护保养困难,有的已到报废期,报废不及时,更新速度慢,物资设备储备结构简单,现代化含量高的防汛物资和抢险设备不够多,先进抢险装备引进不及时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3]。
2.5 联动作用发挥尚需改进
抢险不仅仅是靠一己之力,还需要与消防、电力、供水、通信、医疗等多部门积极配合,形成联动,但目前各部门彼此之间日常联系不够多,合作协调及信息共享不够及时,缺乏长期高效的联合演练,使得在处置抢险过程中,联合机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避免运行不畅通,信息传递不及时,联动缓慢等现象,各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最大力量和效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抢险效率。
3 提升防汛应急抢险能力的对策
3.1 修订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和完善的重要性不亚于预案的制定,只有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一是立足实际,扎实修编防汛、抗旱、城市内涝等应急预案,使其在突发性水旱灾害事件时,更好指导防汛抗旱工作,保证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处置工作迅速、有序进行,提高处置工作效率和防汛能力;二是通过开展针对性的防汛应急抢险演练,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突出预案体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2 推进防汛应急抢险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在防汛应急抢险方面,一是优化设计、重新配置,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设备,淘汰或更新旧设备,用先进设备取代陈旧设备,用材料先进配套设施代替陈旧设施,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提升防汛抢险设备运行、人员协作能力,从而提高防汛抗旱应急抢险的先进性,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为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提供现代化基础保障;二是构建智慧化抢险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无线宽带、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抢险信息系统的结合,实现水利信息共享和智能管理,从而协助抢险管理达到“智慧”状态,使应急抢险的管理、服务、决策工作,更加精细、动态、智能。智慧化抢险系统的构建可以将抢险队伍人员、设备、物资进行模块化管理,既可满足日常的设备维护保养、物资出入库、人员安排,也可以在防汛抢险时进行高效精细的管理、调度和总结归档,实现对抢险现场作业环境、设备运行情况及历次抢险存在问题的精准把握,逐步满足水利现代化、智慧水利要求。
3.3 增强防汛抢险队伍能力建设
针对抢险队员业务水平情况和自身特点,相关单位可推出“职工培训网格化”体系,根据不同工种建立不同的培训和考核标准。通过“传帮带”“干中学”“日常小课堂”等培训形式,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找差距,补短板,增强抢险队员业务水平,提高技能掌握。在基本技能达标情况下,分批次选派抢险队员到专业机构学习,培养专业技能,获取资格证书,为后续队伍发展做好准备。还需要利用现有培训基地、防汛抢险演练基地等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专题培训和演练,演练可以是专项演练,也可以是联合演练,通过模拟实战演练,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加强和巩固抢险队员处置技术学习,强化协同合作,推进现代化抢险技术、装备应用,切实提升抢险队员抢险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能力突出、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抢险队伍。
3.4 优化提升抢险物资设备保障
良好的物资设备是抢险队伍参加抢险的必备工具。一方面,对于常规的传统物资设备,按照防汛物料储备有关规定和要求,对防汛物资设备进行全面摸底,按照定额进行数量储备,及时报废、补充更新,优化物资设备储备类别;对于社会市场容量丰富、采购运输方便的物资设备[4],采用社会化储备方式,与实力雄厚的生产企业签订协议,汛期由生产企业代储部分物资设备,抢险时直接提货,先使用,后结算;对于少量稀缺的、技术含量高的物资设备,按照定额储备数量可多储备一些,以保证使用。另一方面,定期对物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使其处于性能良好状态,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打得响、用得上。
3.5 健全完善部门间衔接配合工作机制
相关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配合紧密的职责体系,形成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指挥体系。在汛期,收到抢险指令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形成抢险合力;在非汛期,积极组织开展或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防汛抢险演练,加强与地方相关水利、供电、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的联系,与各方专业力量或社会应急力量统筹合作,发挥好防汛抢险行业优势,磨合机制,查漏补缺,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响应,处置有力。
4 结 语
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提升防汛应急抢险能力的举措势在必行。各防汛应急机构在持续构建完善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体系基础上,通过不断推进应急抢险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增强防汛抢险队伍能力建设,优化提升抢险物资设备保障,健全完善部门间衔接配合工作机制等有效措施,促进防汛应急抢险能力提升,以充分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