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音乐传承视域下福建地方戏曲音乐发展的思索

2023-01-11沈秀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福建戏曲音乐

沈秀莉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福建 漳州 363000)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地方戏曲作为特殊的戏曲剧种,体现着地方文化特色。我国相继出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政策制度,来规范戏曲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重视地方戏曲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福建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

福建地方戏曲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木偶戏、高甲戏、梨园戏、梅林戏、闽剧、莆仙戏、南音和芗剧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闽西汉剧、南音、泰宁梅林戏等已纳入到国家非遗名录中。成熟的福建地方戏曲最初形成于明清时期,当时戏曲表演非常活跃。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和时代更替的过程中,福建地方戏曲从1950年开始从兴盛期逐渐进入到衰落期,越来越多的小剧种不断消逝和灭亡。[1]导致福建地方戏曲音乐不断衰败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社会发展下审美文化的转变致使福建地方戏曲音乐濒临消逝

民间传统艺术所涵盖的地方戏曲音乐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拥有一定的农业文化背景及底蕴,在形式、内容上均可以发现农耕文化、乡村文化气息。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文化逐渐被城市文化所替代,呈现出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特征,再加上多元思潮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也影响着审美文化的变化,公众不再喜欢慢节奏的戏曲,而是更青睐于数码音像、电视等现代艺术,无论是审美情趣还是观念都出现了转变。对于蕴含着农业文化背景的福建戏曲文化,其艺术审美性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青年一代的听众越来越少,这就对福建地方戏曲文化的发展造成了阻碍,致使很多福建地方戏曲剧种走向灭亡。[2]然而,在这个文化变迁过程中,也有一些福建地方戏曲被很好地传承和保护下来,一部分人在怀旧情怀的影响下,又开始重新欣赏福建地方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味,追求地方戏曲所表达的情感,使福建地方戏曲音乐重获公众的关注。

(二)福建地方戏曲音乐缺少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作为特殊的艺术和文化类型,福建地方戏曲的形成、发展都建立在特定文化生态环境中,即依赖于特定人文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其中,社会生态环境则包括了方言、地方审美需要、艺术类人才、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内容。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福建地方文化生态因素均出现了改变,例如,民俗节日活动减少、民间信仰流失和方言的淡化等,这些都制约了地方戏曲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使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陷入艰难的发展境地。

(三)福建地方戏曲音乐的传承机制有待健全

福建地方戏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依靠心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通常都由师傅言传身教、一对一式地教授给徒弟,在代代相传的发展过程中使地方戏曲的特色、风格得以保留。然而这种相对落后的传承、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据相关调查显示:能够演唱、演奏福建地方戏曲的老一辈传承人已经少之又少,而且基本上已经不再进行传授、演奏活动,这就导致随着优秀戏剧家的不断减少,福建地方戏曲传承机制断裂,严重缺少新一代年轻传承继承人。[3]此外,就福建地方戏曲音乐的特征进行分析,题材普遍相对陈旧,未进行更新和创新,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形式较少,缺少对现代音乐元素的整合和应用,演奏表演设施也有待完善,这些都导致福建地方戏曲音乐无法满足公众文化需要,必然会走向逐步衰败。

(四)对福建地方戏曲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不强

从福建地方戏曲音乐的传承发展现状来看,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保护、传承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性,缺少较强的传承意识,忽略了对传承人才的培育工作,导致地方戏曲人才不断流失。当下福建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缺少各方面的人才,包括表演、演奏、作曲以及编剧等,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健全的政策来保障地方戏曲音乐文化的发展,然而在实践落实过程中仍会存在很多障碍,还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二、非遗音乐传承视域下福建地方戏曲音乐的文化生态分析

基于非遗音乐传承视角进行分析,福建地方戏曲音乐发展所需的文化生态可以划分为广义、狭义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后者指的是文化生态,会对地方戏曲音乐的生存及传承发展产生直接性的影响。[4]而狭义文化生态又包括内生态因素、外生态因素,具体介绍如下:

(一)内生态因素

福建地方戏曲音乐的传承及发展都建立在内生态因素基础上,不仅包括表演、演奏、作曲和编剧等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同时也指能够进行进一步传承的人才。内生态因素是形成地方戏曲音乐演奏形态的关键,所以在开展地方戏曲音乐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内生态因素,应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和保护。以福建沙县区富口镇盖竹村为例,其在小腔戏、大腔戏的保护及传承方面有着优良传统,规定新一代男青年和村民都应参与到戏曲学习中。戏曲学习在该村非常流行,村民普遍将唱戏看作是青年发展成熟的标志,成年礼仪中有个重要项目就是登台唱戏。该地常年保留着唱戏的习俗,认为戏曲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5]在这种影响下,村民潜移默化地都会重视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形成了梯队化的戏曲传承组织,自主对剧本进行整理和手抄,有效地传承了戏曲原本的唱腔和风格。

(二)外生态因素

地方戏曲音乐发展所需的外生态因素可以划分为演出及传播空间、方言生态环境、受众等内容。

首先,地方戏曲是以乡村大舞台为主要表演空间的,尤其在开展信仰活动、节日庆祝或宗族活动时,会进行戏曲演出,在祭祀场地也搭设有戏台,戏曲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民众在重大日子都会自主组建戏曲团队,开展戏曲表演,营造出非常热闹的氛围。而且福建地区的部分村子还保留着戏院、看楼等戏曲演出建筑,为地方戏曲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空间。其次,方言在地方戏曲的念白、唱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戏曲演员、观众都会借助当地方言进行互动,这种文化交流呈现出地域化的特征,也使地方戏曲拥有一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然而在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方言环境有所改变,发展空间有限,所以适当地保留方言传播空间对地方戏曲的理解、发展有重要作用。最后,地方戏曲有另外一项外在生态因素就是受众,包括直接观众、音像资料观赏者两大类,在缺少受众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保障地方戏曲的发展。[6]当下中老年群体是重要的地方戏曲受众,所以还应对青年一代受众进行积极的培育。这不仅需要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大力弘扬,还应提高福建民众对地方戏曲音乐及戏曲文化的喜爱,使他们深入了解更多戏曲鉴赏、戏曲文化知识,为地方戏曲音乐发展奠定基础。

三、非遗音乐传承视域下福建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策略

(一)协调传统福建地方戏曲传承和创意创新发展的关系

在非遗保护、传承的时代背景下,福建地方戏曲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大力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尽可能地保留戏曲传统风貌及风格,保存好地方戏曲音乐的曲谱、表演程式以及音乐唱腔等核心元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先进科技的优势,依托数字平台、智能技术对老一辈戏曲传承人进行录像或录音,全程化录制专业地方戏曲的特色脸谱、特色唱腔及剧目等,并做好地方戏曲演出的现场记录、采集工作,还原戏曲原貌。在平时还要归纳、整理好地方戏曲的文物及文献资料,全文扫描记录文件,构建起完善的地方戏曲数据库,确保地方戏曲资料的完整性,做好地方戏曲音乐的保护工作。(2)地方戏曲音乐是一项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倡导创新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如果一成不变地传播地方戏曲文化,必然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所以还需要加快地方戏曲音乐的文化创意发展,构建产业化发展模式。对此,一方面需要保留福建地方戏曲原貌,另一方面还要借助全新技术及艺术形式对其进行适当地的改编,在彰显戏曲传统文化及主题的前提下,通过新的形式来适应公众的审美发展需求,避免出现歪曲、生造的现象。对此,福建地方戏曲音乐在确保其基础元素、文化内涵以及原型的同时,在活动中应兼具市场性、表演性。福建莆仙戏、泉州木偶戏和南音等地方戏曲剧种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协调好了传统福建地方戏曲传承和创意创新发展的关系。其中《海神妈祖》戏曲剧目就创新了舞台表现方法,重新设计情节,将威亚技术、灯光转换技术等运用到戏曲表演过程中,呈现出更好的整体舞台效果;《火焰山》剧目则基于传统地方戏曲音乐,引用和参考了国外艺术表演方式,将掌中木偶、提线木偶以及杖头木偶等多种表演方法进行了有效整合,同时彰显出地方戏曲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备受公众的喜爱。[7]

(二)处理好福建地方戏曲重点保护和全面保护的关系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地方戏曲音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保护对象。因此在开展福建地方戏曲音乐保护、传承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国际颁布的政策法规来实施。这就要求重视对地方戏曲音乐传承人的保护。对于地方戏曲的演员、导演、演奏及编剧等多类型的人才,要制定相应的人才保护和传承机制。一方面要加强老一辈戏曲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还要积极鼓励新一代青年学习地方戏曲音乐,让他们主动肩负起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文化的职责,从而培育出一批出色的地方戏曲音乐传承人,为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载体。

福建地区相关部门要依据非遗保护政策,发挥法律制度的约束力量,规范地方戏曲人才的保护和培育工作。在实践工作过程中,需要联合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开展地方戏曲音乐的传播和传承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剧团培训、地方戏曲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借助师傅带徒、教育教学等方式为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有效避免地方戏曲传承机制断裂的问题。福建政府及相关部门还需要在对地方戏曲整个文化生态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认真落实各地方戏曲剧种的保护,尤其要强化对未纳入非遗名录剧种的重视。鉴于地方戏曲音乐的文化生态内涵复杂,是多种文化相融汇而成的,所以保留地方戏曲音乐剧种的丰富性也至关重要,要保护好戏曲的多个流派,围绕国家重点保护戏曲种类,做好整个地方戏曲文化的宣传、保护和活性传承,处理好地方戏曲重点保护和全面保护的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地方戏曲文化发展环境,从而实现地方戏曲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实现福建地方戏曲的经济转向和政府扶持的整合

面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不能仅限于节庆重大活动或传统表演,为了拓展传播及发展空间,还需要将其推向市场。地方戏曲音乐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之下,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跟上社会发展步伐,获得全新的发展生机和动力。针对福建地方戏曲音乐,可以采取将旅游业、地方戏曲进行有效融合的方式,大力开发地方戏曲这项特色旅游资源,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地方戏曲,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福建旅游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福建地方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以打包的方式积极对地方人文景观、戏曲项目进行整合销售,树立起戏曲旅游品牌形象,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以戏曲文化拉动经济发展。例如,在福建龙岩旅游产业中渗透汉剧和采茶戏;在三明旅游业中整合梅林戏或大腔戏;在泉州旅游业中融入木偶戏及南音等。这样就能够让游客在观赏福建地方旅游景色的同时,感受到独具地方韵味的戏曲音乐,通过穿插的方式来丰富旅游活动项目,使游客体会到浓厚的乡土气息,获得全新的旅游体验。这种将旅游业同地方戏曲音乐相整合的市场发展模式,能够使戏曲重新获得发展的动力,提高公众学习和了解地方戏曲音乐的积极性,扩大对地方戏曲的关注度,对整个福建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戏曲音乐的表演不仅可以设在重大节日和庙会之时,还可以设置固定地点和时间的演出,即让地方戏曲音乐进行商业演出,采取售票的方式获利,通过表演团体来呈现地方戏曲的魅力,展现地方戏曲文化的内涵,也能够为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8]可以选择福建百姓舞台、文化广场或商业广场等地区,举办地方戏曲音乐演出活动,使当地居民的休闲生活更加丰富,也扩大地方戏曲音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非遗中的地方戏曲具有文化和商品两种属性,但是开展地方戏曲市场化发展工作的根本目的并非获利,只是借此来对地方戏曲音乐的生存环境进行优化,扩大和拓展地方戏曲音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更多人能够关注和热爱地方传统戏曲。然而当下福建地方戏曲的市场竞争力还相对较弱,所以地方政府要负责扶持重点戏曲剧种及项目,制定出针对性的政策制度,并设置专项资金,保证相关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大力扶持地方戏曲发展工作,提高地方戏曲的社会认同感,将这项文化事业落到实处,将政府规范引导和保护促进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地方政府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团体、企业加入对地方戏曲音乐的保护工作中,形成合力,为地方戏曲的表演团体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培育出优秀的地方戏曲音乐传承人。

综上所述,具有悠久发展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福建地方戏曲音乐是一项珍贵的精神财富,呈现着地区社会风貌和审美追求。基于非遗视角,针对福建地方戏曲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审美文化转变、缺少文化生态环境、传承保护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可以采取协调传统地方戏曲传承和创意创新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地方戏曲重点保护和全面保护的关系、实现地方戏曲的经济转向和政府扶持的整合等路径,实现福建地方戏曲音乐的振兴和创新式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使福建地方戏曲音乐重新绽放风采和时代光芒。

猜你喜欢

福建戏曲音乐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戏曲从哪里来
那个梦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艺术战“疫”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