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饮食与文化交流之思

2023-01-10胡付照

华人时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问候语文化观问候

胡付照

中国人为自己的饮食文化而自豪,十分看重饮食文化的地位。通过“吃”则可以了解中國文化,这是一条学习中国文化的捷径。你看,中国人把工作岗位叫饭碗,谋生叫糊口,过日子叫混饭吃,混得好叫吃得开,受人羡慕叫吃得香,得到照顾叫吃小灶,花积蓄叫吃老本,干活过多叫吃不消,被人伤害叫吃亏,吃亏不敢声张叫哑巴吃黄莲,男女嫉妒叫吃醋,下定决心叫王八吃秤砣,办事不力叫吃干饭,办事收不了场叫吃不了兜着走,有没有资格叫有没有老本可吃,把世界的游戏规则说成是大鱼吃小鱼,赢者通吃,骂有些人喜好吃里扒外,劝阻人们不要争风吃醋,说到经历的时候爱说吃了不少苦头,吃一堑长一智,劝导人要知足就说不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等等。

再比如,“吃了吗?”是中国人习惯的问候语,为什么是这样的问候语而不是其他?因为它是几千年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缩写。吃饭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是第一关注的问题,因此成为第一问候语。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吃了吗?”就成为了习惯性的问候语,倒不是说你一定没吃,也不是我马上招待你。现在这句问候语变了,城里人现在不这样问候了,农村人慢慢的也不这样问候了,是因为围绕着“吃”的问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南方人喜食大米,北方人钟情于面食,但是福建泉州的面线糊和中原的胡辣汤却如出一辙,这就是中原人不远千里之后的传承,当然也是当地人的改变。一座城市里的饮食文化,也受到源源不断地往来城市的非原住民饮食习惯的影响,渐进地影响着饮食风味的变化。

饮食文化是流动的,交互的,它不是“以国为界的文化观”的结果。以国为界的文化观将人类饮食文明割裂成一个又一个孤立的存在。每个文化或许因为语言和传统而有着不同的辐射范围,但国界从来都不是文化的疆界。即使是小小的“肉夹馍”,也是东西饮食文化交汇的产物。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获得方式,快递之发达,带来极大的方便,坐在家里就可以点到称心如意的美食,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全世界的美食家交流。这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交往方式改变,价值观改变,人际关系改变,社会组织也发生了改变。

(责编  许  娟)

猜你喜欢

问候语文化观问候
风带来的问候
最美三月天
Hola,来自加勒比海的问候
越南问候语中的交际文化特征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教学应用
礼貌原则视角下英汉问候语应用实证研究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问候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别扭的问候语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