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托起“夕阳”

2023-01-10王程

中国民政 2022年21期
关键词:杨浦区护理员福利院

王程

8月初的一天,我在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派出所拿到了崭新的户口本。翻开后,我盯着那枚红色印章看了许久,心情激动。第一是感恩,谢谢区里和杨浦区福利院给我这个机会扎根在这座城市;第二是有动力,以后我要更努力地为老人服务……

我的老家在四川,高考选择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老年服务与管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我想中国老龄化程度在上升,养老护理员缺口大,总会需要年轻人的力量。

大二时,我到学校对口合作基地上海市杨浦区福利院见习,负责的主要是失智失能老人。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与老人日夜相伴,每天扶抱老人几十次,为他们翻身、喂饭、更衣、换纸尿裤、做全身清洁,一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患有认知症的老人不愿配合,闹小脾气,是常有的事。几天下来,我身心俱疲。

要不要继续从事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压力之下我动摇过,但王爷爷的一个微笑,让我决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王爷爷是一位高龄老人,长期卧床,不能做动作、不能说话,几乎无法正常沟通。几个月来,我只是做好日常照护工作,和他并没有太多情感交流。有一天,我恰好轮休,接到了院里电话。原来,当班护理员给王爷爷喂饭时,爷爷很倔,不肯吃,所以打电话叫我过去给爷爷喂饭。当我马上赶回去,端起饭碗,把勺子送到王爷爷嘴边时,他张嘴吃饭,还对我笑了一下。原来,自己数月不分昼夜的付出,王爷爷是能感受到的,他用微笑回馈给我信任与依赖。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一定要留在这个行业。

2018年大学毕业,我留在了杨浦区福利院,和老人们日日待在一起。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很适合这份工作。老人说话很慢,我比较温和、有耐心,听得仔细,还能顺着话茬接下去问,爷爷奶奶们乐意和我交流。有时,家属会给他们送零食,他们就藏起来,见到我时塞给我吃,就像我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

王程和老人们在一起。

在这里,我不但感受到温情,还得到了成长和提升。杨浦区福利院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一方面构建培训体系,量身打造课程方案,一方面定期评优,提供绩效奖励。2019年,我担任了杨浦区福利院“数字化养老院”院长,将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向周边社区辐射,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临床护理、安全应急、精神慰藉、虚拟信息五大类48项服务,一年累计服务两万余人次。这既是养老服务的创新,也让我努力成长为“多面手”。

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越来越多。2021年7月,杨浦区《养老服务护理行业拔尖技能人才扶持激励办法(试行)》及《关于提升本区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实施,户口的落实就是其中一个举措。我有幸成为上海市首个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的养老护理员。

现在,我在护理部从事管理工作:制定护理员工作计划、确立考核制度、细化护理操作规范……我相信,随着时代变化,养老理念不断更新,老人需求持续增加,我们会不断努力,成为守护养老行业的中坚力量,用“朝阳”托起“夕阳”。▌

猜你喜欢

杨浦区护理员福利院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蝴蝶观察日记
福利院的孩子
杨浦区提前实现十三五水面积指标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BABY,COME BACK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顾秀莲与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共度“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