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
2023-01-10孟雯张怡许晨辉
文/孟雯,张怡,许晨辉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驱动下,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高校作为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是科技人才和成果的集中地,应该成为我国科技成果的策源地,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走访交流等,了解和分析近年来高校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一、背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抓住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全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系列了不起的科技创新成果,但是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依然差距较大。[1]当今时代,依靠资源和劳动力要素已经不能持续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要全面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高校集中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如何发挥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成为了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国迫切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支撑,而近年来关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研究缺乏创新性等的报道频频出现。针对此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地政府也相继修订和出台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在内的各类政策措施,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但是由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目前,我国的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效率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通过与高校科技管理和技术转移相关部门的长期交流,经过总结和分析,本文总结了目前高校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进而结合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给出了建议意见。
二、高校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对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相比成果的转移转化高校教师更加注重捕捉国际科技前沿的研究,大量精力用于论文写作和专利申报以及各类纵向课题的申报,而对横向课题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重视程度不足。2021年各类高等学校当年拨入经费中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即横向课题经费为681.09745亿 元,较2010年 的275.48395亿元已大幅增长,增长率达147%;同时,科研事业费及政府部门专项经费等的增长更加迅速,从2010年的452.2510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892.07498亿元,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较科研事业费及政府部门专项经费等比例却逐年降低,如图1所示。纵向课题在结题时对论文、专利的要求较高,科研人员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会产出较多的科研成果;而横向课题对研究的实际应用性要求较高,其项目的完成水平难以体现在可量化的论文和专利上,这就促使许多科研人员对纵向课题更加偏爱。[3]由于大量科研项目的研究立项出发点既高高在上,其结果自然很难与社会的产业化实际需求挂钩。再加上科技成果的转化并非一蹴而就,其过程漫长,受到市场、资金、运营团队等各方面的影响,科研人员虽然在研究领域有较强的优势,但是社会经验不足,对市场的了解不充分,又缺乏资本的支持。一项好的技术,不一定能够很快体现出其价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和风险,导致科研人员不敢大胆尝试成果转化。
2.高校成果转化政策机制不完善
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应当包括各类成果的应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加强,效率的增加等等,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主要分为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两种,包括成果的转让、委托或合作开发、投资入股等等,存在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校往往难以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合理的评价,也很难出台有针对性的有效鼓励政策。[4]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为职务科技成果,某些科研管理部门较为保守,尤其是对如作价入股等涉及成果价值的转化方式的管理较为死板、流程繁琐,忽视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和规律,简单地将科技成果转的化与其他有形资产的买卖同等管理。有些科研团队为避免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介入,索性私下成立研究公司或将科技私下转化,这样不仅不利于单位对职务成果的管理,更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5]随着国家和各地政策的出台,高校的科技成果管理部门也慢慢开始转变思维,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和系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流程。
3.社会对成果孵化缺乏耐心
我国企业整体实力欠缺,高新技术企业多具备自己的研发团队,而对于真正需要技术支持的中小型企业往往对科技成果的重视程度不足,支持研发的资金和信心不足,总是希望能够有可以拿来直接变现的技术,很难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更承受不了研发失败带来的损失。[6]长期以来,我国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独立于市场之外,形成了技术与经济相分离的局面,许多先进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对于企业最关心的投入产出比和技术成熟度的关注不够,造成许多研究成果无法转化。在一些失败的校企合作项目中,不难发现,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的利益诉求和科研思路很难达成统一,步调和节奏很难一致,相互之间也就很难建立信任。
4.成果转化中介机构能力不强
科技中介机构的转化服务能力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具有显著影响。[7]随着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各类成果转化的专业中介机构越来越多,同时,许多高校也与时俱进,建立了技术转移的专职部门负责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但是目前这些专业的中介机构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存在诸多发展瓶颈问题。
高校内的技术转移专职部门的优势在于能够掌握比较全面的校内科研成果信息,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管理职能强于服务职能;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敏锐度不够;技术经纪人在商务谈判、知识产权运营等方面的能力不足;缺乏对专职人员的激励措施等。导致技术转移专职部门的职能很难发挥,科研项目的转移转化过程主要依靠科研团队,而真正由技术转移专职部门主导的项目少之又少。我国技术转移专门机构发展较晚,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其服务水平已有大幅提高,但是在专业水准、体制机制、利益分配等多方面,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依然有较大的差距。[8-13]
相对我国高校内的技术转移专职部门,市场化的成果转化专业中介机构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敏锐度较高,且在商务谈判和知识产权运营等方面的业务水平也较高,但是受到高校体制机制的影响,中介机构很难对高校的成果有全面深入和实时的了解,同时与科研团队的沟通也存在天然的信任障碍。因此,总体来说,目前成果转化中介机构能力有限,实操经验和政策资金支持依然不足,还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国家 典型机构体制机制人才结构主要法律及政策基础盈利模式美国 斯坦福O T L模式单向技术转移交互性技术转移系统化技术转移分工精细,并懂法律、经济、管理、擅长谈判理工科专业团队拜杜法案;小企业创新开发法案;联邦技术转让法案;国家技术转移与升级法O T L拥有相对独立的财务预决算制度和体系,能够自负盈亏并兼顾各方的利益以色列联盟性质的技术转移组织相对独立于大学或研究机构且多以公司形式存在工作团队专业化程度高,由不同学科背景的综合型人才组成促进工业研究与开发法;磁石计划;技术孵化器;研究与开发资金不依赖于母体资金,从技术转移服务、投资等多方面盈利,确保市场化运营德国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以科研体系为基础,技术转移科研体系联系紧密严格配比专业分类的专职团队;同时聘请领域内权威人士担任技术顾问联合执政协议;欧盟技术转移体系运作经费一部分来自政府,即各州的科技基金会,一部分来自工商协会日本 T L O模式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学术界和产业界间知识流动的重要桥梁专业经理人挖掘、评估研究成果并进行专利申请、许可转让等;兼职教授对相关领域提供专业建议科学技术基本法;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国立大学法人法许可收入、会员费、政府补贴、大学拨款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1.营造创新氛围,提高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
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社会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认同和尊重。在科研人员接受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阶段,除了专业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室研究能力的培养,更应该重视创新素质的提升,通过创造更多科研人员深入社会和企业的机会,开拓视野,避免闭门造车的科研。引导科研人员转变原有的科研习惯,在科研课题的选择和设计上,也不应该仅来源于已有文献检索,而应该更多的来源于社会需求和实地考察,将研究的目标转变为创造价值,贡献社会。
2.转变管理思路,与时俱进的完善高校成果转化路径
首先,高校应进一步优化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和简化审核审批流程,提高对成果转化项目的认可和重视程度。打破在项目评价和科研人员晋升过程中的唯论文思想,将项目的应用价值也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将科研人员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也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进一步增加成果转化成果在考核体系的比重,从而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主动性。第二,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增进企业对高校的了解和信任,以企业和市场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开展研究和合作,鼓励和引导科研团队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取得双方的共赢。
3.培育专业团队,提高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的能力
要解决高校技术转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快速发展技术转移专业性团队的建设。高校专设的科技转移服务部门和机构需进一步简化其行政管理职能,提高专职人员的能力和各方面素质,以业务水平和实际业绩为考核标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聘用和培育专职的技术经纪人队伍,随时捕捉和掌握市场动态,并深入了解科研成果,专职服务于科研团队。对于社会化的专业中介机构,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信息互通机制,增进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利用自身优势并结合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成果评估等过程,不断精进业务,使产品应更加精准和聚焦,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
4.转变企业思维,提高科技成果落地的成功率
高校成果转化最终要靠企业落地,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培训,提高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对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视程度;搭建高校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打通校企合作的屏障,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保驾护航;增大技术成果孵化阶段的资金支持,大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降低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成本和风险。
四、结语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这一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依靠和大力发展科技。整个社会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进步需要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将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变为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新动力。只有促进传统产业与科技创新加速融合,不断在实践中提高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通过各方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率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