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新趋势

2023-01-10刘亭

浙江经济 2022年1期

刘亭

新一年的经济工作,“既要保持信心,更要谨慎应对,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年末岁尾,辞旧迎新,总要总结过往、展望未来。浙江新一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及我们的应对,可围绕着三个关键词来展开:一是韧性,二是预期,三是实干。

2021年浙江经济运行表现足以彰显浙江发展的韧性。全省GDP7.35万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2%、10.4%。这些数据在世纪疫情面前、“三重压力”之下,可以说得上是足够有料、足够亮眼。但是,早在两个月前,我就在《2022年经济工作断想》一文中,在对浙江经济“相当不错”“亮点多多”等赞誉之后,坦陈“这只是全国经济中低速增长中的略微领先,不占多少先机和优势。”“疫情持续影响、中美博弈加剧、市场主体预期不良,加之内需和消费不振、节能双控压力加大、输入性及成本推进型通胀苗头已显,明年的经济工作难度很大。”

对新一年的经济走势,多少年来,我似乎总有点“杞人忧天”,又有点“谨慎乐观”。记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转过年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直言:“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听后我马上写道,“建议做一个小小的修改,加一个‘第’字,‘是最困难的第一年’”。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基于对发展方式转型滞后的担忧。发展动能若不能成功转入创新驱动为主的轨道,一味沿袭传统动力必定是江河日下、穷途末路。2014年,国家最高领导人提出“新常态”,是对动能转换的又一次战略指引,但人们似乎沉浸在“第二大经济体”的“自嗨”之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2016年特朗普上台,中美战略博弈浮出水面,加之疫情突发、迁延不愈,全球经济遭遇重创。赖有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众志成城,在全球普遍下滑之际,中国保持了全世界最稳健的增长。但是,看趋势不但要横向和世界比,还要纵向和自己比;不但要看一年的静态,还要看多年的动态;不但要看确定的统计数据,还要看不确定的预期。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的背后,凸显的问题是“预期转弱”。何谓预期?从字面上来看,是“事先的期望”。但究其本意,其实是对未来事物发展走势的一种综合研判和预先评估。预期这个东西,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所不在、能量极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单列篇幅,一连串讲了五大“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原因就在于这些问题,与稳定和改善全社会的预期息息相关。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新一年的经济工作,“既要保持信心,更要谨慎应对,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结合浙江的实际,我想到几层意思的应对思路:一是要认真落实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一金四最”三句话,义无反顾地坚持擦亮民营经济的金名片。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基本盘”,“稳字当头”首先要稳住这一吸纳就业的“主阵地”。二是要切实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突出数智经济“一号工程”和挺进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不拘一格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活力,不但要强调科技创新,还要配套推进制度创新(市场化改革)和人文创新(解放思想)。三是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力戒心口不一、知行脱节,有效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以实则有形的作风转变,力推看似无形的预期转强。总的还是那句大白话:信心源于实干,不要内卷、不要躺平,更不要玩虚的,“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