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浪潮下大学生灵活就业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3-01-10王雨露闫雪王乐乐
文/王雨露 闫雪 王乐乐
数字经济浪潮下,互联网迅速发展,催生出许多小众职业。灵活就业与数字经济相结合,为当下的就业创业都提供了诸多便利。目前各个高校在招生时都有所扩招,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随之带来的是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一些大学生选择了灵活就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本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通过对安徽大学在校生的灵活就业观念进行调查,以及对部分企业岗位设置进行咨询和走访,再对安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以及合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访谈,从而对大学生灵活就业观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方向提供参考。
目前,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催生出诸多小众职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大学生的灵活就业观念也有所影响。此前,由于疫情使得线上办公、远程办公的工作方式深入人心,其高度灵活性和自由性也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现如今,不少大学生都对灵活就业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其对于数字化灵活就业的观念还需要我们深入探究。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背景,对大学生灵活就业的观念展开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以后大学生灵活就业相关问题提供研究思路。
1.数字经济下的灵活就业
1.1 数字经济。根据《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的概念,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也就是说:数字经济是数字产业化和数字产业化相互叠加而形成的经济,用数字代替经济、以数字创造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通讯技术将使现代经济行为活动变得更灵活、敏捷和智慧。
1.2 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我国为了与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非正规就业相接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发布的《灵活多样就业形式问题研究》中阐释:所谓灵活就业就是在劳动时间、收人报酬、工作场地、劳动关系等几个方面区别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多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当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灵活就业的内涵也在不断被丰富,包括传统灵活就业和新业态灵活就业。传统灵活就业就是用《劳动法》来规范的以兼职、小时工、零工为主的就业形式。新业态的灵活就业是指通过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提高传统灵活就业的调配效率和精确度,更多的是通过平台提供更丰富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
1.3 数字经济浪潮下的灵活就业
1.3.1 就业形式多样,工作方式灵活。在数字经济浪潮下,灵活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工作方式更加灵活。目前灵活就业正在迅速发展,在传统灵活就业形式的基础上,网络平台就业、短期兼职、远程工作等新型灵活就业形态应运而生。灵活就业作为新经济业态下的一种就业形式,尤其受到了年轻群体的欢迎,依托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众多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都相对灵活的职业随之产生。数字经济的产生,为当下的就业创业都提供了便利,也产生了诸多就业机会及不同类型的工作形式。
1.3.2 就业者收入提高,带动社会经济。在数字经济浪潮下,灵活就业不仅提高了灵活就业工作者的收入水平,也增加了社会经济的产生,并带动国家GDP的增长。一方面,由于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灵活就业的高度自由性,劳动者可选择的职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较高收入,同时时间方面也相对自由,就业者不再受传统的工作时间限制,有利于平衡工作和家庭。另一方面,灵活就业作为一种共享经济平台,改变了原有简单的、仅有雇员和雇主双方的劳工关系,建立了一种涉及平台、服务提供者、消费者三方的就业关系。
2.数字经济下大学生灵活就业分析
2.1 大学生灵活就业观念分析。受数字经济浪潮的影响,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作为每年主要的求职群体,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工作地点的选择,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灵活就业是一种新的就业选择,大学生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在生活消费水平较低的二三线城市进行远程办公,另外在自己家乡找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这样既能提高收入水平、降低消费水平,又能陪伴在自己父母身边,实现“工作家庭两不误”。其次是工作时间的选择,灵活就业的工作时间更具灵活性,符合当下年轻人追求自由独立的想法,不仅如此,大学生也可以在大学期间选择适合自己的灵活就业方式,实现经济独立。最后是灵活就业岗位选择,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大学生可以依托互联网进行线上实习,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自主学习,毕业后不再拘泥于本专业方面的职业岗位,而是选择更适合自己方向的道路进行就业或者创业。
2.2 大学生灵活就业的好处
2.2.1 响应当下灵活就业政策。为全面强化稳定就业举措,落实保障就业任务,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随后各省市也相继出台相关措施。各求职小程序的数据显示:“灵活就业因其高灵活性和较高的报酬率,成为了眼下需求最旺盛的岗位类别,毕业生也在加大对该类岗位的选择偏向”。在“互联网+”背景下,求职就业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准确,信息沟通渠道也更方便快捷。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不仅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也积极响应了当下灵活就业政策的号召。
2.2.2 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由于人才供需不平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以及热门专业人才过剩等原因,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下高校研究的重点问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灵活就业不仅在传统领域得到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也适应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需求,为年轻一代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同时,数字化时代的灵活就业模式极大地满足了高校毕业生日益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可以增加就业启动资金,缓解毕业生群体在就业方面的经济压力,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2.3 丰富大学生工作经验。在数字化时代,大多数灵活就业岗位均与数字经济相关联,而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敏感度相对较高,通过在大学期间尝试不同的职业,体验不同的工作氛围与环境,可以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为毕业后步入职场提供有效的“软实力”支撑。除此之外,大学生在不同的年级阶段接触相同或者不同类型的岗位,尝试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均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并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2.3 大学生灵活就业的不足
2.3.1相关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个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目前针对于灵活就业的相关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这是大学生对灵活就业心存芥蒂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的一些政策虽然已经发布,但文件内容的落实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真正针对于大学生灵活就业的规定尚未完善,而大学生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又属于“弱势群体”,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遇到工作纠纷时缺少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个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这也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对灵活就业考虑较少。
2.3.2 高校宣传力度不足,涉及课程开设较少。面对灵活就业的环境,多数高校在日常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灵活就业的宣传力度不足,且仅有少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高校配套的就业指导措施尚未及时更新,也很少有相关高校部门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灵活就业的情况进行调研,致使不少学生在此方面没有太多了解,对于灵活就业的概念仅仅局限于微商,兼职等方面,一些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职业尚未被挖掘发现,因此未能使大学生形成相应的灵活就业观念。
3.提高大学生灵活就业观念的对策研究
3.1 大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提升综合竞争力。大学生自身应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己在未来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学习数字经济相关知识,树立灵活就业的观念和思想,紧跟社会发展浪潮。就前几年提出的发展“中国芯”思想,以及中国自身发展数字经济时间开始较晚可以看出,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硬件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差距也是未来发展的机遇所在。当代大学生应当拥有敏锐的嗅觉,看到这一机遇的存在,努力提高自我,迎接未来发展机遇,成为能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3.2 高校引入数字化课程,助推灵活就业发展。高校引入数字化课程,邀请相关专家或企业家到校开展讲座,拉进高校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使高校学生在毕业后更能适应社会和公司岗位的需求。在数字化时代下,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重要提供方,应该注重对高校内大学生的培养,从高校本身的职能和作用出发,在校期间就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需要的存在,并提前培养数字化知识技能。另外,高校打破传统就业的局限性,迎接数字经济浪潮,培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大学生,也能减少高校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3.3 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减轻大学生顾虑。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数字经济时代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保障。很多毕业生不敢放手去尝试灵活就业大多是因为相关保障措施不够完善,他们仍存在较多的顾虑。这就需要政府提供完备的就业补贴和政策保障,降低大学生的顾虑,为选择从事数字经济有关行业的毕业生在劳动合同以及相应就业补贴方面提供支持,提高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提升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的比率。
3.4 企业增设相关岗位,完善自身配置。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结合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可以开设相关岗位,促使大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今社会招聘需要。由于中国自身特殊的庞大的消费市场的存在,我国的数字经济更多的是应用软件方面的发展,虽然有如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存在,但市场仍未饱和,还有发展的空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方向,结合数字经济的背景增设相应岗位,从而吸引大学生在本企业应聘。
引用出处
[1]崔启斌.发改委与国开行建立战略合作机制 拟五年内投千亿支持数字经济[N].北京商报,2018-08-09(06).
[2]尤张伟,汪玥,何子缘,张小菁,李晓慧.当代大学生灵活就业分析[J].华东纸业,2021,51(04):1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