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路径探析
2023-01-10丁斌飞
□文/丁斌飞
随着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玉米适应环境能力强同时产量较高,是市场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实现玉米产量的提升与农民收益的提高,应当将玉米栽培种植工作重视起来,并对不同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针对性研究,以实现整体种植效率的提升。
一、玉米栽培技术
(一)精细整地
玉米在播种之前应当对前茬田进行翻整,通过精细整地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打破犁地层。保证耕地种植全覆盖。而为保证耕地土壤的精细度,在开展机械操作的过程中,应当从田地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对秸秆进行清理并及时打碎土块为玉米提供良好的呼吸空间,为最终的出苗质量与速度提供保证[1]。同时,还需对耕地进行预先的灌溉处理,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灌溉方案规划与制定,为玉米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与水分,实现播种环境整体质量的提高,促进最终玉米产量的提升。
(二)拌种处理
玉米种植产量与品种的选择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播种之前应当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光照、气候、土壤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玉米品种选择,保证玉米品种与当地实际环境相适应,保证之后产量的稳定,充分发挥出当地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而在种子选定之后,在开展种植之前应当进行泡种、晾晒、拌种,以实现玉米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提升,提高玉米出芽的规整度[2]。在玉米拌种过程中,通常会用磷酸二氢钾与种衣剂进行预先处理。而在种子晾晒过程中,为保证种子的生命力,应当注重对种子晾晒时间与晾晒强度的控制,避免种子质量受到影响。
(三)适时播种
在玉米播种时应当选择适当时机,避免降水过多或干旱情况影响玉米生产情况,种植气温偏低时玉米产量可能有所降低,而当种植气温过高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玉米的饱满程度受到影响,降低粮食质量。以我国北部地区为例,通常的夏季雨水丰富,冬季降温干旱,由于玉米本身生长周期较短,在播种过程中应当选择气温适宜、降水量适当的春季。
(四)合理种植
伴随我国农业种植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多种农业机械被应用到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由于其在生产过程中通常规模较大,因此会引入一定的农业机械设备来辅助生产,对于我国玉米种植产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播种之前,需要针对性考察当地环境,保障玉米具有充足的养分与水分,并具备相应的光照能够开展光合作用,充分发挥各种环境对于玉米生长的积极作用。结合种植区域条件会选择宽窄行距、等行距两种种植方式。但在开展种植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从实际出发进行机械选择,在保证玉米全面成熟之后再进行收割[3]。
(五)适当施肥
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为弥补土壤中养分的不足,应适当进行施肥。施肥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氮磷钾肥的施用,同时保证基肥充足,结合土壤中养分的实际情况,严格把控不同肥料的用量。通常将氮肥控制在每亩10千克左右,磷肥控制在每亩7千克左右,而在施加氮磷钾肥时,应在玉米种植之前针对性施入钾肥,并合理搭配比例,达到改善土壤质地的目的,保证玉米最终的产量。
二、病虫害防治路径
(一)主要病害防治
1.纹枯病:由于纹枯病会影响玉米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影响玉米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玉米栽培过程中一旦暴发纹枯病可能会直接导致玉米死亡,影响最终的农业生产效益。因此,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纹枯病出现前期喷洒多菌灵与井冈霉素等药物消灭病菌。
2.黑粉病:在玉米种植前,若没有对玉米种子的进行严格筛选与处理,可能会导致种子内部存在一定的黑粉菌,引发黑粉病。种植前可以用粉锈宁进行玉米拌种,通过药剂与玉米种子的充分结合,消除玉米种子中的病菌。同时选择具有抗黑粉病的玉米品种,降低暴发黑粉病的概率,同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结合玉米成长情况,细心处理田间的秸秆等杂物,保证田地环境适合玉米生长,避免黑粉病发生。
3.玉米小斑病:结合玉米实际生长情况,由于七八月份温度偏高,空气较为潮湿,玉米小斑病发生的概率较高。在实际进行玉米种植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本身能够抵抗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通过有机肥的及时施加与排水通风工作,缩小病原体传播的范围。
(二)主要虫害防治
1.玉米螟:玉米螟体型较小,呈现褐色,能够直接吸附于玉米植株叶片上,并钻入玉米体内,蚕食玉米穗和花等部位,影响最终玉米产量[4]。在对此类虫害防治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赤眼蜂蜂卡,在抽穗开花期投放蜂球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2.玉米蚜虫:玉米蚜虫本身繁殖速度较快,大量聚集在玉米植株之上,导致玉米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发现玉米蚜虫时,应第一时间进行防治,避免这类害虫大范围蔓延。可以利用生物防治的手段,借助瓢虫等天敌进行防治,也可以借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结束语:
面对我国国内粮食总体需求的扩大以及粮食安全建设的需要,保证玉米产量与质量至关重要。在开展玉米种植过程中,应当从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相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以实现我国玉米产量与质量的不断提升,满足当前社会的多方需求,实现我国粮食储量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