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2023-01-10邓国亮

质量与市场 2022年2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监督制度

■邓国亮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引 言

1 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控制意识不高

学校领导及中层管理人员大多体现为任命制,在某一领域工作业绩突出,但缺少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对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了解停留在表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入[1]。如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仅仅是针对于财务工作来说的,主要由财务部门来执行,未做到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共同参与。再加上部分领导者存在“重效益、轻管理”的观念,追求个人任期业绩而忽视高校的长远发展,导致教育资源配置无法满足日常教学运营的实际需求。教职工对内控制度缺少必要的了解,缺乏足够的重视。基层教师因为长期专注于教学,行政教辅人员忙于自身岗位工作,对内控制度缺乏必要的了解,规范意识淡薄;日常工作中,由于对业务办理手续和流程的不熟悉,往往降低了办事效率,导致教职工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积极性不高、配合意愿不强。当制度与教学、学生活动相冲突时,更多人相信领导签字的权威性,削弱了内部控制的严肃性,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

1.2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多元化、经营范围扩大化、业务形式复杂化。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高校内部控制势必延伸和覆盖到高校日常教学、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基建管理等方面。很多高校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但受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佳。例如,高校内部控制是由部分专业人员负责组织、实施,要求全体人员按照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透明化的标准严格落实。但是对于高层领导的控制较为薄弱,部分领导偶有越权插手基层事务,暗中控制流程等现象,这就使得学校领导个人意志的权威性高于制度本身,结果是破坏了基层内控制度。受限于内控制度与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高校经济活动开展暗藏风险隐患。部分高校尚未做到依据自身发展需求进行内控制度的完善,未依照相关制度标准进行内控程序的规范。如内控制度不符合单位的整体环境和实际需求,人员在执行制度时困难较大,再加上高校各部门、各岗位权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1.3 信息化系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信息系统建设是提升高校内控水平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各行业中的广泛普及,各大高校纷纷迈入信息化建设的行列。但很多高校缺少全局意识、缺乏统一规划,出于运营成本和研发能力的限制,很难量体裁衣开发出一套适合自身的软件系统,导致内控实施无法以信息系统为支撑,难以通过信息系统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如信息系统建设只用于财务信息采集,或者是仅限于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财务拨款、账务处理等方面的工作。高校各部门之间未能利用信息系统实现有效沟通,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使得内部控制效率受到影响[2]。同时市面上的软件开发商竞争激烈,重公关轻技术,产品模板化,承诺多兑现少,缺少复合型开发人员,人员流动频繁、购买后开发更新缓慢。各使用单位急于追求信息化,系统很多,看似一片繁荣景象且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很多系统存在功能模板化、针对性不强、设计繁琐、实用性差、故障频出等问题,降低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当前,尽管部分高校依据自身条件进行信息系统的全面化建设,但是受到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认知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内部控制过程中难以发挥出信息系统的最大作用,致使高校内控工作开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1.4 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

监督评价的实施是衡量高校内部控制执行成效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仍有部分高校未做到对审计部门的单独设立,未结合内控监督评价要求进行审计队伍的强化构建。再加上部分高校审计监督开展仅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在实际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全面监督。尽管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但很多高校领导对内控的执行结果重视不够,一定程度降低了内部控制的严肃性和激励性,导致实际业务活动与内部控制要求存在偏差,使得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无法以内控为约束和指导,影响到高校内控的规范化开展。

2 高校内部控制完善策略

2.1 增强内部控制的意识

内控意识的树立表现在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效受到高校管理层态度、认知的直接影响。正因如此,高校需以树立内控意识为前提,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高校运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风险导向理念和业务为主的发展理念有机融合。要求高校领导者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率先垂范、起而行之,并做到在领导层和管理层决策、行动开展过程中以内部控制为支撑。增强内控意识是强化高校内部控制的基础,高校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高校管理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推进结构改革和机制完善,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起权责明确、权力制衡、互相监督、奖惩分明的运行机制,以此提升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水平[3]。另外,高校可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全员参与、全员内控的文化氛围。同时高校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专家讲座、宣传报告,培养全体教职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高校内控中,自上而下地将制度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推动内部控制在高校运营各环节得到充分落实。

2.2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要想进一步提升高校内部控制水平,发挥内部控制在高校运营发展中的作用,需要以内控环境的优化构建为支撑。鉴于此,可结合以下几点来实现对内控环境的改善:

(1)重视对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构建。首先,依据对高校内控需求的分析,组建风险预警评估小组,引导高校各管理岗位加强对风险控制意识的树立。风险评估、预警小组中组长由校长担任,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依照相关制度要求明确划分小组成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引导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风险预警、评估以及防控中。以债务风险为例,高校需依托于风险论证来实现对盲目举债、过度举债现象的抑制。通过资金审批与使用制度的构建来降低贷款资金出现风险的可能。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贷款额度,结合投资目标和发展规划制定还款计划,有效降低债务风险。其次,加大对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力度。结合对高校运营现状的分析,借助相关审计方法、手段的应用,构建契合高校财务管理要求的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合理制定各项预警指标做到对高校风险的科学预测、分析,为高校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来提升高校风险防范能力。

(2)重视内控制度完善。为实现对内部控制的优化实施,高校要认真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为参考,在明确自身内控需求的前提下完善内控制度,并保证内控制度的构建契合预防为主的理念,进而在高校实际内控中发挥出必要的管理作用。

(3)加强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编制人员与经费使用部门要进行有效沟通[4]。深入了解、综合考虑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影响,科学预测未来一年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将预算工作做实、做细,确保预算编制目标的实现,努力推进高校日常业务的顺利开展。预算编制不是最终目的,执行情况才是关键,要求各项经济业务开展需要以预算为纲要,以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来控制各项开支,不得随意调整。禁止在内部控制期间出现超预算开支、无预算等现象,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完善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

游客:多少年以来,不少人对其好评如潮,甚至是张爱玲在小说中也提到过它,但是说实话,看完之后,我有点儿莫名其妙,金燕西前后的转变,简直有点儿没有道理。

(4)优化内控环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预防和减少风险的产生,为此高校要建立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此外,将制度建设与观念的培养紧密结合,在学校领导自身重视的前提下,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将内部控制的要求深入贯彻到工作中,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2.3 完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水平与高校内控执行成效之间存在直接关联,而要想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高校的内控管理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内控人员信息素养。部分高校无法发挥出信息系统最大作用的成因包括人员信息素养缺失。鉴于此高校需加大对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依据对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定期开展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信息理念等方面的培训教育,邀请专业领域人士为学校内部控制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的讲解。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障信息系统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2)高校需结合自身条件,加大对计算机、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引进力度,构建契合高校内部控制需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高校内部各部门系统已分散建设,且数据不能有效共享的现状,必须高度重视,有效整合资源,逐步优化信息系统,构建数据交换平台,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促进内部控制的全面落实,确保系统安全、权力阳光运行。

(3)结合内控需求完善构建沟通机制。首先高校可依据对当前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以办公室为核心构建全面覆盖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通过机制落实来保证内部控制信息的高效沟通。其次,将信息采集责任制落实于内部控制中,并做到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采集责任、权限的明确界定,通过对采集关的严控来保证内控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及其真实性。最后,要求学校审计部门积极联动纪委监察室等,做到对数据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定期抽查,并结合惩处机制的落实对数据造假者追究责任。

2.4 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监督机制的完善同样是保证高校内部控制高质量执行的关键所在,为此高校可结合以下几点进行内控监督机制的完善:

(1)确保高校内控执行效果与内控目标的充分实现。从内控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两方面入手,有效防范风险,严格执行内控程序。

(2)实施内控评价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对当前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现状的分析,科学建立内控考核指标体系,确保通过各项指标的考核分析,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出高校实际内部控制水平。同时,将内控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有机结合,对内控执行表现出色人员予以嘉奖,对内控表现不到位的人员给予相应处罚,通过约束强化以及人员积极性调动来促进内部控制的全面落实。同时,针对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漏洞等,需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至上级,通过内部控制的持续优化、改进来促进高校稳定发展。

(3)重视内外部审计监督。高校要努力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目标,确保内部审计监督在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高校可在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的基础上,联动其他高校开展外部审计工作,借助联审、互审等形式来弥补内部审计的局限性。加强联合监督,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和市场的作用,形成监管合力。

3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运营发展能否维持稳定、健康的态势,受到内部控制的直接影响。鉴于此,为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需以深度挖掘当前内控存在问题为前提,通过对高校实际发展需求、运营现状的分析,采取科学措施进行内部控制的优化,真正做到将内部控制落实到高校运营全方位、全过程中,发挥内部控制在高校运营中的最大作用。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监督制度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某些单位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