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溯源、基本状况与SWOT分析

2023-01-09李树峰许健琼索朗欧珠

民族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西藏技能职业

李树峰 陈 玲 许健琼 索朗欧珠

职业教育起源于劳动。[1]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先辈们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后辈制造和使用工具,狩猎、捕鱼、缝制衣服、采摘果实、做饭等劳动技能与技巧。[2]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最初形式,就是教会人们在大自然中学会生存的教育。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黄炎培根据其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逐渐对职业教育提出一个很完备的概念,即:“职业教育之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而其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3]职业教育直面就业问题,而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本身就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4]与普通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契合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何丕洁认为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创新,与岗位工作紧密结合,对接地方特色产业,且又同时面向留守人群,是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的根本举措。[5]董香君、陈维华提出职业教育周期短、见效快、针对性强,是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最有效且直接的手段。[6]西藏作为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其贫困落后既体现了物质层面的贫困,也反映了观念落后、自主脱贫意识不足等精神层面的贫困,贫困人口缺乏技术技能、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则是西藏各地区致贫、返贫的关键性因素。研究表明,除救济式扶贫中的补助扶贫之外,对西藏实现脱贫摘帽贡献最大的是教育扶贫,这其中依靠职业教育与培训帮助贫困学生实现脱贫致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而,掌握西藏职业教育扶贫基本状况,梳理西藏职业教育扶贫优势劣势,对探索构建新时代西藏职业教育扶贫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职业教育扶贫的政策渊源

对国家层面和西藏自治区层面职业教育扶贫的政策溯源是分析西藏职业教育状况的重要基础。燕连福等人提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扶贫事业先后经历了小规模救济式扶贫(1949年至1978年)、体制改革推动扶贫(1978年至1985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1986年至2000年)、整村推进式扶贫(2001年至2013年)、精准式扶贫(2013年至2019年)五个阶段。[7]在推进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在相应的扶贫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虽在时间上未必完全与扶贫阶段相一致,但在不同的扶贫阶段均有着相应的政策实施。随着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推进,西藏自治区陆续出台了相应的职业教育扶贫政策,与国家政策一起有力提升西藏职业教育扶贫效果。

(一)让广大群众获得致富的劳动素养。职业教育促进百姓子女快速实现经济和政治身份转变阶段(约1978年至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绝大部分农村处在贫困状态。[8]同时,诸多用人单位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接受属于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中专、技工教育,不仅能够迅速就业获得工资收入,不用再读普通高中,而且还能够迅速实现农转非,由农民身份成为干部或工人身份。即便是一些接受职业高中教育、职业培训后暂时无法实现农转非的人员,也可以通过习得的职业技能,获得一份收入。全社会主动接受职业教育,一度成为热潮。

为适应此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百姓致富的职业教育扶贫政策陆续出台。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提出,普通高中要逐步增设职业(技术)教育课,学习科目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将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各行各业要根据需要,举办各种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农村学校的任务,一定要适应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情况报告的通知》提出,必须把职业技术教育和生产劳动、技术推广结合一起来,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应当看作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部分,不应脱离培养目标,盲目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深度,应侧重操作技能的训练。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面向农(牧)业生产、面向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二)让后富群体获得增收的技术技能。职业教育促进扶贫开发阶段(约1992年至2012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先富与后富群体,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在无法就近增收的情况下,大批低收入家庭成员外出务工,获得数倍于务工之前的收入。这些人员当中,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人员更容易获得高薪岗位。这对于尚未外出务工,因劳动力短缺、技术短缺、因病、因灾、甚至因学致贫的家庭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1994年,国务院《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提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如农业部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民技术培训、实用技术的推广;科技部门要指导和推动扶贫工作转到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部门要做好农村青壮年的扫盲工作,加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民族工作部门要把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温饱问题并进一步将脱贫致富作为工作重点,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智力支边、普及教育和干部交流等项工作。2000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提出,在农村要进一步把职教和扶贫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有机地衔接配合起来,使智力开发、经济开发、扶贫开发和“星火”“丰收”“燎原”计划项目的实施能统筹兼顾,相互促进。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继续把发展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实行农科教结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增强农民掌握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和引导劳动力健康有序流动。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提出,完善雨露计划。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对农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对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

(三)让贫困片区群众获得与扶贫措施匹配的脱贫本领。职业教育促进精准扶贫阶段(约2013年至2017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扶贫效果,精准扶贫及促进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应运而生。

2013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扶贫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农业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东部和中西部城市职业院校扩大招收片区学生的规模,对口支持片区职业院校,培养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民族技艺,结合片区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将民族文化、民族技艺传承创新纳入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扶贫的精准度,推动县区职业教育中心(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区域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的开放平台,将服务网络延伸到社区、村庄、合作社、农场、企业。2014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西藏自治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围绕“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的要求,把以提高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者技术技能为重点,通过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人才引进等任务的实施,推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该文件明确了西藏职业教育扶贫的功能和职责,正式将职业教育扶贫作为西藏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通过政策扶持,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初、高中毕业后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逐步提高,确保每个孩子起码学会一项有用技能,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创业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家庭工资性收入占比显著提高,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标。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提出,启动实施职教圆梦行动计划,选择就业好的专业,单列招生计划,针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招生,确保他们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和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旅游、林业、能源、工会等部门(单位),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进城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开展劳务输出、乡村旅游、生态护林、林下经济、节能环保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2017年,《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规划》提出,将昌都市、日喀则市、那曲地区、山南市作为因缺技术致贫扶贫攻坚的重点,通过教育支持脱贫。该规划还从内外两个渠道强调了职业教育助力脱贫的举措,内部渠道即在西藏自治区内发挥中职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搭建好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在师资力量、培训场所、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培训“两后生”并实现转移就业;外部渠道即内地中职班招生计划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倾斜,优先招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部门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信息制度,学费实行实报实销,路费、交通费实行60%的补助。

(四)让乡村居民成为服务地方的综合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由促进精准扶贫到助力乡村振兴阶段(约2018年以后)。如果说职业教育促进精准扶贫为的是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那么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则为的是一人就业创业、全家致富的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开展乡土人才示范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计划”,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发展和农村电商人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养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8年,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提出,围绕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和就业需要,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确保每一个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脱贫致富本领。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深入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针对不同困难群体开展差异化培训。对有外出转移就业意愿人员,开展引导性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初级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对订单、定向、定岗就业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帮助其培训后直接上岗;对在乡镇扶贫车间、村社代工点等就业人员和手工艺制作等居家就业人员,开展就地就近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增收;对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转移就业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学习能力较强、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同时开展创业培训和生产技术技能培训,全力帮扶学员实现创业就业。随着脱贫攻坚陆续进入尾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乡村振兴陆续已经正式启动。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吸纳农民就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学校扩大农村招生。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2019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完成2019年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任务,在此基础上经过5年的努力,培养100万名接受学历职业教育、具备市场开拓意识、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高素质农民,形成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永久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国家层面关于乡村振兴和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为西藏职业教育扶贫指明了方向。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收官和乡村振兴全面开启,西藏各地也在结合自身特点,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大规模开展种植养殖、家政服务、建筑施工等精准化、精细化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贫困群众2.46万人,持续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利用致富技能斩穷根、摘穷帽。随着职业教育扶贫功能的日益显现以及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西藏职业教育扶贫逐渐成为西藏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扶贫优势。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两年来,西藏共安排中职专项招生计划2400名、专项招收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免费中职教育,安排高校专项招生计划7004名、建档立卡和农村低保贫困家庭学生考入全日制高校学生达到4764人,实现对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两后生)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越来越多贫困家庭学生正通过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实现“职教一个、就业一人、致富一家”。

二、西藏职业教育扶贫的基本状况

西藏职业教育扶贫从本质上来看是“造血式”扶贫模式,主要体现在面向职业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让其凭借掌握的技术技能实现顺利就业,提高家庭收入和可持续脱贫方面。

截至2019年底,西藏全区共有11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5402人,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的28%,2019年在内地12个省(市)的3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了内地西藏中职班,在校生3596人。教职工1905人,专任教师1784人,“双师型”教师534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0%。当年毕业生6601人,其中873人获得资格证书。高职高专3所,在校生10693人,当年毕业3967人。①

(一)专业与产业对接

西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共开设89个专业,覆盖18个专业大类,其中专业开设覆盖60%的专业大类,有农林牧渔类、医药卫生类、旅游服务类等(见表1)。②这三个专业大类是当前西藏大力发展的产业紧密对接,为解决大批劳动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表1 2019年西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专业统计表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专业对接产业要求,通过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实际,采取“关停并转增”措施,初步构架了“6443”专业结构布局,即形成了与“旅游与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与电商物流产业、高原特色农牧业、新能源产业、建筑建材业、 高新数字产业相对应的六大专业群”,专业数量从过去的 32 个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优化为 24 个专业;将旅游管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作物生产技术、畜牧兽医四个国家重点专业和园艺技术、市场营销、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四个自治区重点专业作为优势专业;将电子商务、会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加以重点突破建设。③

(二)中职侧重升学、高职侧重就业

2019年,西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学生中,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数为4972人(其中参加普通高考升学学生数为1746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84.13%;按就业去向分析,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人数最多,比2018年增加了46.49%(图1)。④直接就业的中职毕业生中,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数为648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10.96%;个体经营的毕业生数为131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2.22%;其他方式就业的毕业生为159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2.69%。

图1 2019年西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

2019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全校毕业生合计1684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校总体就业率为92.04%。截至2019年12月31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已就业1550人,就业率为92.04%,其中企业就业1427人,企业就业比例为92.26%,区外就业83人,区外就业比例为5.35%;公招考试招录13人,就业比例为0.84%;自主创业15人,创业就业比例为0.97%;参军入伍(含直招士官)27人,参军就业比例为1.74%;灵活就业1人,就业比例为0.06%。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309人,已就业293人,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比例为94.82%。2019年,学校已就业的1550人,整体专业对口率为56.13%,机电、文旅和建工学院的就业专业对口率超过60%,分别达到69.86%、62.02%和61.37%,农科、动科学院受制于区内产业发育程度低,专业对口率较低,超过40%。⑤

从签约就业的地域分布来看,所有签订三方协议就业的毕业生中,选择在西藏区内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92.91%,这与毕业生就业观念和生源90%以上来自西藏有关,在西藏区内就业地市分布上,拉萨以68.39%比例占据第一位,日喀则、山南比例分别为7.42%和6.13%,签约至林芝和阿里地区的毕业生相对较少,分别是1.29%和0.52%。值得关注的是,有5.35%的毕业生选择区外就业,是学校的一个突破,区外就业主要集中在青藏铁路集团等组团式就业单位。1.74%毕业生参军入伍,主要分配在区外(图2)。从签约就业行业分布来看,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三个行业的就业比例名列前三,分别达到19.1%、14.8%和7.56%,农林牧渔业比例7.04%,批发零售业比例7.5%,制造业比例6.5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例5.87%(图3)。⑤

2019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共有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309人,已就业293人,就业率为94.82%,其中旅游文化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实现100%全就业。⑤

图2 2019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按二级学院分列)

图3 2019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

(三)做好贫困生招生、资助及就业培训工作

在招生方面,从2016年起,西藏自治区实施脱贫攻坚职业教育专项招生计划,录取面向建档立卡和农村低保贫困家庭中的“两后生”。仅2017年,西藏高职院校秋季计划招生1810人,实际录取1538人,计划完成率达到了84.97%,对口高职招生计划400人,实际录取400人,计划完成率为100%,占招生总数的26%。2018、2019年、2020年同样承担了这部分对口高职生的招生、培养、就业等任务。2019年、2020年西藏高职院校响应国家扩招政策,积极进行了两次针对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边防军人以及农民工等贫困人员的扩招,共招生近1000人,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与培养,并采取灵活学制、中高职连读形式进行培养,促进带技能就业。

在资助方面,西藏职业院校扎实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根据自治区文件精神,实施高等教育在校本专科、研究生免费教育和补助政策,对象是区内户籍计划内录入、在区内外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高等学校含民办院校就读、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和农村低保家庭子女,免除其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并补助生活费;对区内计划内录取的全日制农牧林水地矿类相关专业的高职学生,实施在校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6600元。目前,学院已初步建立起保护“奖、助、减、免、贷、偿、补、医、勤”的“九位一体”学生资助体系,完善了“九位一体”学生资助体系及具体机构建设。近年来,学院各类受助学生10000人次,受助金额3000余万元,有力地支撑了各类贫困生完成学业,实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贫穷而辍学的资助目标。

在创业培训方面,建立了贫困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实施创业项目“双导师”制,培训培养“校内专业导师+校外企业导师”的创业导师团队,组织贫困生参加人社厅SYB创业导师培训班,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建设,对自主创业贫困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先后指导40家学生创业企业完成工商注册。仅2018年学校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达到110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17%,创业项目团队23个,已注册公司9家,人数达40多人。

(四)面向农牧民开展技能培训

2019年,西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参与扶贫的情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开展职业教育脱贫专项招生工作,制定扶贫专项招生计划1000人,截止目前实际招生842人,计划完成率84.2%。二是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制定《西藏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2018-2020年)》,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对西藏自治区44个深度贫困县农牧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主要用于种养殖、农牧产品加工、畜禽疾病防治、民用建筑等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1万人,目前,共有4个县区完成培训工作,培训人数2000余人。三是依托各地市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目前西藏自治区各中等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共承接人社、农牧等相关部门的培训50余期,培训1.2万余人,实现转移就业400余人。④

2018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共组织八次各类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培训,累计参训学员 679 名。其中,道路旅客运输从业资格培训 5 期,参训学员543 人。危险货物资格继续教育、危货运输资格、押运员培训 3期,参训学员 136 人。协助兄弟连进行举办在校生 UI 设计培训127 人,承办区党委机要局开展岗前培训 35 人。11 月 9 日至 11月 12 日,针对中国石油西藏分公司安排道路运输押运员培训工作,并通过此次培训与中国石油西藏分公司拓宽加强培训工作。承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2018 年农牧区青年党员示范培训班 2 期,参训学员 306 人。⑤

三、西藏职业教育扶贫的SWOT分析

西藏职业教育扶贫任务艰巨,具有自身的优势、劣势,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分析这些要素,对于解决西藏职业教育扶贫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优势

1.驻村扶贫打通职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自 2011 年开始,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中,派遣19.3万名干部驻村开展“建强基层组织、做好维稳工作、寻找致富门路、进行感恩教育、办实事解难事”工作。[9]西藏自治区《全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实施方案》(藏强基组办〔2011〕5号)提出,向全区派驻驻村工作队5451个。其中,派驻拉萨市261个、日喀则市1668个、山南市554个、林芝市496个、昌都市1142个、那曲市1190个、阿里地区140个,派驻的工作队成员分别来自自治区、地市、县三个层面的单位。工作队队员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原则上每个月驻村时间不得少于25天。[10]截至目前,包括中、高职院校在内的区地县单位先后向相关驻村点派驻了九批驻村干部,实施一对一帮扶,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基础设施简陋和设备短缺的难题,并在实践中帮助农牧民提升劳动技能,进行思想教育,提升对职业教育培训带动全家脱贫的认同感。

2.职业学校民族技艺专业便利在校学生和农牧民掌握脱贫特色技能。西藏自治区的民族技艺品牌分布于区各地市。唐卡绘画、民族音乐与舞蹈、氆氇毯编织、藏靴制作、民族服装加工、藏刀制作、民族工艺品雕刻、藏纸制作、藏香制作、藏医治病、藏药采摘与炮制等技艺名称已为当地百姓耳熟能详,民族技艺产品也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中高职学校在相关民族技艺专业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面向在校学生和广大有学习意愿的农牧民,扩大了技能脱贫的覆盖面。

3.旅游资源丰富为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农牧民提供了大批就业机会。西藏自治区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每年游客前来旅游,都会产生大量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体验等费用。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通过提供驾驶技能培训、导游资格培训、民宿管理技能培训、藏餐技能培训等,能够让百姓获得良好的旅游服务能力,从而提高家庭收入。

(二)劣势

1.人力资本不足增加了职业教育扶贫的难度。2018年西藏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5年,但这个年限只相当于中学毕业水平,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不突出。贫困家庭对现代制造技术不熟悉,偏好于简单技能,如驾驶员、厨师等,而对机床、建筑技术等较复杂的技能不太了解。同时,对现代劳动制度表现出不太适应,现代生产线上的纪律观念、时间观念等还没有充分形成。[9]需要职业教育扶贫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2.劳动技能培训尚不能充分满足市场和农牧民的双重需求。一般而言,企业越多,就业机会就越多,农牧民获得经营性收入的机会越多。企业越少,除了依靠家庭农牧业之外,农牧民获得额外经营性收入的机会越少。要改变这一现状,只能远离家乡,去企业多的地级城市或省会城市打工。2014年以来,农牧民的收入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转移就业的农牧民在西藏从事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收入提高速度明显加快。⑥但时常遇到这种情况,即农牧民扎堆学习某项热门技能,可一旦学成,市场却又饱和,所学技能无法施展。面向农牧民的培训,同时存在着社会上需要的劳动技能农牧民不熟练,农牧民掌握的劳动技能不对接市场需求的情况。

3.西藏职业教育扶贫存在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西藏教育扶贫始终被放在各项扶贫工作的战略优先位置,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从全国层面看,西藏职业教育发展依然滞后,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依靠职业教育实现扶贫还存在一定的实践困境。一方面,西藏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是很准,对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掌握不透彻,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产业专业升级缺乏深刻认识,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没有确立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思路;另一方面,西藏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环境闭塞、交通不畅、区域经济欠发达等因素的影响,从学校管理层到教职员工思想较为保守,观念较为落伍,致使很多办学治校工作都还处在向内地高职院校学习借鉴或自我摸索的阶段,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这导致西藏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要结合度不高、产教融合深层次的融合合作不够、“双师型”师资队伍欠缺等难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满足市场人才供应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

(三)机遇

1.政策机遇。中央第六次和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职业教育驻村扶贫指明了方向。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各族群众走出农牧区到城镇和企业就业、经商创业提供更多帮助。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培养更多理工农医等紧缺人才,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办好职业教育,科学设置学科,提高层次和水平,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十三五”以来,西藏共安排职业教育与质量提升中职专项资金9.255亿元和高职专项资金3.628亿元用于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11]

2.对口支援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2013年至今,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17个省市累计安排资金近300亿元,有力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通知,开展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援藏,重点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7地市人民医院专科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教育部启动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17个对口支援省市和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先后选派1276名教师对口支援西藏21所学校,西藏全区选派三批1179名教师到对口支援省市跟岗培训,2019年将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纳入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计划统一管理,为提高西藏教育质量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12]

关于高职对口支援,以作为西藏职业教育龙头和代表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口支援的单位就涉及到20余家,既有教育部职教所、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对口支援单位,又有东西协作对口支援院校,在教育部职成司的指导下,每年都在努力援助。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与17个东西协作结对省(市)全部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各项工作均按协议有序推进。受援工作开展以来,在资金投入工作方面,各援助省(市)共资助西藏自治区职业院校资金695万余元,捐赠物资设备价值940.5万元。共建合作方面,各援助省(市)与西藏自治区职业院校共建示范性专业点18个,共建示范性实训基地13个,帮助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西藏旅游文化职业教育集团1个。人员交流方面,各援助省(市)派遣166名挂职干部到西藏自治区开展职业教育指导,选派72名优秀教师到西藏自治区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西藏自治区选派30名干部到内地援藏省(市)挂职锻炼、学习,选派268名优秀教师跟岗学习。学生培养方面,西藏自治区按照教育部内地西藏中职班招生计划,每年选派1000余名区内学生赴内地12省(市)33所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优质学历教育,2019年内地中职班在校生共3671人。②

(四)威胁

1.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人数偏少而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省会城市就业偏多。2019年,西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学生中,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总数的84.13%(见上文)。2019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在西藏区内就业地市分布上,拉萨以68.39%比例占据第一位,远远高于区内其他地市就业人数。尽管全区中职学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但是,中职学校绝大部分毕业生却选择了升学;尽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也面向全区学生,但是全区毕业生却宁愿选择在拉萨就业,不愿意回到生源所在地市就业。此情况表明,西藏职业教育在服务农牧家庭脱贫增收和地方产业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2.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感低导致百姓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不高。西藏当地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较低,特别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牧民普遍重农轻工,重文凭轻技能,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就读职业教育的意愿不高,入学率整体偏低。职业院校录取分数线低,职业教育生源层次不一,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就业观念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将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作为子女就业的唯一出路,不愿意让子女就读职业学校。

3.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较为缓慢,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西藏自治区的职业教育呈现出初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高等职业教育学科本位倾向明显,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失衡的特点。中职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层次较低,特色优势专业不明显,门类又单一,与社会、企业的需求及市场需求结合度不高;办学模式单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 “工学结合、定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体较弱。等等。这些都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4.职教师资短缺和结构性失衡导致职校毕业时专业实践能力不强。藏区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双师型”专业教师紧缺、实习实训教师不足,一些学校根据师资情况设置专业。职业学校中教师大部分都是来自普通中学和行政部门的人员,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比较小。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较少。师资的匮乏,造成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较弱。

5.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欠缺导致社会培训效果不优。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缓慢,职业学校参加社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技能培训本是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责,由于学校在培训收益经费使用上比较困难,没有明确的体制机制保障,教师开展培训不能获得绩效奖励,参与社会培训积极性不高。虽然职业学校在场地、师资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由于部门分割明显,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缺乏整合,职业技能培训主要由人社部门布置到市县层面的民办培训机构实施,其中大量的民办培训机构呈现小、散、弱的特征。大量民办培训机构从事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着良莠不分,农牧民技能培训偏重理论课,收效较差的情况,社会认同低下。况且,农牧民主动参加培训的意愿较低,有的甚至要补贴谈条件才愿意参加培训。

鉴于此,西藏职业教育扶贫,要充分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借助机遇,克服困难,在现有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最适合发挥当前优势的西藏职业教育扶贫模式,一方面要加大西藏职业教育扶贫力度,不断提升西藏职业教育自身扶贫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驻村扶贫模式、宽口径的职业教育模式、依托优势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将职业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为培养乡村振兴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奠定基础。

注释:

①中国统计年鉴2020,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19年度)。

②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19年度)。

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年度质量报告(2019)。

④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19年度)。

⑤西藏职业技术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⑥源自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2016年度一般课题“西藏县乡村三级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体系研究”(16BJX003;负责人:索朗欧珠)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西藏技能职业
都是西藏的“错”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神奇瑰丽的西藏
拼技能,享丰收
一个人的西藏
我爱的职业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