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户地段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城市设计一体化策略研究
——以南京金牛湖北站为例
2023-01-09孙文军
孙文军 徐 玥
南京众诚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9
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站点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轨道交通沿线城市功能与交通功能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城市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南京金牛湖北站为例,探索在景区门户地段发挥景区门户及轨道交通资源价值的设计策略,通过城市设计引导,加强对景区门户土地价值的利用和探索,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景区门户地段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特征
基于对站点节点特性的考虑,这些站点既是交通节点,又是城市节点,应当从不同的空间尺度来思考各站点的功能定位及站区的用地布局、开发模式等[1]。通过分析景区门户地段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自身的特征,研究范围以站点周边地区为主,对景区门户地段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文化内涵、交通组织、功能业态、景观空间这几个层面。
1.1 文化内涵
在景区发展当中,文化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每个旅游景区都会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是旅游景区的核心,而景区门户地段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空间要素的塑造应体现出景区的鲜明文化特色及精神内涵。聚焦于能够展现景区的精神面貌的文化要素,将站点地区的文化元素分为建筑、广场、公共设施及特色街区。轨道交通的建设是带动地区发展的触媒与契机,土地价值得到提升[2]。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和站点地区土地的利用开发,景区门户地段的标示性需进一步强化提升,新建建筑的形象应注重与景区协调,广场、公共设施及商业街的打造应注重细节,精致化,体现景区的文化内涵。
1.2 交通组织
站点影响域具有系统性、多义性、不均性等特征[3]。轨道交通站点的主要特点是大量人流集散与换乘之地,是城市交通网络非常重要的节点之一,而位于景区门户地段的站点地区更是大量游客的目的地以及去往周边景点的集聚点,站点地区如何在维持轨道交通换乘高效性与便捷性的前提下,建立人群与景区间的紧密联系,首先要考虑站点地区交通系统设计,步行系统、慢行接驳及旅游专线可有效引导地铁客流与周边景区、城市空间、交通设施等的衔接,舒适、便捷的步行系统需要连续的步行流线及良好的步行环境。
1.3 功能业态
景区门户地段轨道站点的主要功能满足游客及周边居民的消费需求,景区已经具备的旅游功能,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服务功能的填补,与当地社区功能融合,确保地区的城市功能进入发展阶段。景区门户地段现状旅游资源丰富,能够实现城市与旅游发展互补。因此,景区门户地段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能够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结合商业购物、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综合协调开发。
1.4 景观空间
公共空间承担着完善城市形象的功能,景区门户地段往往与景区周围地域空间格局中的自然山水联系密切,因此,景区门户地段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景观空间应紧密结合地域空间的自然山水环境,体现景区及其周围地域空间的环境特质。
2 景区门户地段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城市设计一体化策略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管理和引导,以创造适宜的城市空间环境[4]。城市设计一体化是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过程中各个层面影响因素的策略,比如交通一体化设计、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等等。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快速地植入城市空间,会产生一系列的新空间、新现象、新规律[5]。研究内容主要是城市设计一体化,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内容,从多角度、全方面加强与站点周边地区进行联系,主要体现在功能复合、交通整合、景观环境塑造等方面,从而实现一体化的概念。
2.1 彰显景区文化内涵的建筑及环境一体化策略
建筑及环境一体化是站点地区在建筑及空间环境与景区保持协调关系,通过精细化的设计,彰显景区的文化内涵。建筑作为景区风貌最主要的载体,反映了特定景区的文化主题及地域特征,站点地区应充分理解景区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对新建建筑与周边环境风貌进行整体设计,在建筑体量、高度、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与景区风貌相互协调。在建筑风格方面深入挖掘景区文化,提取典型的符号元素,形成多维度的建筑风貌。
2.2 发挥文旅资源优势的功能一体化策略
景区门户地段轨道交通站点地区需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将景区文化资源融入商业服务、文化体检、休闲游憩等功能之中。该策略既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又能够保证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发扬景区的文旅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景区的溢出效应,重点展现景区文化独特魅力的功能。以“旅游+”带动站点地区功能业态复合开发,多元融合,从资源与发展的角度,强调城市功能完善、旅游产业催化、开发价值提升、文化形象展示等多方面的融合。
2.3 步行优先的交通一体化策略
景区门户地段能够实现交通一体化,核心是把“聚集”的人流实现从站点到景区的快速“疏散”,逐步建立与景区之间的联系。步行优先是交通一体化策略的重要体现,能够维持轨道交通换乘高效性及便捷性的前提下,保证舒适慢行的有效方式,主要体现在步行系统、慢行接驳、旅游专线等方面,通过轨道交通到达景区地段,为这些客流人群提供体验景区空间环境的机会,形成多个交往停留的场所,提供相应的服务,构造更多的休闲、共享场所。
2.4 延续地域风貌特征的景观空间一体化策略
景区的自然风貌特色往往由山、水、田、林等自然元素之间的格局塑造而成,站点地区进行的景观空间营造,应充分表达出对周边风貌特征的延续,对原有环境特质的传承,通过体现地域特色的景观空间一体化策略,最大程度地保护景区原有的景观格局,彰显景区的景观风貌特色。从凸显景区特色、保持良好的区域空间景观角度出发,全面梳理区域景观风貌要素,将片区的自然和生态资源作为优先考虑的要素,加强河流、绿地廊道等研究,构建视觉通廊、打造景观轴线等。
3 南京金牛湖北站城市设计一体化策略实践
金牛湖风景区是南京市自然保护区和金陵四十景之一,位于六合区东北部。金牛湖站周边地区位于“金牛湖生态休闲旅游区”的中部核心地段,该区域是江北三大旅游集中体验区之一,发展以山水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展示、养生养老康复、生态保育涵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态旅游业态,且金牛湖旅游服务中心是江北三大区级旅游服务中心之一。
3.1 金牛湖北站彰显景区文化内涵的建筑及环境一体化策略
该区域以多层的综合性建筑群为主,建筑面貌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对建筑及周边环境设施的色彩及材质重点控制。
(1)金牛湖北站周边地区的建筑风貌与景区建筑风貌相互协调
建筑风貌控制结合当地文化、度假区风格以及周边建筑特色综合考虑,鉴于地球之窗主题公园为欧式风格,故一号地块建议采用欧式风格,建筑材料色彩多用彩色的粉刷墙面及多色的瓦屋面和砖墙体;鉴于周边地区已建成建筑为新中式风格,故二、三号地块建议采用新中式风格,材料采用金属外挂板材与大片玻璃的 的对比结合,灰色墙面的色调,体现出浓厚的新中式风格,同时把控好一、 二、三号地块整体风貌的协调和差异尺度,做好风貌协调过渡区的作用(图1)。
图1 建筑风格引导图
(2)金牛湖北站周边地区的建筑空间肌理延续景区的空间肌理
对空间肌理的延续主要体现在建筑高度与组群关系方面,建筑主要为三层和四层,整体高度不超过15米。沿湖、景观、公共空间一带建筑大致为三层,中心区域由三层四层搭配布置,其余为四层。使视线开阔且有层次感。较远处建筑为二层至四层的结合体(图2)。
图2 建筑高度引导图
(3)金牛湖北站周边地区庭院广场的设计引入当地文化元素
二号和三号地块均设有庭院广场,其中三号地块的庭院广场的设计引入当地文化元素,在三个相互联系的庭院广场设置茉莉花树阵广场,并配以座椅树池和特色景观照明。
3.2 金牛湖北站发挥文旅资源优势的功能一体化策略
金牛湖北站以满足旅游服务为核心,突出景区文化特色,体现商业服务、文化体检、休闲游憩等功能之中,设计通过连接功能带、核心功能带及外围功能带三大功能带的置入,实现旅游功能与社区功能高度融合、旅游空间与社区空间高度契合,既满足了游客需求多样化,又满足轨道站点地区发展的要求与地方居民生活的需求(图3)。
图3 功能带示意图
3.3 金牛湖北站步行优先的交通一体化策略
采取步行优先的交通一体化策略,核心是把“聚集”的人流通过站点到达景区的快速“疏散”。采用的方法是在满足舒适环境的前提下,提升步行的通达性,可以通过从轨道站点直接并快速步行至站点周边景区,或者通过换乘其他交通方式,建立他们与景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具体通过对道路局部调整、构建高度连续的步行系统、慢行接驳组织及设置旅游专线四个路径实现。
(1)构建高度连续的步行系统
规划形成地面空间流线+地下步行流线的复合步行系统。以东侧和西侧入口广场空间进行人流空间的引入,通过地面空间流线将基地各特色功能空间有机串联起来;并通过空中步行流线,完善各个功能区内部运动系统。通过步行绿道系统串联交通换乘设施与周边地块,分离机动车与行人动线,提升片区活力,地块周边设置多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方便周边居民及游客使用。
(2)慢行接驳组织
接驳型人流更多地集聚于轨道交通站点,越靠近轨道交通站点慢行接驳的强度越高。首先,市民从轨道交通站点换乘公交、出租车、景区大巴等,应满足提供足够的换乘设施,满足接驳慢行流的需求;其次对公交车、出租车、非机动车、私家车、人行五种人群流线分别进行换乘接驳设计。规划范围内换乘设施结构包含:景区停车、轨道站点接驳(P+R)停车和公建配建停车三类。
(3)设置旅游专线
沿金江公路设置旅游巴士,串联金牛湖周边特色景点,深入景点道路,满足游客游览观光功能;建议沿湖新增景区建旅游巴士,强化金牛湖周边旅游点的联系(图4)。
图4 规划旅游环线巴士流线图
3.4 金牛湖北站延续地域风貌特征的景观空间一体化策略
金牛湖北站周边自然资源丰富,西邻冶山,东靠金牛湖,坐山面湖的特色山水景观是该区域最大的风貌特征。在金牛湖北站周边地区,维护景区自然风貌特色的景观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主要体现在研究视线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中部景观绿带、控制建筑高度、合理设置站台位置等设计手段,预留冶山-地块—水面-金牛湖的视线通廊,避开金牛湖度假中心的遮挡,保持生态通透性以及近湖地区视线开敞性。并强调建筑空间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创造富有层次且具有韵律感的空间景观形象。
4 总结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与旅游景区的联系愈发密切,全文以如何通过城市设计引导,将城市轨道交通与景区的旅游要素及功能融合、相互促进发展为研究起因,梳理景区门户地段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特征,提出适用于景区门户地段站点地区的一体化设计策略,通过分析南京金牛湖北站城市设计,验证一体化设计策略的可操作性,发挥景区门户及轨道交通资源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景区门户地段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设计策略方面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