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代表姜志光 “一线石化工人 要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党的事业作贡献”
2023-01-09通讯员王煜博
本刊记者 任 卓 通讯员 王煜博
炼化工程集团起运公司起重工程队队长姜志光
10月30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到10月16日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报告,党的二十大代表、炼化工程集团起运公司起重工程队队长姜志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参加党的二十大,我心潮澎湃、深受鼓舞,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幸,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10月24日,姜志光在起运公司召开的“姜志光同志参加党的二十大座谈分享会”上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号召广大一线石化工人要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党的事业作贡献。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宣讲活动由此开启。
工作24年、入党13年,从工程建设一线工人成长为中国石化安装起重工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姜志光的成长经历既是个人扎根一线、忠诚履职的真实写照,也是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生动缩影,为一线青年工人成长树立了榜样。
在学和做中找到对工作的热爱
谈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开端,姜志光坦言:“我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入行之初奠定的良好基础:一个是有非常好的师傅带领,再一个是受到良好的团队氛围的熏陶,还有就是早早从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和热爱。”
1998年,年仅21岁的姜志光从技工学校毕业,加入十建公司成为一名起重工。刚入行,姜志光便被分到公司起重能力最强的班组,从事吊装行业里难度最大的大件吊装。姜志光的师傅唐行广是中国石化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是当时吊装行业的佼佼者,对徒弟要求极为严格。在严师的要求和影响下,整个班组都处在一种严谨务实的敬业氛围当中。每次看到墙上挂着的“特别能战斗班组”锦旗,年轻的姜志光都会油然而生一种集体荣誉感,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勤学多干,早日赶上师傅前辈们的水平。
刚工作3个月,姜志光便参与到从业以来的第一个“大活儿”——齐鲁石化重达900多吨的反应器吊装工作。当时,行业内起重机的起重能力普遍在500吨左右,为了完成这台当时国内单件最重的设备吊装,公司团队创新使用了双门式桅杆吊装工艺。姜志光作为年轻员工,刚上手就遇上了抱杆作业,每天要拽大量的钢丝绳,抬大量的道木,一天干下来手指都抽筋。工作不可谓不苦、不累,但他却坦言:“我就是从这个项目开始爱上了起重这个工种的。不管是做好基础性工作,还是开动脑筋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只要做好了,就能够收获成就感。我在学和做中找到了对工作的热爱,这份热爱支撑着我一直走到现在。”
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年轻的姜志光迅速成长,基本掌握了起重工作中的各项技能,积累了解决难题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这一时期养成的严谨自律、勤学善思的好习惯,姜志光保持至今。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作为特种工种之一,起重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在项目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头脑风暴”,迅速准确判断起重对象的体积、重量、特性等,从而准确选择合适的吊装工艺,安排布置所有设备,确保起重作业安稳完成。
被评为集团公司技能大师的姜志光,在一次次重要任务中打磨并取得了过硬的技能水平和丰富经验。2005年,茂名石化乙烯扩能,时年28岁的班长姜志光第一次独自带队伍承担整套装置吊装任务,对大件吊装实施一体化,即单个单位承担全部大件吊装任务,这样可显著节约调配时间和成本,有着示范意义。
现场情况复杂,对姜志光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高压聚乙烯装置环管反应器是进口设备,管径0.7米、高度超过60米,又细又长,很容易变形。他基于之前的经验,创新在地面将管连好,分模块吊装,并且准确增加了吊点,保证了设备不变形,安全就位。
难题在往混凝土框架里吊装换热器时再次出现。混凝土框架已经封顶,必须从侧面送进去,但侧面开孔存在一些障碍物,小于设备尺寸。80多吨、11-12米长、直径3米多,再加上管口,直径约4米多。时隔17年,对该设备的重量、尺寸等数据,姜志光记忆犹新。他与同事精准计算角度,借助滑轮、索具,把设备转了90度,送进去后再一点点反转90度,恢复原状态,平稳就位。随着该项目的顺利投产,茂名石化成为国内首个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
2007年,在青岛炼化吊装国内最大两器(再生器、反应器)设备;2008年,在镇海炼化吊装当时国内最高火炬;2013年,在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吊装8台当时国内最大的2000吨费托反应器……
伴随着一步步的成长,成绩和荣誉随之而来。2009年,他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10年9月,他代表中国石化参加全国吊装技能大赛获得第三名,2011年4月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20年12月被聘为主任技师兼起重工程队队长。
如今,姜志光对于分散各地的项目进展和“战友”情况依然保持着关注,随时把握项目进展,以备有需要时及时给予技术和经验支持。他直言自己至今仍时常感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24年来,每到一个项目,他总要提前勘查现场,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方案,并结合丰富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还习惯在组织完施工后,到各个起重作业点上检查、搭把手,甚至像当年一样拉拉钢丝绳、搬搬道木。他对起重工作的负责,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经他手的吊装没有出过一起上报事故。
“要培养更多的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2015年,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大潮中,中国石化稳步推进专业化重组,整合吊装、运输业务,成立起运公司。在国内最大的起重运输公司工作,意味着姜志光有了更加专业、强大的发展平台,可以尝试的领域变得更宽广。
“身为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大局意识,想着怎么去把工作干好,对业主负责。”2019年,在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上,姜志光开始思索:能不能把起重机模块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0月24日,姜志光(后排左三)在起运公司召开的“姜志光同志参加党的二十大座谈分享会”上,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王煜博 摄
他反复计算,研究运输路线和车辆,最终将4000吨起重机拆成5个模块,“6天就可以拆完,节约一半时间”。这套拆装方法优化后固定成工法,累计完成了10多万吨大型设备吊装任务。后来,这台“国之重器”走出国门,圆满完成海外大件吊装任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人的工匠风范和中国吊装的强大实力。
面对技术难题,他勤于钻研试验,选用不同级别的连板与吊索组合,创新3000吨级平衡梁组合模式,用一套吊具即可服务多台大型设备,无需为每台设备配置一套吊索,大大节约成本。该方法中的平衡梁转向节设计还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他因势利导,积极创新,立足充分发挥炼化工程集团“大兵团”作战优势,先后提出30多项合理化建议,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经济效益:2019年,在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上,改变160米高火炬分段节数,用1250吨起重机替代1600吨起重机,降低成本近100万元;2021年,在海外项目上,加大塔架系统地面模块化组装深度,减少高空作业风险……
一个接一个的大型项目,拼装出我国制造业发展蹄疾步稳的生动图景,也不断拓宽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身为高端技能人才,姜志光202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取得特级技师技能等级,2022年被聘为集团公司技能大师。
“现在平台大、机会多,中国石化有62名在岗高端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姜志光感慨道。如今,“老师傅”姜志光像他的师傅唐行广一样,对年轻人倾囊相授,为公司培养了多名人才。这些年轻人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与当年的姜志光一样,一步步迈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这让姜志光非常受鼓舞。他表示:“我们产业工人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每个技术工人都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下一步,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