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礼县李坝金矿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2023-01-09丘添伟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黄铁矿矿石矿体

丘添伟

礼县李坝金矿位于甘肃省礼-岷成矿带,属于大型金矿床。矿床形成主要受燕山期岩浆活动影响,属于地下热卤水充填交代型金矿床,主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黄金资金开采力度的加大,李坝金矿床凭借良好地质找矿效果获得了关注,因此应加强金矿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为深入挖掘金矿潜在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礼岷金矿带属中秦岭陆缘盆地,矿区出露地层以泥盆系中统李坝群(D2lb)西汉水组(D2x)和石炭系中统下加岭组(C2x)为主。与此同时,东南方向零星分布中下侏罗统(J1-2)、古近系(E)和新近系(N)地层。矿区内第四系(Q)较为广布,多位于河流、沟谷等地带。从矿区地层分布来看,主要出露地层包含三个亚层,拥有类似构造和矿物成分,由浅变质细碎屑岩构成,仅部分矿物含量存在差别。

1.2 构造

矿区为褶皱加断裂构造,地层展布由次级褶皱构造控制,包含北西向、北北西向、近东西向三组断裂,矿体生成受多切层控制。褶皱构造与地层拥有大致相同的走向,为北西—南东向,枢纽位置的产状处于水平状态。相较于区域地层,断裂构造呈现出地球化学异常现象,促使金及金成矿相关的Ag、As、Sb 等元素加速迁移,在有利成矿位置富集。

1.3 岩浆岩

矿区内并未发现出露岩体,但岩脉发育,以云斜煌斑岩脉、花岗闪长岩脉为主。部分区域穿插闪长玢岩脉,与矿体关系不密。从总体上来看,岩脉长多在数米和数十米之间,宽度不超十米,规模不大。而沿脉呈不规则状,与矿体伴生,长轴分布与矿区构造线相符。

1.4 变质作用

矿床形成主要受矿区热变质和区域变质两种作用影响,在区域岩浆活动强烈的情况下,热接触变质作用发育广泛分布。而区域变质主要为绿片岩和角闪岩的低-中级变质作用,在原李坝群沉积地层变为板岩和变粉砂岩组合体后,同时受热接触变质作用影响,岩体周围区域变质程度加深,构成角岩化带,内部岩石为斑点和变斑状。而矿化点和矿床,则多分布在斑点构造带中。在矿区周围,则发生了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其中,黄铁矿化发育普遍,为主要蚀变类型,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其次与之关系密切的包含绢云母化、浸染状硅化和毒砂化。从空间上来看,矿化发育程度与蚀变强弱正相关。而蚀变带由中心向两侧出现蚀变逐渐减弱的趋势,矿化程度也随之下降,因此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带中心位置。

2 矿床地质特征

在矿区26 号、7 号、6 号矿带,共圈定133 条矿体,包含2 条大型矿体和8 条中型矿体,其余为小型矿体。3 个矿带沿着从北至南方向,呈雁列式分布。两条大型矿体为26 号和6 号,分别位于对应编号矿带。其中,26 号矿体主要受F29 断裂蚀变带控制,在近东西向位置产出。6 号矿带处于矿区南部,受F3 断裂破碎带控制,在北西西向产出。

2.1 主要矿体特征

矿区26 号矿体赋存于F29断裂破碎蚀变带,周围分布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及其夹变细砂岩,同时分布粉砂质绢云母绿泥石板岩及其夹变细砂岩、夹斑点状板岩。矿体拥有良好连续性、完整性,长750m,分布于83 线~155 线,赋存标高1417m ~1983m,走向85°~90°,向北倾斜,平均倾角为80°。矿体出露长520m,延深多为530m,最大为555m 米。从矿体品位来看,矿体品位等值线最高为12.03×10-6,最低为0.50×10-6,平均达到2.08×10-6,变化系数为43.36%,拥有均匀含量。矿体中间部位地层较厚,两侧变薄,平均厚34.05m,变化系数为65.64%。在83线~135 线,局部矿体厚度较大,通常达到35m,最大为85.48m,向东线开始逐渐减小,最小仅1.04m。矿体内广泛分布夹石,岩脉较为连续,最大长440m,延深230m,宽20m。周围围岩内夹石分布不连续,长度通常不超160m,深不超260m,厚度不超50m。夹石和周围含矿部分的岩体岩性接近,以板岩、变细砂岩等为主。矿体上、中、下盘存在沿脉产出,但不连续。

6 号矿体位于55 线~32 线,赋存于F3 构造带,受断裂控制。从空间分布来看,与断裂拥有相似层状,矿体长946m,延深403m,标高在1558m ~2133m 之间,走向在90°~130°范围,在32 线~31 线为北西西向,其余为近东西向,呈波状弯曲走向,局部呈弧状突出。矿体整体向南陡倾,倾角在83°~89°之间,产于断裂蚀变带周围,岩性与周围围岩等接近。局部矿体存在不连续岩脉产出,岩石存在强蚀变,呈现出黄铁矿化、硅化等特征。矿体平均品位为2.14×10-6,变化系数达到56.80%。矿体厚度在3.92m ~34.69m 范围内,平均达到14.61m,变化系数为78.65%,相对稳定。沿着走向和倾向,矿体呈现出膨大、收缩、分枝复合及尖灭再现变化,整体较连续,但在15 线和20 线出现自然天窗,总体矿化较富集,拥有较高品位。

2.2 矿石质量

2.2.1 类型

矿石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闪锌矿、黑钨矿、毒砂、方铅矿等。从脉石矿物类型来看,主要包含绢云母、石英,长石绿泥石、碳酸盐等矿石较少。从金矿矿石多元素组成情况来看,金含量达到1.74%,银的含量达到1.59%,铁含量达到5.18%,另外含有氧化钙、氧化镁等多种元素成分。在找矿过程中,可知硫化物和金矿化的关系密切,通过对矿石中铁的物相变化展开研究,掌握铁在硫化物、氧化物等物质中的赋存状态和转化比例等,能够为矿石选冶加工带来较大影响。结合以往经验,将根据铁元素在矿石中的氧化率进行矿石氧化程度衡量。而黄铁矿属于原生的硫化物矿石,氧化程度较高说明赋存的金裸露程度越大。因此黄铁矿作为最主要金属矿物,同时也是主要的金载体矿物,拥有不同的结晶世代。早结晶的黄铁矿多为立方体晶形,至少包含五角十二面。而晚结晶的矿体则呈现出细脉状分布,沿着裂隙充填,粒径在0.005mm ~1.2mm 范围内,为黄白色的均质体。金作为独立矿物存在,同时存在类质同象和吸附金,在各粒径中分布较均,在0.45mm 以下各粒级均处于富集态。相比较而言,0.076mm ~0.037mm 粒径的富集度较高,根据氧化程度、有害组分、岩性种类、金赋存态等各方面进行评价,最终将矿石归为中硫化物微细浸染型金矿石。

2.2.2 矿石构造

根据有色金属划分标准和以往实践经验可知,通常将氧化率超70%的视作氧化矿,其余为原生矿。从矿石构造来看,矿区氧化带发育深在0mm ~25m 之间,下部属于原生矿石。对主要矿带氧化带特征展开分析,确认26 号矿带矿石为原生硫化氧化矿石,呈现出粒状、柱状、鳞片状、溶蚀结构等结构,粒状包含自形、半自形和其它形状,总体为青灰和灰白色。从矿构造来看,主要为浸染状,其次包含斑点状、脉状等。而浸染状矿石以黄铁矿和毒砂为主,呈现出稠密或稀疏分布状态。斑点状构造主要为细粒的黄铁矿,交代石英、云母等构成斑点,呈现出平行片理定向分布态势,斑点直径在0.5mm ~3mm 之间。氧化矿石包含它型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等结构,颜色为黄褐色、红褐色等,构造为蜂窝、粉状等。矿石重量较轻,带有疏松多孔特点。从脉状和网脉状构造来看,黄铁矿、毒砂等还有两种脉状分布,褐铁矿等沿着风化裂隙分布。此外,黄铁矿沿着云母、绿泥石脉的条带交代位置形成,呈现出平行片理分布状态。而黄铁矿化、板岩等被破碎后,呈现出角砾状构造。根据氧化带形成原因可知,一种长期受地表风氧化作用影响而形成的矿带,多数在矿床上部分布,与下部原生带界限清晰,层位和厚度稳定,如山坡等位置厚度通常在15m ~20m 之间,沟谷中厚度较大,赋存的金矿容易开采。而另一种氧化带与地表水沿着破碎带进入地下深部有关,促使深部矿体和围岩周围得以被氧化,因此形成的氧化带沿着破碎构造倾向分布,将深入硫化带内部。但由于氧化不彻底,将出现与混合带等相互交错现象,分布范围窄,开采相对困难。在6 号矿带深部150m ~280m 位置,就形成了该类氧化带,氧化率达到40%左右,局部深度能够达到480m,氧化率则在50%~71%之间,规模较小,难以单独圈出。

2.2.3 矿物成分

在找矿的过程中,对金矿进行开采,主要需要确认矿石中金的含量和赋存状态,以便为后续找矿、选矿等作业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金为主对矿石矿物成分展开分析,可知自然金嵌布粒度小,分布不规则,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呈现出浑圆状、麦粒状、短柱状等包体形式,部分嵌布在裂隙或脉石矿物颗粒之间,但总体上包体金占有率较高。金以黄铁矿为主要载体,其次为毒砂和石英。作为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成矿阶段划分为I 段~IV 段,中间两个阶段形成的矿石拥有较大的含金量,前后两个阶段形成的矿石含金量相对较低。通过肉眼观察,确定粗粒黄铁矿含金量稍,浸染状的矿石含金量大,矿石品位较高。在粗粒黄铁矿中,少量掺杂浸染状黄铁矿,总体品位较低。通过对岩矿进行鉴定,可知黄铁矿粒度在0.01mm ~0.1mm 范围内的含有金元素,同时自然金多处于包裹态,位于矿体边缘部位,部分位于矿晶体空穴和裂隙中。从毒砂中金的分布来看,同样位于边缘或内部裂隙。在石英晶体中,自然金多处于微裂隙中,如果为石英团块则自然金多处于边缘部位。从总体上来看,自然金不规则产出占比达到39.5%,粒度稍短,呈现出短柱、长条等状态,主要以包体金形式产出,占比达到87.5%,其余粒间金、裂隙金的占比基本不超10%。自然金粒度达到+0.010mm 的约占14.12%,多数粒度在-0.010mm ~+0.005mm 范围内,粒度不超0.005mm 的占比达到32.94%。由此可见,通过磨矿形式无法对自然金进行有效分离,因此在选矿过程中需要对黄铁矿等承载自然金的矿石进行充分回收,达到提高选矿回收率的目标。采用氰化方式进行选矿,则需要对矿石进行细磨处理,达到提高自然金浸出率的目标。

从矿石中其他元素的占比情况来看,包含Ag、S 等有益元素。其中,Ag 元素的占比将随着金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矿石中Ag 元素的含量比金大。在金含量超出1.5×10-9时,Ag/Au 比值曲线变化较为缓慢,此时可能出现金含量超出Ag 的情况。从S 含量来看,矿石也可以达到综合评价指标要求,尽管许多有益元素的含量较低,但从以往找矿勘查成果来看,能够完成Ag 等物质回收,因此矿石开采具有一定经济效益。此外,矿石中含有一些有害组分,主要为As,含量达到0.25%,总体上来看对选矿的影响不大。

2.3 围岩

矿区出露的部位属于中泥盆统李坝群,属于三亚层构造,各层均分布有矿体。其中,首个亚层位于矿区南部,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板岩,呈现出深灰色,夹带少量的变细砂岩。第二层主要为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夹带少量变细砂岩,呈现出灰色和灰绿色。第三个亚层矿物成分与第二层接近,但含量存在差异,呈现出深灰色和灰黑色。

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1 水文地质条件

勘查区位于秦岭山系,地势陡峻,海拔标高在1805m ~2180m 之间,属中、低山区,地形切割达到中~壮年期。周围分布长江水系,河谷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次级沟谷多沿东西向展布。自第四系以来,矿区处于抬升阶段,河谷狭窄,宽在50m ~100m 之间,两侧形成规模不大的洪积扇,谷底基岩多出露。受上盘发育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广泛出露碎屑岩,与次级含矿断裂构造构成基岩裂隙含水系统,被酒店—李坝背斜核部分割为南、北两个单元。被带状展布碎屑岩进一步分割,形成独立次一级水文地质单元,经F1 断裂破碎带贯通后,保持水力联系,构成基岩裂隙无压-承压水含水层。含水层带有中等-强富水性,分布不均。

在东部王河一带,断裂破碎带与地表水和第四系松散孔隙水联通,但并非主要充水因素,同时第四系含水层较薄。地下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上游基岩裂隙水、地表水侧向补给等多种因素音响,补给量充沛,主要排泄方式包含孔隙径流、蒸发、下降泉等。矿区所在区域为陇南北部暖温带湿润气候区,根据地方气象资料可知年均降雨量达到489.9mm,年变率在15%~20%范围内,降水分配不均,多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降水量64%,暴雨集中且频繁。而首采地段位于6 号矿带1800m 等位置,坑涌水量较小,露天涌水量较大,而26 号和6 号矿带最大涌水量分别为4.06×104m3/d 和2.84×104m3/d。可知该段金矿体处于床面1700m 以上,露天采矿将面临暴雨汇入、地表水和孔隙水倒灌等问题。但从总体来看,矿床开采时遭遇的地下水以裂隙充水为主,将通过顶底板直接进水,需布设抽水设备排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3.2 工程地质条件

矿床出露岩层主要为碎屑岩和砂砾岩,均为层状岩类,另外分布花岗岩、煌斑岩等岩类。按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2021)评价岩矿体质量,可知粉砂质板岩等岩石质量处于Ⅳ~V 之间,岩体质量除原生金矿石为质量差Ⅳ,其余均为中等质量III,因此在岩层中进行井巷掘进,周围围岩岩体较稳定,不会轻易发生坍塌、冒顶等工程地质问题。针对IV围岩进行掘进,需要加强围岩支护,以防顶板坍塌等事故发生。

从矿区出露边坡土质情况来看,主要包含土质和岩质两类斜坡,前者由风积黄土、人工弃土及碎石类土等构成,后者主要包含粉砂岩夹粉砂质板岩、粉砂质绢云母绿泥石板岩。两种斜坡保持上下组合关系,上部为土体。采用条块分割法对边坡稳定性展开评价,可知结构面交点处于天然斜坡面投影弧外侧,交线倾角平缓,无出露点,不会将边坡岩体切穿,较稳定。采矿场岩石为弱-强风化且节理发育的板岩,根据工程经验可知,在边坡存在软弱结构面情况下,边坡角过大将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在露天矿开采期间要求顺向型边坡最终坡度不超43°,逆向型不超45°,斜向型不超35°。综合分析可知,工程地质以层状岩类为主,矿床开采条件为中等。

3.3 环境地质条件

从工程环境地质条件来看,工程初建时期将产生较多矿坑生产废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于矿区抑尘和绿化,对地表水的影响较小。地下开采时通过矿井疏干排水,容易导致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形成以矿井为中心的漏斗区引发地下水位下降问题。根据地下水分布可知,以基岩裂隙潜水和松散孔隙潜水为主,将对首采高程以上水力关系产生影响。但王河西段地下水不发育,主要通过地表降水补给,因此疏干不会影响地下水动态补给。在河谷地段,开采时将与地表水沟通,可能引发水文环境问题。矿床开采弃渣以硅酸盐为主,属于一般固废,在弃渣场中堆放时化学性质稳定,含有的Cr、Ni 等有害元素含量低,多处于氧化或硫化态,遇水难溶,对水环境基本无影响。

从地质灾害情况来看,矿床位于多个地震区和地震带重叠区域,地块构造运动以振荡性抬升为主,从全新世后期以来相对稳定,但存在微弱抬升。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进行评价,矿区达到8 度抗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发生塌陷、地裂缝等灾害的几率不高,危险性较小。受降雨、爆破等因素影响,采矿场顺向型边坡可能出现岩质滑坡,其他边坡在坡度超60°时才会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矿区废石堆较多,遇强降雨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但可能造成的损失较小,危险性不大。而矿区主要污染为爆破粉尘,可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从总体上来看,矿区环境地质属于中等水平。

4 结论

从甘肃省礼县李坝金矿地质特征来看,地层分布和构造相对简单,脉岩与矿体伴生。主要矿体分布较连续,26 号矿体厚度不均,6 号矿体厚度较均匀,矿石品位均较高,且为原生矿石,金主要以包体形式赋存在黄铁矿中,其次为毒砂和石英。结合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可知,矿区开采技术条件达到中等水平,在露天采矿过程中需布置抽水设备解决涌水问题,合理设置边坡角预防边坡滑塌等灾害发生,在地下施工时加强IV 类围岩支护,从而保证矿山开采作业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黄铁矿矿石矿体
近地表矿体地下组合式连续开采技术研究
两块矿石
天然、改性和合成黄铁矿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矿kuànɡ石矿石多美丽
Chronicle of An Epic War
论甲乌拉矿区断裂构造及控矿作用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天然磁黄铁矿机械活化强化除砷技术
黄铁矿主微量元素及晶胞参数研究内容和意义
缓倾斜矿体露天采场台阶矿量的分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