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五育”融合策略

2023-01-09黄兴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戈庄小学26641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五育知识点评价

黄兴(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戈庄小学 266411)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时期的学生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从这一时期开始严抓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很多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难以在数学课堂中融合“五育”。为此,本文分享一些在教学课堂中融合“五育”内容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五育”中强化师资

随着我国“五育”理念的推行,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虽然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需要教师发挥好教学引导作用。只有教师真正具备相应的教学水平,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优质教学课堂。因此,要以“五育”教育理念为基础来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

1.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在我国教育行业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师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引入并贯彻落实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的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积极引入各种生活化的教学元素,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理解数学知识点。

2.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学校,要学习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教师。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利用各种多媒体材料和网络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休息时间多学习和观摩互联网上共享的名师课堂,了解优秀教师是如何开展课堂活动、如何引入知识点、如何引导课堂互动、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融入“五育”等。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通过学习获取更高的学历,并给以相应的奖励,激发教师自我培养、自我完善的动力。

二、提高数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不只是教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提高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其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教师需要灵活运用身边各种教育资源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数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更深入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数学资源,以此完善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在融合“五育”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列举给学生,在此过程中融入“五育”。比如,教室里的黑板、篮球操场、课桌的桌面都是长方形。通过列举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对长方形有充分的理解。

为了融入“五育”,教师还可以在操场上组织同学玩游戏。比如,教师在空地上走完一条长和宽,学生从教师身边出发补足另一条长和宽,以此用脚步完成长方形的丈量。两个学生也可以用比赛跑步的方式,从篮球场的同一起点出发,沿着篮球场的地线向两边的长宽方向奔跑,汇集于对角线处的顶点,同样的长度看谁先跑到终点。

除了体育游戏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用各种彩色笔、树叶、石子绘制或摆出各具特色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此尝试创新。教师引导学生做出这些尝试,不但能更高效地利用身边的各种数学教学资源,也能促使学生在游戏和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接受“五育”教育,提高综合素养。

三、在教学中融合“五育”理念

虽然很多小学在教学中尝试融入“五育”教学理念,但其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虽然教师了解“五育”理念,但学生对此却知之甚少。教师想要真正促进学生的“五育”教育,就要让学生自身对“五育”教育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自觉地融入“五育”教育活动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五育”,培养其全面发展,就要先加强学生对“五育”的理解。具体而言,教师要将“五育”充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调和德智体美劳与课堂知识点,确保其科学占比,以数学知识点为主,德智体美劳为辅,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建立美好的精神品格,在此基础上来开展其他内容教育。

比如,在学习数学分数的除法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应用题的题干中融入美育、体育、劳育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收“五育”教育的熏陶。

比如,学生需要学习克、千克以及吨等重量单位,但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书面的“单位”概念上,即在计算时标注在公式后的单位,对于重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却了解不深。很多学生不知道一个鸡蛋是多少克、一千克大米大概是多少量。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个计算题,假设一户人家每日需要一斤米,一栋小区有40户人家,每个月他们需要吃掉多少斤大米。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假定条件,假设农民一亩田一年的大米产量是1200斤,这1200斤的大米够这栋小区的居民吃多少天?

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农民辛苦一年耕作的1200斤大米,只够这栋小区40户人家吃30天,也就是一个月左右。通过这种课堂应用题的计算,教师能够有效融入计算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与农民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在完成数学应用题的计算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发表感想,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地互动讨论,如回想一下自己家里每天大概需要多少米。

四、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使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提高,其数学思维、创新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打破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五育”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比如,在对“圆和扇形”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五育”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圆形和扇形,并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太阳是圆形的、月亮在某些时候也是圆形的、女孩子的裙摆铺开是圆形的、很多花瓣是扇形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物体,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圆和扇形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其艺术审美。

其次,教师还可以将手工与数学课堂结合起来,创新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美工纸,引导学生裁剪出圆形图案和扇形图案,再利用这些图案折叠成各种艺术折纸样式,比如利用扇形可以折叠出一个圆形的小扇子、用许多圆形纸可以制作出绣球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圆形图案的圆心,以圆心为中心点将圆划分成几个大小不等的扇形。通过计算会发现,不论怎么划分扇形的大小,所有扇形叠加起来的面积总和总是等于圆形的总面积。

五、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点掌握情况,还要能衡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发展情况以及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等,确保教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有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进而调整教学模式。因此,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是势在必行的。

1.拓宽教学评价体系的覆盖面

传统的小学教学评价机制只有考试评价这一种模式,即教师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其学习成果。在这种模式下,学期末的教学评价难以覆盖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及精神层面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制定出更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拓宽教学评价体系的覆盖面。具体而言,教师要将学生的日常作业完成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调整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占比,重视学生的实践作业结果。除了作业,还要将学生的课堂互动表现情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如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参与小组活动的次数、课堂实践能力以及实践结果等。通过这些课后作业的完成以及课堂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将其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

2.拓宽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参与学生教学评价的唯一主体。这种评价方式太过单一片面,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起到综合评价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评价中添加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模块,丰富教学评价的主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六、结语

教师将“五育”理念融入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融入“五育”,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接收德育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数学逻辑思维和智力、在数学活动中锻炼体能、在动手实践中提高美术能力、建立劳动意识。因此,广大小学教师要积极利用身边的各种生活元素以及教学资源设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五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五育知识点评价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关于G20 的知识点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