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对媒体业态的影响及媒体数字化研究

2023-01-09翟国鹏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资讯数字化群众

翟国鹏

(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河南 郑州 450000)

导语

各类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媒体业态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媒体不再是群众获取数据信息以及实现信息共享的唯一媒介,群众也具备着多样化的数据信息收集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目前的大环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改变,保证媒体能够符合行业发展以及群众资讯的基本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深入探究新技术对媒体业态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媒体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1.媒体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1.1 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电视广播媒体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字化转型,而其在转型发展的实际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而后才是收视习惯上的问题,随着媒体的数字化转变,其可以在根本上降低传播的成本消耗。举例说明,日本作为一个以商业电视台所闻名的国家,东京五省周边的电视放送波段,其在每年需要上缴10亿日元左右的租费,而如果采用网络放送的方式,只要所发布的内容合法合规,其只需要支付100万日元左右的服务器月租费用即可,整体费用消耗大幅度降低,并且放送电波的覆盖范围也从国内进一步拓展到了全世界,在信号的传播质量方面也从原本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1]目前日本电视所采用的同样为数字信号放送的方式,但无论是在放送质量还是放送容量等方面,都无法与互联网光纤相比,然而,日本电视的全国放送权,只有日本的放送协会拥有,简单来说,就是只有这个电视台才能在全日本来放送节目,但通过互联网放送的方式,就可以将日本的电视节目进一步传播到全世界的范围中。同时,媒体的数字化也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消耗,对放送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结合目前各大独立制作公司的角度上来看,越来越多的机构以及个体通过媒体数字化的方式来进入这一行业,这也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这部分传统媒体在我国原本处在垄断地位,但各类新媒介的出现使其要在全新的领域当中获取观众,否则就会被互联网的发展逐步淘汰,这也使得媒体数字化成为电视广播媒体必须进行的选择。[2]

1.2 纸质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国外媒体与国内媒体在商业化程度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这也使得两者的改革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效果,在纸媒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中,同样需要将日本作为分析对象,这是由于日本的报纸销量处在全球首位,并且在互联网的建设上也处在世界前列。在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日本的传统纸媒人早就意识到身处互联网时代,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成本控制以及效率,是很难与各大新兴媒体之间抗衡的,但如果将纸媒与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之间联系在一起,则会有不同效果。站在实际情况角度上来看,即便推出了网页版的新闻,但日本的报纸销量仍旧处在一种较高的水平上,特别是各类漫画杂志,坚持采用低廉的价格以及优质的内容来吸引读者,这也使得数字化发展并没有对日本的纸媒产生很大的影响,引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3]首先,日本的报纸以及报亭,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功能的限制,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订阅相关的产业新闻,这部分报纸也在一家人必不可少的读报时间里得到充分使用。日本的大部分儿童都是在不断翻看报纸的过程中开始认字的,每天听取母亲读报属于最初的家庭教育场景。大部分日本人对报纸营造的社会氛围十分依赖,报纸并非一种单纯获取数据信息的媒介,已经进一步拓展成了教育子女的课堂;其次,则是广告、售价以及流通等多方面内容,日本的纸媒仍旧处在一种健康的发展状态中。而在我国纸媒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前,应当深入探究自身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无法在广告艺术以及发行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产业提升,数字化转型就会丧失其所具备的优势。[4]

2.新技术对媒体业态所产生的影响

2.1 出现了拟态环境构建偏差

新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逐步扩大了拟态偏差,这种拟态环境产生的偏差,所指的主要是在信息传播阶段,媒体人员通常都会针对资讯素材展开编辑加工,但信息被加工过后,其与原本素材之间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群众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环境,就属于一种与真实环境存在偏差的一种拟态环境。简单来说,群众所接收到的信息环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事件环境,而是在经过社会传播过后形成的一种与原本事件环境较为类似的镜像环境。在数据信息的传播阶段,拟态环境产生的偏差始终都是媒体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在拟态偏差逐步降低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加客观地展示出原本的事件内容。[5]随着共享技术的不断升级,数据信息更容易被传播或是交换,特别是在各类新技术产生的支持作用下,媒体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资讯素材,在这种资讯素材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也为媒体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就在于媒体有着更加充足的资讯内容,其中不会出现无事可报的不良现象,而反面影响就在于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信息的传播媒介逐步分化,群众获取数据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多,不同信息发布人员在针对信息内容进行制作的实际过程中,其中所融入的资讯立场与主观意愿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复杂的信息来源也会使得信息源头很难追溯,也就是无法确定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引发媒体权威性降低等严重问题。[6]

2.2 碎片化的媒体信息传播过程

碎片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新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展,以及社会的基本运作模式出现的变化等,虽然新技术的应用为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受到人力、时间以及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产生的影响,自媒体很难像专业媒体一样展开整体性或是综合化的播报。因此,在针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的实际过程中,通常都会将这部分信息划分为多个部分,采取分段发布的方式,以此来逐步降低资源投入,同时,在目前的社会运转模式当中,群众的日常生活节奏也在逐步加快,能够自由支配的娱乐时间与休闲时间也在逐步降低,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那些较为精简的资讯信息,使碎片化传播模式更加符合目前群众对信息的基本需求。也正是由于各类要素所产生的共同作用,使得数据信息传播从传统的完整传播逐渐变为了拼图式的碎片结构,尽管这种方式可以满足群众对信息获取方面的基本需求,但却进一步降低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7]

2.3 资讯时效性与信息量产生的变化

随着新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数据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这也使得群众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到自身所需的信息内容,其虽然能够充分满足群众知情权、参与权以及表达权,但新闻素材的热度也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同时,在实际新闻传播过程中,其所注重的往往为时效性,如果失去了时效性,群众对于新闻信息产生的新鲜感就会大幅度降低,而后再进行传播就很难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也正是由于时效性,才使得新闻具备存在价值,但在目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各类事件的传播效率正在逐步提高,信息共享速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如果无法采用更高效率的方式进行数据信息的传播,素材内部蕴含的舆论引导价值就会在短时间内消失。综合来看,在新技术的发展进程中,群众已经充分享受到了各类便捷性的资讯阅读服务,但这也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媒体为了在目前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占据主动地位,就要在新技术发展背景下对报纸资讯的发展现状展开深入分析,以此为基础来提高媒体的方向性,进一步适应媒体行业的全新竞争形势,为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8]

2.4 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传播渠道

在新技术影响下,数据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在逐步向着简单化与便捷化的方向转变,特别是在目前的新媒体环境中,信息平台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异的信息素材以及创作工具,比如各种视频剪辑软件以及绘图软件等,这部分数字工具会逐步降低视频以及各类稿件的制作难度,网络用户只需要消耗小部分时间进行学习,就可以充分掌握这部分软件的操作方式,并自行制作那些与专业媒体较为类似的内容,通过网络渠道来实现对资讯作品的高效传播。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创作门槛降低的现象,自媒体数量呈现出一种大幅度提升的状态,即便是普通的用户,在各类新技术起到的支持作用下,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以及创作者,这也进一步压缩了媒体的信息传播空间,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加。[9]

3.新技术影响下媒体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具体措施

3.1 进一步提升数据信息的权威性

媒体在本质上就是对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各类具备社会意义,并且可以反映社会现实情况的内容进行报告,这就需要在资讯策划的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出真实情况,也要重点突出资讯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以及价值,从而起到警醒或是感悟的重要作用,使得媒体能够成为更加权威的舆论引导者。随着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社会当中的资讯素材不仅在种类上较为复杂,还出现在各个角落当中,即便是一件比较小的素材内容,都可能在互联网以及流量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下,成为群众重点关注的内容。[10]而无论媒体的内容形式还是资讯平台出现了怎样的转变,其中的关键内容就在于保证资讯的具体内容应当与群众的需求保持高度一致,使得群众能够主动花费时间来了解相关内容,而目前提升群众的参与程度,主要为两种内容,第一种就是各类信息应当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第二种则是通过社交的方式来完成信息的传播,以此来引导群众进入对话题的讨论过程中,在实现内容转发与分享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信息的传播范围。这种用户参与程度的提升,也使得地方的媒体产品能够更好地突破传统理念的限制,结合近年来各类热点事件可以明显看出,当前社会环境中群众所关心的主要为那些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内容,信息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越深,就越容易受到群众的重视。所以,媒体编辑要提升自身的敏感性,对所接触到的每一个素材都要进行全面的整合分析,在展开深入研究后找寻出其中隐藏的现实逻辑。而受到传统资讯所产生的影响,目前的各大媒体单位仅仅只是针对时间内容进行筛选与加工,但却没有突出策划的重要性,所以,媒体单位不能局限在幕后,而是要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信息收集能力,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深入到一线环境中来把握事件的真相,为群众提供出真实的事件情况,在降低拟态环境偏差的基础上,提高群众对媒体的信赖感。[11]

3.2 建立起完善的交流圈运营模式

在各类信息技术所起到的支持作用下,媒体完全可以实现对新闻宣传资源的深度开发,尽管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媒体提供出更加优异的信息素材,但其内部仍旧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同质化问题。这是由于在新媒体环境所产生的,主要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基本支持,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来转变群众原本的数据信息获取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从而构建出了一种全新的媒体生态,能够有效突破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壁垒,这使得用户、媒体以及企业之间的边界逐步模糊。在目前这种快速多变的互联网传播环境当中,更是形成了一种商业社交化以及用户圈层化的时代特征,具备特色以及特点的新闻传播内容相对较少,新闻传播的内容需要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通过各类形式的应用来让那些制作较为优异的作品进行高效传播,利用网络传播产生的影响来促进新媒体技术的成长发展。但这需要引导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进行对接,并形成资源共享的全新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内容的精品程度,构建出一种跨媒体、跨领域的立体化媒体传播模式。因此媒体应当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势,形成信息传播圈,比如利用网络平台以及App当中所具备的社交功能,就可以利用资讯的共享来将媒体的受众充分绑定在一起,使得平台当中的用户能够进行互相的分享转发,从而完成数据信息的交互。[12]

3.3 强化媒体所具备的场景力

在新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媒体更应当体现出自身所具备的资讯特征,以此来体现出与一般媒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进一步吸引群众选择主要的数据信息获取端口。场景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思想理念下所产生的转型发展思路,场景力所指的主要内容就在于数据信息为群众带来的在场感,其中的场景力越高,群众就越能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状态,实现对事件信息的清晰梳理。[13]同时,在构建场景力的实际过程中,对各类资源以及技术来说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一点属于专业媒体相对于自媒体来说所具备的优势,媒体可以采取VR技术以及建模技术等多种数字化技术,建立起一种沉浸式的3D场景,通过各类互动选项的设置,使得群众能够根据自身的选择来了解事件的进度,群众在根据选择逐步了解事件内容的过程中,也能够强化其参与感,为群众带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不能一味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完全忽略传统的资讯媒介,而是要将不同的媒体融合在一起,逐步拓展资讯服务的整体覆盖面积,为不同的阅读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信息。[14]

3.4 促进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

在新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渠道以及传播形式都呈现出了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媒体制作流程进行更新,并始终遵循新旧交替以及全面融合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应当重点关注事实内容的融合,所谓的信息事实就属于事件交互性以及多元化的发展过程,在目前的媒介融合发展进程中,逐步降低了信息的发布门槛,用户可以成为媒体当中的主导人员。同时,传统媒体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线上线下资讯,将线上与线下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提供各类信息的基础上,加大纸质媒体的推广力度,帮助传统媒体在拓展青年受众的过程中,为那些不愿意上网的老年观众提供便利。综合来看,目前的媒体应当将满足不同受众产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确保实现全面融合,使得信息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够进一步拓展到不同的年龄阶段。[1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新技术进一步转变媒体业态,这使得媒体应当积极配合新技术来进行积极主动的转型发展,通过场景力的逐步提高来吸引受众,引导正确的舆论,确保媒体可以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信息传播作用。

猜你喜欢

资讯数字化群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多让群众咧嘴笑
资讯Information①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数字化制胜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