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山寨证书” 让人才评价更加规范有序
2023-01-09
我国需建立更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国家治理学院教授陈柏峰:西方国家的信用体系主要围绕经济交易和金融活动展开,其目标是信用交易风险管理。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经过数百年的近现代法治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各类社会机制较为健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是经济信用问题,需要防范信贷过度投放和信用交易风险。因此,完善的法治、发达的市场经济、深厚的信用文化,共同催生以防范经济信用风险为中心任务的信用体系。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时间还不长,经济信用风险和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同时存在,两者都还比较突出,且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因此,我国必须统筹解决经济信用和社会诚信问题,客观上需要采取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方法,建立更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一方面承继了“内诚外信”的文化传统,没有撇开诚实而单纯强调信用;另一方面契合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治理的现实需要,而不仅仅着眼于经济交易和金融活动的信用需要。这构成了与西方国家的鲜明对比,成为社会诚信机制关联基层治理的基础。
(来源:北京日报)
开展“山寨证书”专项治理要从三方面入手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技能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陈玉杰:开展“山寨证书”专项治理,为广大劳动者敲响警钟,提醒劳动者要对部分违法违规机构故意混淆概念、渲染求职焦虑、误导社会的宣传炒作保持高度警惕。
首先,高效开展“山寨证书”治理要突出重点,强调精准治理。专项治理重点聚焦违规使用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国家”“职业资格”等字样,以及违规开展宣传炒作甚至混淆概念、虚假宣传、欺骗欺诈、违规收费等典型问题,直击“山寨证书”的核心要害。
其次,要多方配合,强调协同治理。“山寨证书”的治理涉及多个部门,专项治理活动由人社部门、编办、网信、工信、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开展。人社部门对各类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机构进行全面监督,网信部门加强对网站平台和账号上的培训考证宣传活动的审核监测及违规处置,公安部门对与“山寨证书”相关的欺诈、骗取培训评价费用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市场监管部门对侵害正规机构权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另外,要多措并举,强调从严治理。专项治理采取自查、调查处理等多种方式进行。一方面,各地区、部门和单位对本地区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全面自查;另一方面,对媒体报道和群众投诉举报集中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处理。同时,在专项治理基础上,还将建立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黑名单”制度,从严管理培训评价机构。
(来源:工人日报)
应加强核酸检测行业的全过程监督
中国政法大学疑难证据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吴丹红:大部分核酸检测机构属于商业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商业色彩。低买高卖、努力降低成本本就是商事主体的一种盈利模式,只要这一方式在法律允许和道德认可的范围之内,本无可厚非。然而,部分检测机构为了降低成本,不惜采用违规违法的方式,比如使用稀释、少检样本、违规多管混检、超量混检、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甚至还发生出具“假阳性”报告等严重违法行为。部分核酸检测机构的行为严重违反质量安全规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将会造成疫情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对于这类行为,决不能姑息纵容。
有关部门首先应当完善准入门槛,增加对机构资质和人员审查的严格性和有效性,引导市场相关主体有序进入这一领域。在核酸检测进行过程中,应当由各部门联合执法,加强市场监督,开展质量监督检查,确保核酸检测质量安全。对于那些违规违法执业的核酸检测机构,应当及时查处,要求整改。对于无法整改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应当责令其退出市场;对于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
此外,各具体负责执行的部门机构和各地政府也应当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细则,坚决执行相关法规。各部门机构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努力弥补法律的漏洞和不足,并以法律作为重要的武器,坚决打赢这一场疫情防控的硬仗。
(来源: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