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
2023-01-09毕秀
毕 秀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桐城 231400)
0 引言
在教育改革进程加速以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在传统课堂中,教学手段单一、师生互动单向化,导致教学效率下降,教学效果不高。此时,智慧课堂应运而生,其为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相比于传统课堂来说,智慧课堂的优势更加明显,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升级、发展。
1 校内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桐城师专)自2002年起开设综合英语课程。该课程在桐城师专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专业核心课程,其使用的教材是《综合英语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桐城师专共6位教师担任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课程组统一该课程每个教学单元设置三个模块,模块一为口语交际(2课时),模块二为阅读理解(4课时),模块三为写作创新(2课时)。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的教学还处在传统落后的理念和实践中。具体表现为:
一是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大班授课制。桐城师专英语教育专业三个年级共有9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别有42~45名学生,学生数量远远高于教师数量。教师无法有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做不到因材施教。同时,多数多媒体教室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导致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的可操性偏低。
二是教学理念更多地聚焦于英语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整体基础较薄弱且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培养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同时,受到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反拨效应,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授课教师会花费2~3周的综合英语课内时间专门训练学生做题和讲解四六级真题。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偏低。
三是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呈现为“教师教”“学生练”,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情感需求的满足[1]。如在模块二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以及英语阅读解题技巧能力的提升;在随堂练习环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并由教师统一讲解。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教师难以对所有习题进行全面讲解,也无法评价所有学生的答案;同时,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程度偏低,一般就是教师点名提问,甚至一些教师不设置问题互动。以上教学实际情况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极为被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很难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此外,教师也不能准确掌握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第四,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构成,具体实施评价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过程性评价主要集中在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批改两方面。课堂互动中,由于师生互动程度弱,教师仅仅能够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等作出精准评价;课后,教师一般利用作业批改展开评价,但是这样的评价滞后性明显。且两种情况都是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总结性评价即期末考核,期末考试一份试卷,五个题型,无法全面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情况,本学期课程组以智慧课堂进校园为契机,探索实践智慧课堂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2 智慧课堂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1 建立智慧课堂教学平台
桐城师专智慧课堂教学平台通过超星学习通搭建。超星学习通设置了诸多功能,如在线签到、问卷调查、视频上传、课堂讨论、在线互动、作业提交、实时反馈和在线考核等,既能提供课上教师与学生的线上互动,又能满足学生课前、课后自学的需求。
2.2 调整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新文科建设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模式创新”的要求,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为不仅聚焦在英语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以及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而且还聚焦在强化落实“价值引领”上。这种“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促使学习者明确价值导向,练习专业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45。此外,在形式上,课程组结合超星学习通和i-smart等数字化教学工具构建智慧学习共同体[2]51,丰富教学载体,创新教学手段。
2.3 优化课程教学环节
智慧课堂模式下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最为关键。根据活动理论视角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3],课程组从整体上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
(1)课前:任务分发、自主学习、课前交流。以“My Father”单元的模块一“口语交际”的课前教学活动为例予以说明。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学习任务,首先是头脑风暴,要求学生写出描述10个人物特性(如外表、喜好、身份等)和人际关系的词汇和5个语句。学生完成后,教师根据平台形成的词云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第二项任务是发布一段有关人物描述、人际关系交往为主题的英文对话,要求学生学习对话并找出对话中有关人物描述、人际关系的词汇和句子。第三,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各小组尝试用所找出的目标语对话,并上传对话视频至课程平台,小组间互评。教师根据以上教学任务完成与学生的课前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该课前活动中的“任务一”“任务二”会放在课中的warm-up环节,而“任务三”则放在课中的practice环节,从而导致课前阶段师生、生生间几乎无交流。利用智慧课堂,师生互动频率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模块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2)课中:协作探索、即时指导、交流展示。以“My Father”单元的模块二“阅读理解”的课中教学活动为例予以说明。在pre-reading环节中,教师首先点评各小组在超星平台上完成的任务情况(两项任务:完成重点词汇与语法练习;利用口语模块学习描述人际关系的目标语,描述“我和我父母的冲突”,录制视频并上传至超星平台)。接着,教师利用《曾子杀猪》和《游子吟》中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导出本课主题“My Father”。在while-reading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思维导图,总结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对父亲的看法,考察学生对文章结构以及段落主题句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锻炼思辨能力。各小组画出思维导图后,实时提交至超星平台,再投屏到PPT,以便小组展示时听众清晰理解;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文章中事实和观点的描写,小组讨论并利用思维导图总结事实与观点(facts and opinions)的区别。各小组绘制思维导图后,同样实时提交至超星平台,以便能直观展示。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总结文章大意,并概括出文章中父女关系紧张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路给予即时指点。在post-reading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利用KWL阅读模式(K代表What I know;W代表What I want to know;L代表What I have learned)完成表格内容,以期学生能深度阅读、高阶思维。各小组完成表格后,实时上传平台,以便在分享交流时,教师和其他同学能清楚理解其所要表达的内容。
以上课堂活动中,学生在进行个人学习成果或是小组探究成果分享时,可以直接使用投屏完成直观展示;学生展示后,回答教师、班级其他学生或小组提出的疑问,达到深化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的效果;同时,这一过程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凝练了学生的价值导向。以上这些教学活动在传统课堂中无法实现。因此,相比于传统课堂模式来说,智慧课堂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行为更频繁,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更通畅,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的理想状态,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保证教学方法优化的实效性。
(3)课后:拓展延伸、反思总结。同样以“My Father”单元的模块二“阅读理解”的课后活动为例予以说明。教师在平台上发布两项任务,一是发布一段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视频——独生子女背景下的空巢老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做presentation录制视频上传平台;二是完成本单元语言知识点的相关测试。教师及时批阅,并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智能推送。这种在课堂之外,通过教学平台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课后交流互动,摆脱了时间与空间因素对教学的束缚;在智慧课堂模式的支持下,教师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帮助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跟上进度”,实施针对性的帮扶指导,以此达到提升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此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要总结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表现、课后作业,教师评价和组间互评等情况,综合评价本模块教学,及时反馈至平台上,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反思和诊改。
以上课后学习活动在传统课堂模式下也无法实现,但智慧课堂的应用却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后交流互动,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等因素对教学的束缚。
3 智慧课堂模式下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评价
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上传随堂测试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并提交结果。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评价所有学生的测试情况,体现即时性和智能化,为教师展开学习评价提供大力支持。此外,基于“多元化-重过程-考能力”的教学考核指导思想,课程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考核机制,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表现,对教学效果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4]。考评标准如下:平时出勤占总成绩的5%,课前平台学习与互动占总成绩的15%,课堂发言互动占总成绩的15%,课后平台拓展作业、单元测试占总成绩的15%,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相比于传统教学评价认可度较低的缺点,智慧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考评发挥出了教学评价的最大作用。
4 结语
智慧课堂是信息化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融合的产物,是通过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现代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平台,支持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智能教学[5]。相比于传统课堂来说,其在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有效消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消极现象,促进了学生的智慧生成,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