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的飞跃”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023-01-09石仲泉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决议中华马克思主义

石仲泉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10008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它是继党在1945年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和1981年制定第二个“历史决议”后,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制定的,被誉为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继党的十九大报告之后,进一步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它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新论,也是强化“两个确立”的重要标识。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的实践创新依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这个《决议》的发布时间虽然距离党的十八大只有九年,但它是党的发展进入第四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开端。由于党的十八大之前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多个场合已作过系统总结,人们比较清楚。所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制定《决议》时,要求“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有利于引导全党进一步坚定信心,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党中央对新时代以来这九年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没有全面系统地作过总结。党的十九大报告只总结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并且没有展开。近几年虽然也在不断讲成就,但多是单项的、专题性的,没有全面系统地作过总结。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对新时代虽然也作了总结,但没有将新时代作为重点展开论述。那篇讲话全文总共七千多字,讲百年党史平均每年不到100字,非常提纲挈领。《决议》将新时代作为重点论述,是顺理成章之事。在整个《决议》3.6万字篇幅中,新时代这一部分有一万九千多字,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重点总结进入新时代九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从而使人们对新时代有了全景式、总体性的系统、全面、深入的了解。

《决议》在这一部分,首先阐明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新表述。它对百年奋斗的每个时期都增写“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段文字,这有助于强化党的主观自觉意识,彰显习近平同志这些年来不断强调的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这也是创新之笔。

《决议》对新时代浓墨重彩,是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13个方面包括:(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2)全面从严治党。(3)经济建设。(4)全面深化改革开放。(5)政治建设。(6)全面依法治国。(7)文化建设。(8)社会建设。(9)生态文明建设。(10)国防和军队建设。(11)维护国家安全。(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外交工作。《决议》这样大篇幅地展开论述进入新时代九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旨在充分说明党和人民怎样以英勇顽强的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夯牢坚固的实践依据。

这里以经济建设为例进行说明。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发展的第一要务。这次《决议》用了近一千五百多字详细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所做的经济工作,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提出了哪些原创性思想,推进了哪些变革性实践,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收获了哪些标志性成果。比如,《决议》讲,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状况,过去鲜为人知。针对这种状况,党中央“作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等重大决策。”对此,不是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不甚了了。这次《决议》作了细致的梳理之后,就使许多人能体悟到哪些是经济决策的重中之重了。从而也才能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决议》的这个论断,是这些年来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怎样使新时代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画龙点睛之笔。

《决议》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实际上就说明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的实践创新依据。《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对13个方面分领域把握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之后,再来体悟上述结论就不会感到抽象。因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有非常充足的实践创新依据。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的理论创新依据

《决议》在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新的概括。

党的十九大报告论述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八个明确”,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决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八个明确”中的新认识加以扩展,于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新内涵。这次内容扩展,一是增加了新内容;二是内容的顺序有所调整;三是对原有一些内容的认识有所深化和提升。“十个明确”的第一条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将原来“八个明确”压轴的一条提上来了,从逻辑上说更顺。因为这一条不单纯是讲党的建设。这样,原来“八个明确”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内容的第一条就变成了第二条。“十个明确”新增的两条,一条是“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这就是说,仍以讲党的建设作为压轴。这样由党的领导打头到党的建设压轴的安排,更合逻辑、更为合理。新增的另一条是目前的第七个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条很重要,应当单列。它的内涵也包括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

《决议》的这一部分,除了在“十个明确”中提升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知之外,还在13个方面分领域的论述中对一些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的认识做了新的发挥。比如在社会建设方面,《决议》用了两千多字展开论述党的重大决策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决议》指出:“党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它完全改变了一个时期不少地方的基层组织为黑恶势力或者家族势力所掌控、党的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落实的社会“死角”局面。这些年来,人们曾经担心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状况不再存在了。这里讲的“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社会保障。它既是实践创新,也是理论创新。这个“三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只要能长期坚持,并不断健全和完善,那么新时代展现的社会安定有序、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将会不断延续下去,一个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将会展现在亚洲东方,让全世界惊羡不已!

《决议》对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认知的提升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的理论创新依据非常充分。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的传统文化依据

《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时,对其称谓比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的新党章中的表述增加了一个新内容,即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这是继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之后再次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两个相结合”的特质。这在以往的中央重要文献和中央领导人重要讲话中是没有的。“两个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大发展。它开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路径,从某种意义上是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来源和资源问题,具有重大的原创性。这也可视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展现的传统文化依据。

如何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这一特质?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继承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光荣传统。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等都谙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极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就在探寻怎样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毛泽东一生酷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包括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中共中央在1943年整风期间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没有国界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继续根据自己的国情,灵活地运用和发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1]。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方法,概括中国历史、社会及全部革命斗争经验而创造出来”[2],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因而,毛泽东思想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3],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4]。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起来,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形成了若干基本原则,包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厚今薄古,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继承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光荣传统。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独特的认知和深厚的情怀,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了治国理政、兼济天下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的讲话和文章渗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5]他还认为,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软实力。并且特别强调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他指出:当代人类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展的智慧,也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的智慧。因为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积累了对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认知和经验。因此,“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6]。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是在一般意义上讲人类历史文明对于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借鉴作用,但它无疑也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借鉴作用。这也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正因如此,《决议》凸显“两个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和深厚情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影响,也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思考。毫无疑问,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来源问题的一个重要发展,也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的传统文化依据。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永远在路上,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将会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拥有“两个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还会有“新的飞跃”!

猜你喜欢

决议中华马克思主义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读决议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