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工作回顾与展望
2023-01-09李海涛
□文│李海涛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际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早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3]
尽管中国的国际传播体系建设相对较晚,国际传播体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仍然不足,但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就已经开始了国际传播的实践,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都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及时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经验,全力打造中国的国际传播体系和传播格局,对中国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在梳理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工作主要历程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新时代的中国国际传播,以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新时期重要工作的时代变迁和伟大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工作的历史回顾
国际传播工作属于国家整体对外工作的一种。杨洁篪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一文中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921—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1978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2012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2012年至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文也按照这一历史划分标准阐述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历史。本部分主要论述前面三个阶段的国际传播工作及其历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国际传播
重视宣传与传播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历来传统,自成立时候起中国共产党就掌握了宣传的有力武器。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对象主要是苏俄和海外华人,其目的是为了宣传党的理念,更广泛地传播共产主义,吸引更多的人支持并参与革命。在国内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报刊媒介对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重要基础,同时,通过“新青年社”等机构对《新青年》进行海外发行。中俄通信社和华俄通信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与苏俄之间相互传译资料的主要机构。[4]在海外,早期党团组织在欧洲创办的《少年》《赤光》等杂志也对旅欧华人进行了广泛的共产主义思想传播。[5]《华工旬报》(《工人旬报》)等也是中共旅欧党、团组织宣传动员海外华工的重要媒介。武装革命斗争开始后,1931年1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通过上海的渠道,用英语向国外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对外宣言,但在国民政府的围剿下,中国共产党开始长征,国际传播工作陷入低谷。
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已经逐渐进入真正的国际视野,具有鲜明共产主义理念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开始为外界所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来到陕北,党中央非常重视斯诺的到访,不仅提供了大量资料供其参阅,毛泽东还多次与斯诺交谈,这是西方社会第一次相对真实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6]此后,史沫特莱、海伦·斯诺、贝特兰等西方记者陆续到访中央根据地。1944年,中国共产党中央还接待了大规模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开展了大量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对海外华人也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认识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也改变了国际社会中许多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固有印象,中国共产党逐渐被认为是积极正面的政治力量,真正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际传播工作严格来讲还只是党的国际传播工作,并不代表国家,但是党的这些实践和传统为接下来新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也在此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国际传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外交上选择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与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一起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此后,意识形态斗争蔓延到各个方面,包括国际传播。这一时期党的国际传播的主要任务是与西方国家的争夺,并增进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理解和友谊。
在此期间,中国国际传播的体系也逐步完善成熟。新华社很快在全世界各地建立分社,不仅及时了解了国际动态,而且成为世界各地宣传中国国家社会状况的重要平台。中国外文出版事业发行局(外文局)等单位也开始积极组织中国经典文献的翻译和对外出版发行,对毛泽东的著作开始有规划有规模地向外传播,[8]西方学者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思想,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革命组织和群体也开始学习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经验。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多的声音,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也来到中国进行交流和访问。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国际性会议,利用多边舞台展示自身的影响力,1972年重返联合国并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这一工作的高潮。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国际传播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国际传播工作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1980年4月,中共中央成立对外宣传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管理协调整个国际传播工作,1991年6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负责组织协调政府部门的国际传播,随后,从中央到地方,许多部门都相继建立了新闻办公室,负责国际传播,由此中国的国际传播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传播“和平与发展”理念,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助力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利推进,成为这一时期国际传播工作的主要思想。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发展,是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9]此外,国际传播积极宣传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让世界各国和人民了解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真正承担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重任。
这一时期,打造中国的国家形象也作为一个重要命题被专门提出来,邓小平深刻意识到国家形象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国一定要有一个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领导集体”“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10]1990年12月,党中央郑重提出要“全面正确主动地宣传中国的形象”,要“让外国人和海外同胞全面、准确、真实、及时地了解中国,进一步在世界上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11]打造国家形象成为国家的一项重点工程。国际传播工作向世界全面地介绍中国,打破了冷战后西方别有用心的“妖魔化”宣传,有力回击了“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树立和维护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正确形象。
二、新时代国际传播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治理等重大挑战中展现出大国担当。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国际传播在新时代有了更加重要的使命。
1.深入开展中国式治国理政的国际传播
中国式治国理政是中国国家建设的优秀经验和成果,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进行的治理实践是其最新成果。中国式治国理政的主要思想和精神集中体现为《习近平论治国理政》等文献中,中国国际传播机构对这一著作进行了广泛的国际传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出版发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目前已出版33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2]该书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外最受关注、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领导人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国际传播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加客观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和平发展的执政探索和执政成就。
2.积极构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形象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变化风起云涌,但当前的舆论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中国面临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13]的境况,而同时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的言论也此起彼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通过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构建国家形象,就讲好中国故事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14]当代中国形象应该是“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15]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多个场合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并且多次在具体实操方法上提出重要部署,他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国际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集中优势资源,精心打造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一流媒体,推出一些亮点项目、精品项目,形成立体综合的国际传播体系,把我们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此外还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形成国际传播的聚合优势和叠加效应。
3.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明确宣示,是中国为筹划世界发展蓝图而提出的顶层设计,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给出的中国思路、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场合反复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相关文件和决议中,成为世界各国共建全球发展的重要思想,为全球的和平和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将要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承担更大的大国责任。中国国际传播事业将一路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富强而发展,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理念,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呼吁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参与全球共建,为全人类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三、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工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工作,可以得出以下三条基本经验:
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对国际传播工作的开展作出过多次指示,从工作理念到具体的工作方法,都有确切的指导。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还亲自开展国际传播工作,如延安时期毛泽东就通过与友好记者的交流传播中国共产党的理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多次对外国友人讲述中国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身体力行地在各种对外场合和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
二是要充分重视国际传播中与受众的互动。国际社会中存在着广泛的传播受众,既有国际组织,也有国家行为体,还有企业和社会组织,既有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也包括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国家,既有国家的政府机构,也包括这些国家的人民。针对不同的群体,需要有不同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手段。国际传播要避免自说自话,也要避免牛头不对马嘴,需要具备相当的耐心和传播沟通意愿,对一些传播客体还需要反复多次的传播,甚至有的时候需要下闲棋、烧冷灶,才能实现从传递到交流再到共情的升华,达到国际传播的目的。
三是要积极自信地参与国际话语权建构。国际传播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牢牢构建自身的话语体系和传播能力,是开展国际传播的基本工作。邓小平在两极冷战格局下提出的“和平与发展”理念不仅指导了中国的整体对外工作思路,更是在国际传播中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这种理念客观上促进了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理念,更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回击了霸权国家的斗争理论,引领了全世界的正确发展方向。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国际传播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在党的百年历史上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工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视宣传党的理念与塑造党的形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意识形态斗争与扩大国际影响,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营造舆论环境与打造国家形象,最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加复杂的局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国际传播工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事实上从传统的“对外宣传”升级为“国际传播”,并且在新时代被明确提升到“国家战略传播”的新高度,[16]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倡导的,在我国“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后,“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17]国际传播也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担更加光荣且艰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