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模范群体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3-01-09娄芳芳牟腊春黄志君
●娄芳芳 牟腊春 黄志君
习近平总书记先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各界要大力弘扬与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进而又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示,高校广大师生要持之以恒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积极传播者与坚定信仰者。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一种重要手段是对先进模范的发掘与宣传。
先进模范是日常生活中涌现的具备高尚品德、事迹生动感人、能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典型人物,他们是看得见、感受到的鲜活教材。先进人物及其事迹的广泛宣传,能够引导社会大众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对其知识、情感、道德、审美等精神世界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引导其思想行为。先进模范教育法有助于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提升发展给予科学的价值导向,在物质生产和分配环节不仅仅以利益标准进行评判,更是自觉遵循道德准则和社会法则,并且可以依据个人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尺度创造物质世界,从而达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实现社会的文明进步。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加大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定。2019年11月,教育部等7个部门在北京大学联合启动“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从而拉开了全国高校组织先进模范群体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序幕。
一、先进模范群体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先进模范群体进校园是榜样示范法的一种应用形式,它是将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的榜样带到学生身边,从而将党的思想和价值观伴随先进事迹的讲授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心中,使学生从最初对模范的崇拜,到内心的向往,进而到行为上进行效仿,最终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先进模范群体本质上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他律的教育效果,此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大致有以下3个。
(一)儒家教育思想
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代统治者治国的主流思想是道德教化。儒家思想是号召统治者塑造为道德榜样,进而感召平民进行效仿学习,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最终实现其心中的理想社会。其思想主张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1.“见贤思齐”。孔子教导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告诫学生做人要谦虚,主动发现榜样,向榜样学习,并通过内省、自我教育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孔子以“人人皆可为尧舜”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认为榜样模范能够起到示范教育与激励作用,实现自律,促进个体自觉实现自我品德转化。
2.“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强调统治者教化民众的重点在于身教,在于其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他还提出“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号召教育者加强自律,做好榜样,通过自身言行举止感染学生,同时因时、地、人、事灵活应用示范教育,才能使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仁德思想。孔子在《论语》中曾100多次谈到“仁”,可见“仁”在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孔子除了将历史优秀人物作为模范榜样教化学生,还用身边的榜样感召学生,其实施榜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号召人们向仁、向善,提升民众的“仁德”思想。实践证明,孔子的榜样示范教育法对其推动仁德思想效果良好。
孔子的儒家教化思想及方法为高校开展榜样示范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其关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理论。
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关于人的本质研究,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而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人的这一本质意味着开展榜样教育时要注意社会环境的构建,社会环境会影响榜样教育的效果。另外,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实施榜样示范教育时,应激励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进行提升教育,实现道德转化。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指个体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可以通晓整个生产系统。该理论为开展榜样示范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榜样示范教育是通过个体的自我教育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全面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教育模式。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榜样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先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最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重提榜样示范教育的重要性,随后又在一些列重要场合和著作中,号召全党大力弘扬和学习先进榜样典范,用榜样激励人、鼓舞人,从点滴中全面提升自己。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化于外化理论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学到的良好思想品德规范从理解到认同,进而融入到价值观中,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内在动力;外化则是受教育者将吸收的品德以实际行动的形式展示出来。榜样示范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众多形式中的一种,是使受教育者对榜样人物及其事迹包装下的价值观从感性共鸣到理性认同,进而言行举止达到更高境界,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化于外化理论。
二、先进模范群体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困境
(一)榜样选择缺共鸣
在物质匮乏、精神生活相对单调的早些年间,人们将为国家建设、积极发展、人民幸福的先进集体或个人视为榜样。随着经济的繁荣,物质生活的充裕,人们逐步重视个人需求的满足,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按照以往“高、大、上”模式遴选的榜样不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期许,很难再引起大众的共鸣,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榜样示范法的社会环境,如不及时调整,那将会在源头上为教育失效埋下隐患,这也是很多高校在实施先进模范群体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忽视的环节。开展过此类活动的高校学生反馈,榜样的选择学生鲜有参与。
(二)榜样践行不持久
近两年来,各地高校陆续采用先进模范群体进校园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模范宣讲、纪念活动居多,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对先进模范群体的学习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阶段性、形式化,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习往往随着活动的结束就停止了,没有有效的机制促使学生对榜样的学习转化为更持久的行动。
三、先进模范群体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用弱化的原因
(一)榜样整合不接地气
高校在实施先进模范群体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榜样整合意识淡薄,没有很好地将先进模范群体的典型事迹收集整理与精神实质提升契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育者过于注重先进群体的行为表象,对诱发行为的精神实质的发掘与提升不足,因此对榜样的描绘呈现表面化、庸俗化特点,对其宣传更多是口号式表达,以致于先进模范群体显得脱离实际和大众,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错位。其次,高校通常想给学生展示一个完美的模范榜样,因此在事迹收集与宣传环节,总会刻意回避榜样不好的方面,甚至肆意编排和美化,营造渴望不可及的人设,让学生对模范榜样的信心大打折扣。扭曲与错位的模范榜样整合,拉大了学生与模范的心理距离,模范榜样起到的教育作用也就十分有限了。
(二)榜样宣传不与时俱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媒发生了巨大变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媒介变得丰富多样,由被动输入转变为主动搜集。以往的口头灌输、文字等灌输式榜样宣传方式变得呆板而局限,与大学生思想活跃、走在时代前列的特点不符,这从客观上打击了他们向先进模范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是说,榜样宣传方式要随时时代变迁进行创新求变,传统的宣传方式不再先进。
同时,先进模范群体的形象是立体的,往往很难通过辅导员或者任课老师的只言片语进行生动描绘。因此,当高校教师以说教的方式进行榜样示范教育时,学生在感觉枯燥的同时,很难深刻感召先进模范群体的人格魅力和伟大力量,更难以就此获得人生启迪、确立三观、萌生践行优良品质的自觉性。
(三)榜样示范不持续
榜样示范法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宣传先进典型的可贵品质,通过“内化—外化—内化”这一循环往复的,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得以持续提升。然而,实际中的榜样践行机制却存在严重脱节。由于模范榜样的塑造和宣传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加上教育者忽略了学生和模范榜样间的差异性与相似性的比较和反思,导致了学生向榜样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浮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单纯的行为模仿等弊病,模仿榜样的示范作用未能如期在学生中得到长久发挥。
四、提升先进模范群体进校园教育实效的策略建议
在榜样的选择方面,首先要在调查与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层次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多角度选取不同个性特定的榜样,构建一个方向一致但各有所长的榜样群,既有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全能榜样,又有在某一领域有特殊表现的榜样。其次,要遵从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择最受学生认可和信赖的榜样;最后,在模范榜样的整合中,要让大学生能够挖掘与榜样的共同点,对榜样产生“身边化”“平民化”的共鸣感,增强榜样示范教育的感召力。
在榜样的宣传方面,一方面,要把对模范榜样的宣传从推广环节延伸践行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争取做到形式上形象生动、内容上全覆盖、效果上喜闻乐见,对模范榜样进行全方面、多渠道地宣传;还有,宣传的榜样要有血有肉,客观全面,不要为了塑造完美的模范形象而回避缺点。
在榜样践行方面,首先,有研究表明,追随式榜样教育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还原与反思模范榜样学习过程,找寻处于基底的榜样支撑,因此要指定素质较高、经过专业培训的教育者开展宣讲,通过高超的技巧、专业的知识采用追随式教育方式教化学生,让学生对模仿榜样有正确的认知的同时激发其践行的动力;其次,在着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模范榜样本地的教育与培养,以保障榜样示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榜样教育的实效要在活动践行中得到检验和提升,高校应结合模范榜样的精神实质,创新活动形式,为大学生将内化于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