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探讨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

2023-01-09邹娟平周思思

经济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徒物流院校

●邹娟平 周思思

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与各行各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行业的发展对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物流人才,高职院校可依托现代学徒制,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为此,本文对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一)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下构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校应当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并对协议中的具体事项进行共同落实。在现代学徒制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双方应当联合组建人才培养队伍,并在学生实习中,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物流工作岗位的具体标准,落实教育任务。可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第一阶段。高职院校可在第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物流基础知识,借此来使学生对物流专业知识的内容以及相关工作岗位的内容有大体了解,并能掌握与物流专业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该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穿插一些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借此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阶段是以基础教育为主,所以要控制实践教学的比重。

2.第二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的基础教育之后,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认知能力,了解并掌握了物流基础知识和技能,此时可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在该阶段,可以企业化教育为主,由合作企业选派本单位中的技术骨干,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与物流岗位工作有关的教育,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材料。这一过程中,学校应当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场地及设备设施,从而使学生在企业技术骨干的指导下,完成校内模拟实习。由于部分物流岗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此可以采取各班级交叉的形式,到企业进行实习,以此来实现工学结合的目标。企业派到学校的技术骨干人员,除为学生进行日常授课之外,可采用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详细介绍物流岗位的工作流程,借此来增强学生对物流工作的认知。

3.第三阶段。学生经过第二阶段的学习之后,他们的身份开始发生转变,从学生变为学徒,此时可进入到第三阶段。该阶段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学徒知识,强化学徒能力,并使表现突出的学徒直接成为企业员工。在该阶段,学生的学习以顶岗实习为主,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并与师傅共同培养学徒的综合能力。由于学徒实习完全是在企业中进行,为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应当做好岗位见习管理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师傅应当帮助学徒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针对学徒的薄弱方面进行指导,由此可以使学徒的技术及协调能力得到强化。

(二)建设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立足于现代学徒制,对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职业性、实践性及发展性,以此来体现出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并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可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4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及技术课、专业实践课以及专业拓展课[1]。每个课程模块按照课程的性质,细分为必修和选修,并对具体开设的学期以及授课主体进行确定。

1.公共基础课模块。在该模块中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就业指导等课程均为必修,可以分别在第一、第二和第五学期开设,学时及学分可按照课程的重要程度进行设定,除就业指导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之外,其余的基础课程均由学校进行授课。

2.专业理论及技术课模块。该模块是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可结合现代物流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设置,具体应当包含如下课程:现代物流概论、物流法律法规、管理学、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第三方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等等。由于该模块中的课程种类较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因此,学校应当做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划分,可将与物流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课程作为必修,如现代物流概论、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第三方物流、物流法律法规等等,其余课程可由学生自行选修,并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需要选修2门以上的课程。必修课中的企业课程,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授课,如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

3.专业实践课模块。当学生掌握与物流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之后,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学校应当合理设置专业实践课,以此来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该模块中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即识岗实习、跟岗学徒和顶岗工作,均为必修课,由企业和学校共同作为授课主体。其中,识岗实习在第二学期开设,共120学时;跟岗学徒分别在第三、四、五学期开设,每学期140学时;顶岗工作在第六学期开设,共600学时。为提高实践效果,每个岗位的工作时间应当不少于30天。通过开展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快递业务、运输业务、仓储业务、配送中操作、客户服务、采购、营销等方面的专项技术。

4.专业拓展课模块。该模块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具体的课程包括物流园区规划、智慧物流、物流创新创业教育、物流法律法规等,所有的课程均为选修,由学校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授课。

(三)组建“师傅+教师”的教学队伍

高职院校在构建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主体发生了改变,为满足该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当与企业联合,共同组建“师傅+教师”的教学队伍。在具体的组建过程中,要确保教学队伍的构成比例合理,通过对相关院校的实践经验进行借鉴,对企业师傅和教师的构成比例进行如下设置:在师傅中认知培训人员的比例为1∶3,具体负责学徒对企业的认知、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内容的培训,其余2/3为物流工作岗位的主管人员和骨干人员,负责指导和教授学徒岗位技能、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学徒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教师中1/3为公共基础课教师,2/3为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企业在为学徒选派师傅时,应当进行综合评测,所有的师傅除了要有丰富的岗位工作经验和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之外,还应当具备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在指导学徒时,要有耐心。为此,可定期开展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学习培训,提升师傅的执教能力[2]。而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理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他们的工作实践却略显欠缺,因此,学校可在寒暑假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借此来提升实践能力,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二、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明确学校、企业、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从学校和企业的角度出发,运用KPI考核指标,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一)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校评价体系构建

在学校评价体系中,其KPI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评价现代学徒制度招生的针对性和积极性,重点考核学校在招生时是否与学生进行了充分沟通,是否向学生讲明了责任和义务,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二是评价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重点考核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技能课以及校企合作培训课设置的合理性,是否能够满足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要求;三是评价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重点考核教学活动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四是评价学校与企业沟通的及时性,重点考核学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是否与企业合作交流存在阻碍。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评价体系构建

在企业评价体系中,其KPI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评价现代学徒制招生的针对性和积极性,重点考核企业是否积极参与了学校的招生工作,是否向学校和学生讲明各自责任;二是评价学生实习岗位设置的科学合理性,重点考核企业是否合理安排了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升迁岗位,是否给予了学生充足的实习机会;三是评价师傅教学的有效性,重点考核企业师傅的技能传授是否有助于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四是评价企业与学校沟通的及时性,重要考核企业是否积极参与了现代学徒制度的实施,是否与学校共同完成物流人才培养任务[3]。

三、促进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签订三方协议

为确保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有效实施,应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三方协议主要包括校企之间的联合培养协议,以及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学徒协议。

1.明确三方协议中的学校职责。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学校要明确物流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范围,制定与现代学徒制相符合的专业教学计划;学校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与企业专业技术骨干进行交流,积累实践经验,使自身成长为满足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合理安排教学实践,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2.明确三方协议中的企业职责。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企业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传达用人要求,以及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应具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企业积极与学校配合共同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并对学生各阶段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企业委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导师或师傅,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践;企业根据学生的成长档案聘用与自身用人需要相符的毕业生[4]。

3.明确三方协议中的学生职责。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和企业安排的实践任务,消除思想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实习中;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尤其在企业实习期间,要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二)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要落实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从政策、经费、师资、制度等多个层面出发,为推进现代学徒制的长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包括:在政策保障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支持,由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双赢;在制度方面,现代学徒制应与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专业课程标准相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取得与物流专业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5];在经费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要共同制定补助方案,确定师傅的指导经费和学生的补助经费支出额度,发挥出经费补助的保障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可依托现代学徒制,借此来完善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的过程中,可将现代学徒制作为突破口,通过与企业合作,让企业师傅为学生授课,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直接上岗,将物流人才的培养与物流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满足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学徒物流院校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