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海省互助县森林资源现状及主要问题

2023-01-09张维颖吴威泰魏文财

经济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互助县森林资源林地

●张维颖 吴威泰 魏文财

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青海省互助县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林业发展与改革开放同步,从开启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征程到实施“四大”林业重点工程,形成了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格局,森林资源数量稳步增长,森林综合效能不断增强。但是,互助县自然环境严酷,林牧矛盾使森林保护问题突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功能脆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森林经营任务十分艰巨。

一、互助县林地资源现状

互助县全县林业用地221588.4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6.1%。其中:有林地67697.3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0.6%;疏林地3568.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6%;灌木林地101517.3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8%;未成林造林地22079.9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苗圃地145.9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1%;宜林地26579.6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2%。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2.34%,全县林木绿化率为49.62%。全县活立木总蓄积690.82万立方米。

1.按地类权属分。互助县林地面积221588.4公顷,其中国有林地面积124276.4公顷,集体和个人林地面积97321.0公顷。

2.按林地结构分。生态公益林地面积218483.7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8.6%,商品林地面积3104.8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4%。

3.按起源分。天然林面积140237.2公顷,占总面积的72.0%;人工林面积54625.7公顷,占总面积的28.0%。

4.按林种分。全县防护林面积218483.7公顷,占总面积的98.6%;用材林面积2512.8公顷,占总面积的1.1%;经济林面积592.1公顷,占总面积的0.3%。

二、互助县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全县林地面积由2009年的212522.4公顷增加到了2016年的221588.4公顷,增加了9066.0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由66199.7公顷增加到了67697.3公顷,增加1497.6公顷;疏林地面积由2599.4公顷增加到了3568.4公顷,增加969.0公顷;灌木林地面积由78500.2公顷增加到了101517.3公顷,增加23017.1公顷;未成林地面积由15884.1公顷增加到22079.9公顷,增加6195.8公顷;苗圃地由193.7公顷减少到145.9公顷,减少47.8公顷;宜林地面积由49145.3公顷减少到26579.6公顷,减少22565.7公顷。

三、互助县林地资源特点

1.森林、林地资源分布不均匀。互助县由于受高原独特的地貌、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加上社会历史的影响,全县林地资源分布不均匀,林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通河流域的北山地区,面积为162582.2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73.4%,而且以天然林为主,林地质量高,防护效益显著。前山地区林地面积59006.3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26.6%,森林分布少,且多为人工林和单层纯林,林分结构不合理,防护效益低。

2.林地利用不够充分,宜林荒山面积大。自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保护管理、祁连山保护管理等工程后,互助县人工造林面积逐年增加,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宜林地基本造林,有的已成林,但宜林地面积达26579.6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2.0%,真正是点多、面积大、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在浅山川水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宜林荒山面积大,且多在干旱浅山地带,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3.林种结构不合理,防护林比例偏大。全县防护林面积为218483.7公顷,用材林和经济林合计3104.8公顷,防护林比例偏大,林种结构不合理,林业可持续发展及以林养林的后劲不足。

4.林分结构不合理,树种结构单一。由于受地理位置及森林经营集约程度的限定,导致天然林多,人工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青海云杉为主的林地面积较大,树种结构单一。

5.地理位置重要,林地保护形势严峻。互助县属于青海省东部重点开发区,是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核心区域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项目逐年增加,需要征占土地,但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耕地不能占,使一部分用地转向占用林地,非法占用林地的现象较突出,征占用林地的情况越来越多,加剧了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林地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林地保护利用形势很严峻。

四、互助县林业建设主要成就

1.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后,森林经营与管护力度得到加强,全县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保护管理、祁连山保护管理等工程,森林资源得到保护和增加,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稳步增长。

2.保护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得以提升。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施了以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管理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累计完成国家、省级营造林183.5万亩,同时严格执行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做好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使全县173.15万亩天然林和95.02万亩的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加大天然林、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和荒漠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力度。

3.积极培育森林后备资源,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积极培育就是要大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新成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的抚育,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措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通过退耕还林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贫困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改造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城乡并进,强化城市森林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使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4.加强林政管理,严格林地保护经营。自20世纪80年代起,青海省就确立了对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建立和落实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领导目标责任制。1981年开始开展稳定山林权属、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划定宜林荒山荒地的“三定”工作。1998年开展国有林区定权发证工作,加强林地征收占用的管理工作。1992年实施《青海省林地、林权管理办法》,对林地的确权发证、林地保护、林地征占用审批程序、补偿标准等作出了规定,使林地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2005年开展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查清林地资源,加大了林地征收占用的管理工作。2011年底全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结束,全县共有18个乡镇263个行政村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确权宗地4545宗,发放林权证114.49万亩,发证率100%。2013年起转入深化林改阶段,结合县情、林情、社情,积极开展林下种养、经济林培育、休闲旅游服务等工作,积极探索符合互助县林业深化改革的路子和政策措施。2015年互助县被青海省林业厅确定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及服务试点县,标志着互助县林业步入了依法保护、科学管理林地的新时代。

5.林业产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在狠抓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互助县先后启动沙棘、树莓等经济林产业、绿化苗木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养殖等林业产业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沙棘林4.6万亩,新增薄皮核桃、大果樱桃和树莓5.8万亩。全县绿化苗木育苗面积达1.85万亩,全县产苗量达到43569万株,形成了以青海云杉为主要特色的互助绿化苗木集散中心,不仅满足了互助县林业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的需求,而且远销内蒙、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西藏等地,年产值超过2亿元。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获得审批,打造了互助森林生态旅游的国字号品牌,为互助森林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林业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林业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山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互助县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林地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一是随着造林速度加快,森林面积不断扩大,一些村社由于林牧争地矛盾突出,因放牧对已经造林和封育的地区产生很大破坏,苗木保存率低,封山育林成林率低,已成为阻碍后备森林资源培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二是互助县的森林分布大多地处高山峡谷地带,病虫害防治与防火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现代化装备短缺、火灾预测预报设备少,大部分林区道路年久失修、交通不畅,重点林区没有建立专业“森防”队伍,严重制约了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造林绿化步伐不断加快,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防”任务更加繁重。森林旅游业的兴起与林区采挖药材人员增加,使森林管理难度加大,给“森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征占土地,但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使一部分用地转向林地,非法占用林地的现象依然存在,征占用林地的情况越来越多,加剧了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林地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林地保护利用形势很严峻。

2.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林地生产效益不高。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互助县仍然存在着整体管理模式单一、守旧、落后的现象,目前仍旧以传统的采伐限额标准来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的相关依据,并没有根据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采伐方式和目标。没有采用优质林地、资源优先运用的原则,没有确定好培育的重点地块和树种,如对优质林分的定株、修枝、透光伐、疏伐,低质残次林的不断改造与抚育转化,一般森林的封禁保护与自然修复等。由此可以见,现在依然是粗放式的传统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在森林经营管理中,体制建设上过于形式化、单一化,并没有将制度本身的作用发挥出来。此外经营主体比较混乱、权责不明晰、贪利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也从多方面体现出了森林经营体制的不健全,仍存在很多缺口和漏洞,而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也将成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绊脚石。

3.经营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在森林经营管理中,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投入和支持,是投入性的林业,存在投资规模小、标准低、范围窄,省、市、县级财政无力配套资金,导致森林经营管理资金不足。资金的不充足也使得管理水平提升、难度增加,相应的人员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管理费用大部分都用于看护森林,在林木的防病虫害、预防治理、后期养护上投入很少。长此以往,会造成许多林木因疏于养护和预防治理而死亡甚至绝种,尤其天然林基本为建国后更新的次生林,主要以中幼林抚育为主,经营水平较低,林分质量不高,单位蓄积量低。

4.经营人才队伍匮乏,科技支撑能力弱。科学地运用现代林业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不断加强森林的培育和保护,加强林场的建设管理,加大林场科技的推广应用,抓好现有实用科技成果,走规范、科学道路是今后森林经营的重点。互助县林业系统现有职工378名,专业技术人员22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8名,工程师62名,初级135名,但林业岗位只有173个,其中高级岗位只有27个、中级岗位62个、初级岗位103个,自2001—2016年林业系统基本没招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017年招收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5人。由此可见,互助县仍然存在着森林经营人才匮乏、后备力量断档、人才队伍老化、培训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由于受林业科研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差、科研周期长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技术难题仍未得到根本的解决,许多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难以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5.基础设施落后,森林经营条件差效率低。互助县国有林场主要分布东北部,集中在祁连山山尾的两侧,南侧为南门峡林场、松多林场和实验林场,地处“九峡”之称的脑山乡镇,气候寒冷、雨量多、温差大、风大、雪暴和冰雹多,气候条件恶劣;北侧为北山林场,地势高峻,山脉纵横,平均海拔2100~4374米,年平均气温-1~3℃,降雨量500~600毫米。全县森林管护点多、面长,多达100多处,具有分布零散、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特点。目前不通公路的护林点仍有18个,里程约为180千米,防火道路不畅,断头路达到50%左右。现有林区路网、森林经营作业道密度低、等级差。现有经营装备落后、作业工具简单,营林生产作业条件差、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制约了森林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和防火防虫应急反应能力。

6.宜林地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林难。互助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海拔3300米以上的高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3.0%,降雨量少,气候寒冷,土壤条件较差,成林难度大。当前及今后需实施造林的宜林地面积大,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的已造林或成林,现剩的地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尤其是浅山川水地区的高寨镇、红崖子沟乡、哈拉直沟乡、东山乡、西山乡、塘川镇等浇水难度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加之道路不畅,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高,抚育困难,成林难度更大。

7.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林地保护意识不强。森林经营是以森林和林地为对象,以提高森林质量,建立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为修复和增强森林的供给、调节、服务、支持等多种功能,持续获取森林生态产品和木材等林产品而开展的一系列贯穿于整个森林生长周期的保护和培育森林的活动。因此,森林经营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实现,除了大力实施工程造林外,必须广泛开展生态保护意识、林地保护意识、依法利用林地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思想认识水平,形成保护林地、保护生态的社会共识。

猜你喜欢

互助县森林资源林地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
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及其评价探讨
互助县杨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关于互助县农村苗木基地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