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RCEP背景下山西与日本的国际贸易问题及策略浅析

2023-01-09李朋泽

经济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山西省服务业山西

●李朋泽

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RCEP是由东盟各国以及中、日、韩、澳、新共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一个以东亚原著民国家为主的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的自贸区,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3亿人,出口总额占全球总量约30%,这样庞大的自贸区发展是有巨大前景的,对于亚太各国来说是互惠互利,更是合作共赢的。

RCEP协定对货物贸易规则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和完善了自由的贸易环境,使得贸易规范化、便捷化、透明化、高效化,同时也在一定范畴内激发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流通。

一、山西与日本外贸市场分析

(一)山西外贸市场和日本外贸市场具体表现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RECP的签署意味中日之间首次建立直接贸易关系。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中日贸易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山西更是如此。

山西与日本贸易出口主要以化学工业制品、钢材、加工后电子产品与电气设备及零件为主。进口主要为各类金属矿及矿砂、机电产品为主。据太原海关统计,2021年1-11月,山西省货物贸易进出口达2041.4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58.1%,比2019年同期增长55.5%。其中出口1247.1亿元,增长63.8%;进口794.3亿元,增长了49.8%;贸易顺差452.8亿元,扩大了96%。

在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受疫情严重冲击下,全球国际贸易环境也受到影响,2020年日本对外贸易整体下降,但随着2021年后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日本对华贸易稳定增长,2021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36217亿日元,日本对中国贸易逆差1721亿日元。在国内精准防疫政策下,国内经济得到回暖,山西也顶住压力,在外贸中货物贸易也稳步增长,RCEP协定的签署对于山西经济稳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给山西经济带来自由之风、合作之风、竞争之风。

(二)山西与日本货物贸易具体分析

1.山西产业结构现状。山西的产业结构是以能源和工业原料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2021年地区总产值达17651.0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速最快,达5.5%,第一产业增速3.6%,第三产业增速最慢,为2.1%。山西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是山西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第一产业增速平稳但也是山西产业结构中薄弱的一环,与全国其他省份横向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山西第二产业结构也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煤炭、冶金、炼焦、电力是山西四大传统主导产业,仅仅依靠采矿行业拉动经济增长,造成产品单一,附加值低,推动转型极为重要。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类,山西流通产业经多年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发展强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较慢,造成商贸流通程度较低。山西服务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且专业化程度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2.山西自日进口和对日出口主要货物分析。近年来,山西进出口总额日益增加,2020年贸易总额达2187亿美元,2021年山西进出口总额破2000亿元,在对日贸易中是贸易逆差,逆差达264.1亿元。山西在对外贸易中有着强劲的动力,对日贸易中有着不小的潜力,对日出口总额高达375.3亿元,在整体范围内趋于前列。

自2010年山西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经过去10年时间,从2017年到2021年山西与日本的进出口贸易由800.9亿增长至1014.6亿元,贸易差额由顺差66.4亿到顺差452.8亿元。进出口的逐年增加,贸易顺差成为了贸易逆差,可以说山西对日出口本身就具有潜力,未来山西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也会随着山西省内技术革新而更上一层楼。

山西对日出口中,手机为主要出口商品,具有绝对优势。2020年富士康太原公司实现出口总额68.8亿美元,位列山西民营出口企业第一。山西作为国家重点的制造业基地,山西机电行业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形成了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和企业,随着协定的签署,对日出口零关税,更会增加山西机电产品的竞争力。

在山西自日进口中400多亿元的巨大逆差中不难发现,日本机电产品仍具有绝对竞争力,山西机电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严重落后,缺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日本的半导体行业较几年前已显落寞,但实力依然强大,尤其是材料方面的地位无可撼动,且具有完整的产业链。而山西的半导体行业近年来,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山西对日本进口货物贸易的扩大,也就是说,扩大引进日本电机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对山西的投资,才能更好地提升山西自身产品的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山西与日本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水平不足,服务业发力不够

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境电商可以说是国际货物贸易的新动力。山西作为内陆省份,就第三产业的物流发展来看,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2020年全省物流业的总费用占GDP比率为17.3%,在亚马逊卖家人数排行中,山西为全国第二大省份。

山西省内跨境电商起步比起浙江杭州来说相对较晚,并且由于物流前期投资成本较高、专业人员缺失、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制约,导致山西省内跨境电商发展与其他省市相比明显滞后,物流业发展急需提速。

作为第三产业服务行业,近几年增速较快,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购物、在线医疗、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但山西省内服务业现状依旧存在众多不合理的地方,目前山西整体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主要表现在大部份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低,人才专业素质不高,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单一依靠传统工业,随着目前要素成本上升,环境压力等影响,注定将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二)贸易互补不足,优势产业发挥不够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碳化硅,就此之前我国的半导体材料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经过山西烁科反复钻研攻关,最终完全掌握其中最为核心的高稳定性晶体生长工艺,真正实现了量化生产,如今山西省内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产能在国内位居第一,是全国最大的碳化硅产品生产基地。但是山西省内还未能形成以半导体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也较为薄弱,所以更是要抓住机会,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半导体产业。

山西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如今山西的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稳步增长,山西省内龙头企业技术绝对优势明显,特色装备产业体系也初步形成,市场活力也比以往更加强烈,具有区域特色的新装备产业的发展如今也要步入快车道。但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上能力仍然不足,新装备产业尚处于技术引进和模仿制造阶段,机电产品在价值链分工上处于末端,并且产业未形成集群效应,缺乏山西整体优势和区域优势,人才资源流失严重。高附加值的大型成套设备和尖端产品的集成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从第一产业来说,山西特色农业优势明显,每一个优势区都具有一定特色,农产品质量优,并且多数农产品具有保健功能,在亚洲各国较受欢迎,这些产品契合消费结构升级和市场需求的迭代,但由于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导致山西农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科技含量,并且农民接受新科技的程度缓慢,这就造成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程度、生产规模较低。

三、对所分析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跨境物流抢占先机,外贸升级摆脱桎梏

跨境电商作为通过电商平台的交易方式,但与物流仍是息息相关的,要尽快建立零关税货物绿色快速通道,进一步改善出口退税服务,提高对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完善制定符合跨境电商的海关监管流程,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完善交通枢纽,加强物流运输与配送的连接。同时建立海外仓,将海外仓与亚马逊FBA相结合,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企业来说,优化外贸结构是发展的原动力。

外贸升级对提高省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山西省内外贸企业在竞争中,只有加大对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对产品的营销才能扩大利润,走出困境。随着山西加入跨境电商综改区,零售出口持续性的增长,准确瞄准目标客户才是摆脱桎梏的菩提树。现如今疫情时起时伏,造成人们常常会选择减少出门,选择在家网上娱乐、办公、兼职、消费,从而催生“宅经济”,因此海外“宅经济”品类需求也持续扩大。山西省内外贸企业和中小卖家更应该抓住这个新型市场的机会,外贸企业要加大布局独立站,让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官网,这样对于塑造企业品牌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各企业应提前布局B2B2C的电子商业模式,使其“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各个产业链紧密连接在一起,从而缩短销售链,并且B2B2C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中介平台,随着山西省内物流运输体系的逐渐完善,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并且通过与大数据融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直达物流解决方案,减少成本,精准生产。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构架商贸新格局

现代服务业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以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为主的生产服务,一直来说,山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各沿海城市来说是落后的,所以树立科技推动现代服务业的观念尤为重要。从山西省内来说,产业布局现代服务业并不是优势,但是山西拥有较为优势的传统工业和制造业,所以把产业融合起来就尤为重要。

生产性服务业是由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可以说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辅相成,融合山西省内二、三产业,以此来形成以服务带动生产,以生产促进服务的新格局,所以就此政府更应引导两业融合,架起一座融合的大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两业结合,进而形成和助推现代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同时把制造业中产品研发、销售、品牌从制造业这条完整的价值链抽丝剥茧开来,不光形成制造创造型企业,还要成为服务型企业。

(三)发挥产业优势,革新产品技术

山西与日本有着较强的经贸互补性,日本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山西应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对接RCEP合作机遇,围绕山西优势资源,重点扩大原材料和矿石等产品的对日出口。同时山西要扩大对日本机电产品、半导体、装备制造业等优质产业的引进,这些产业作为山西转型的中坚力量,可以说能够解山西燃眉之急并补齐短板。此外,山西农业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数量众多,更加需要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规模化生产,同时还要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与国际接轨并且开展国际体系认证,促进山西农产品市场外延式发展。

(四)改善营商环境,推进产业升级

山西的数字化转型一直在紧锣密鼓推进,要充分吸引更多技术、人才、企业等优质资源进入山西,改善山西自身制造业落后的局面,同时以大数据为点,“高端”产品为面,点面结合,充分用好资本,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高端”不止是技术上硬科技的高端,同时还要有工艺、系统和隐性知识上的高端,通过RCEP带来的巨大潜力,得以全方位产业提升,最终成功打造工业4.0,使山西成为制造业强省。

RECP作为当今世界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的自由贸易协定,更应尽可能减少贸易摩擦,实现贸易最大化,区域经济合作最大化,同时要开拓国际视野,把握国际规则,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形成良好的贸易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山西省服务业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