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广播移动视频直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3-01-09吴海翔
吴海翔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广播技术中心,浙江 宁波 315000)
导语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为互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创造了有利环境,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媒体作为我国居民获取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性信息以及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早在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最近几年,在我国移动优先与视频优先的媒体发展战略形势下,媒体移动直播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新闻生产和传播途径,引起了更多传统媒体的充分重视,这也是在我国融媒体时代环境下进行媒体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尝试。例如,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与国内将近40家广电机构进行共同合作,联合打造了央视新闻移动网络体系,开始向移动直播方向转型。与此同时,新华社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机构也纷纷开始尝试移动直播,并向大众推出了 “人民直播”“现场云”平台,不但对节目的原创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同时还通过全流程技术解决方案,进一步突出了节目的互动性与及时性特点。在媒体转型与创新途径下,节目凭借其内容的在场感、真实感以及信息的实时传播等优势成功吸引了更多受众的眼球,为广大受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视听体验。
1.融媒体时代广播移动视频直播的主要特点
1.1 移动性特点
在进行节目直播的过程中,需要将车载调频发射机随同车队一起活动,便于节目的简单制作处理与实时传播,有着定向性强、机动灵活以及宣传效果好等多方面优势,成为凸显广播主流媒体地位的有力武器和展示广播优势的新途径。这种新型的媒体节目直播形式可以冲破传统媒体节目在时间与空间因素方面的束缚,可以和节目中的新闻事件同步播放,且内容质感较强,对受众而言有着较强的现场感与内容的真实感。
1.2 互动性特点
融媒体时代,广播移动视频直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其互动性。直播这种新型的媒体形式更加重视受众的视听体验,并在节目中设置了受众的实时互动通道,受众可以将自身的互动信息直接发送到节目画面上,以弹幕的方式展现出来,若是对节目的主持人表示喜欢和支持,还可以向其发送虚拟礼物,以此表达自身的情感。另一方面,节目的主持人与受邀嘉宾等相关画面均可直接展示在直播屏幕中,与受众展开有效互动,以此实现节目用户黏性的提高。[1]
1.3 场景性特点
在媒体不断融合发展的环境中,广播移动视频直播集中体现了“场景广播”这一新理念,节目的直播需要以声音效果的营造来建立相应的节目场景,将声音为一大亮点来吸引更多受众,并加强节目的传播。以受众的层面来分析,在其闲暇的时间内,其听觉系统也正处于一种空闲状态中,所以此时有着一定的节目声音收听动机,通过直播节目声音的收听能够较好地满足其需求。在当前融媒体时代环境下,节目的场景已然发展为新媒体产品吸引受众的重要元素,移动广播视频直播就是通过构建一个个内容的新场景来吸引用户、服务用户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
2. 广播移动视频直播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2.1 节目策划工作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广播移动视频直播工作所存在的最基础的问题即为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不到位,节目文案不够细致,节目现场的设备调试不够理想,例如音响设备的音质效果未达到节目制作与直播要求、灯光效果不理想等,同时,工作人员未能对节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做好科学预估并制定紧急处理预案,一旦问题发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现场节目秩序的混乱,降低节目质量。即便节目采用直播的途径可以保证现场情况传达的时效性,但是由于节目内容质量有所欠缺,在直播结束后仍会留下一些遗憾。例如对节目现场音响设备的调试,若前期调试工作不足则直接影响节目气氛的烘托效果,影响节目细节质量。
2.2 节目内容主题不够明确
在融媒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搞笑类的短视频以及全民直播的媒体方式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受此影响,我国广播移动视频直播也开始向娱乐化方面发展。部分广播移动视频直播节目倾向于从事件的本身入手,希望能够借此实现内容的爆品化,但是由于其节目主题的垂直度不够,今天以农村趣事为主题,明天以都市爱情为切入点,后天又是创业人物的报道,主题不明确,如此一来会造成一定的用户流失。
2.3 节目主持人的直播状态有待提升
在进行节目直播的时候,主持人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其主持表现与节目效果。若主持人的直播状态不足,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在直播开始前未能严格按照节目制作要求来进行稿件的通读与理解、未对节目嘉宾进行充分熟悉就对其展开采访,必然会在节目中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某地方台曾做过一场以《现代愚公:方城农民马桂甫,30 年绿化千亩荒山》为主题的直播节目,该节目的主持人即为现场采访的记者,当时节目的受众人数高达15万之多,传播范围较为广泛。但是,在实际直播的过程中,主持人的直播状态却始终无法满足节目直播需求。其问题表现为:首先,对节目稿件的熟悉程度不够。在节目开始的时候对嘉宾及所在位置展开的简要介绍中,主持人的语言并不十分流畅,并未直接将有效信息完整的表述出来。在节目中的提问环节更是问题频发,直接影响受众的节目体验。其次,现场应变能力较差。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主持人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与摄影师的配合不够密切,甚至几次出现在屏幕前追赶镜头的现象。最后,未能事先做好现场人员的科学调配。在节目开始、完成相关信息的简述之后则是邀请嘉宾入场,但是现场却出现了嘉宾不见人影的问题,直播现场一度陷入尴尬的氛围之中。
2.4 节目缺乏科学的质控体系
想要保证广播移动视频直播节目的质量,防止不良问题的发生,需要针对直播节目构建科学的质控体系。但是当前广播移动视频直播中,部分节目组并未建立直播过程质控机制,各项工作缺乏有效保障。[2]广播移动视频直播对其工作团队的综合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所有人员不但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现场把控能力和对突发问题的灵活处理能力,此外还应能够对现场的各种技术故障等问题制定紧急处理预案等。但是,由于直播质控机制建设不足,在节目直播中容易出现视频画面清晰度不足、声音效果差以及信息过度冗余等问题,有些新闻伦理直播节目甚至还出现了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由于对节目中人物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不足,而对其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3. 融媒体时代广播移动视频直播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完善节目准备工作
与传统广电节目相同,移动视频直播节目开始前需工作人员为其展开完善的前期策划等一系列准备工作,虽然即兴发挥也可以获得一定的传播效果,但是却无法保证节目质量。因此,第一,应细致落实节目的主题策划,围绕节目主题明确节目的主体结构框架,然后据此进行节目素材的搜集,分期连续报道,形成集合效应。每一档直播节目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题,例如推进精准扶贫的扶贫民生主题的直播节目、揭露腐败问题与不正之风的主题直播节目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直播节目等。第二,准备完善的节目预案,对节目各环节进行紧密衔接。在开始直播之前,一定要提前确定具体的节目地点和时间,如果是新闻类节目的直播则应在节目播放当日做好节目场地的安排,并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调配以及直播车的对接等。提前做好直播的模拟,并针对直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展开科学预估,以此为根据制定相应的紧急处理方案,防止直播中的突发性问题影响直播节目质量。第三,节目文本的准备。直播前应准备好主持人的直播文本,在掌握大量详实资料的同时,由新闻编辑人员做好完善的文案工作,从节目时间、地点以及任务等基础性信息的介绍开始逐步深入,使受众充分了解直播的背景。第四,做好音响等设备的调试,保证直播的声音效果。节目的声音效果对直播的氛围基调具有一定的渲染作用,继而影响节目整体质量,因此,在开始直播前一定要对音响设备进行调试,结合节目氛围的渲染需求将设备声音调节至相应的标准,加强场景化应用。[3]第五,节目直播前做好适当的宣传工作,可以利用微信、微博以及新闻媒体的官方客户端进行多途径宣传,吸引更多受众进行节目的参与、收听与收看,激发其对节目的互动积极性,以此扩展信息传播范围。例如几年前湖北广电交通台策划了一档名为《开往家乡的列车》的直播节目,以此真实的反映我国春运期间人们回乡旅程的情况。该列车为免费乘坐,直播从多个角度反映春运第一天爱心专列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并将正常直播细化为四个不同的内容章节,分别名为《牵挂》《欢乐》《情深》以及《相聚》,这几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分体现出本次列车在社会各界关怀下温暖前行的重大意义。
3.2 突出节目的权威性、民生性与地方性特点
为保证直播节目能够深入人心,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信息传播作用,那么就一定要坚持原创,并保证媒体制作相关技术的专业化水平,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广播移动视频直播节目的每一个环节。在素材和主题的选择上要以维护自身的权威性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突出权威性、民生性和地方性特点。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人可以用直播和短视频覆盖一切新闻热点和重要现场,不但追求爆品化视频,还要追求内容的精品化。广播应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内容细分,使其目标受众定位更加明晰,把握受众的真实需求,所以在直播素材的选择方面要注重传播内容的质量,坚持内容为王。在选择直播素材时,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性、坚持节目的专业性、坚持信源的可靠性。
3.3 提高主持人综合素养
优质的广播移动视频直播节目离不开主持人专业素养的支撑,因此,一定要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强化职业道德,坚持自我学习与自我提升,掌握先进的融媒体直播节目主持技术,灵活应用新媒体语境下各种表达方式,加强现场的引导和互动。在节目中一定要避免生硬的语言播报,变灌输为分享,强化互动功能,变俯视为平视,与受众平等对话,重视受众需求,增强新闻的贴近性。[4]
3.4 完善节目质控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对广播移动视频直播而言是非常必要的,节目组应结合自身节目直播各方面工作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的节目质量控制标准,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责权进行明确划分,保证各环节工作秩序与质量。设置人员定期考核制度,始终保证人员的综合素养。组织人员进行专项学习,使其掌握前沿技术,始终保持媒体相关技术的先进性。此外,还应针对节目直播存在的风险展开科学预估并制定紧急处理预案,提高人员的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从而加强对直播现场的全面控制,充分保证节目质量。[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融媒体时代环境下,我国传统媒体也应及时转换自身的工作思维,加强节目的创新,积极发展广播移动视频直播的媒体节目形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的发展问题,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通过直播满足受众的媒体节目体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自身在媒体市场中的发展空间,获得未来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