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创新及实现路径

2023-01-09林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4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历史性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以农立国,并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重心,创新运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全面协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实际行动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历经8年于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面”上实现历史性突破。公元前178年,贾谊向朝廷上《论积贮疏》建议,“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公元前168年,晁错向朝廷上《论贵粟疏》建议,“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由贾谊、晁错等发起的以“劝课农桑”“重农抑商”为主题的乡村产业振兴运动,开启了汉代“文景之治”。公元1069年起,王安石变法重构乡村组织。王安石等开启的以“建宗法、修族谱、立祠堂、定乡约”主题的乡村文化振兴运动,缔造了北宋时期“清明上河图”式的盛世。公元1518年,王阳明推行《南赣乡约》将“乡绅”作为疏浚上层政治与底层民众之间鸿沟的使者。王阳明等发起的以“乡绅兴则乡村兴”为主题的乡村组织振兴运动,对明代中后期、清代乃至民国时期的乡村治理产生深远影响。“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山河巨变,历史的车轮来到了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勇挑复兴中华民族的重担,将乡村振兴作为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和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时期站在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根本方针,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实现路径,从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如:农民不是社会发展的客体,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农业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还要追求生态指标;农村不仅要“宜业”还要“宜居”,不仅要让农民有物质上的“获得感”还要有精神上“幸福感、安全感”。

“点”上迎来跨越式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总结以往经验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再部署,强调持续强化乡村振兴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创新。全国各地纷纷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全力打造地方特色乡村振兴样板。如:北京市发布23项乡村振兴重点措施,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走好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河北省发布39项乡村振兴重点措施,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领域”,全力推动河北省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湖南省发布33项乡村振兴重点措施,实施“中国粮·湖南饭”品牌提升计划,持续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培育发展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树乡村振兴湖南典型。广西发布26项乡村振兴重点措施,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协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农村金融服务、乡村风貌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等改革,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乡村振兴广西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总方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创新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更是阐明了乡村振兴往哪走、怎么走、跟谁走等重大实践问题。“行百里半九十”。尽管乡村振兴在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一些大的成效,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国上下“一条心”长期坚持不懈,并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历史性重点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重点推荐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中国梦思想的世界意义与实现进路
大学生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思考
新谢泼德火箭:历史性的垂直软着陆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