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加强对策研究
2023-01-09周晓莹
■周晓莹
(江苏汇鸿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机制,预算管理开始逐步完善和规范,尤其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实施预算管理使企业变得更大更强。国有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对内部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预算管理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过程,既包括财务部门也包括企业的其他部门,既包括财务预算,又包括业务预算以及薪酬预算等, 企业要把各种预算有机融合起来,通过成本控制,达成企业战略管理目标,实现企业经营利润,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作用
1.1 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
国有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通过合理的资金预算,对资金的流向和使用进行监督,从而发挥资金的最大化优势,保障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的资金可追踪、可查询,可以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国有企业通过资金预算,对自身的财务状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通过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对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能够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的问题,对预算执行的偏差进行分析,能够强化资金的使用行为,规范资金的使用过程,从而减少资金使用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同时,通过资金预算,可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济过程的及时全面掌控,通过对现金流的监控,能够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使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得到提升。
1.2 降低企业的费用成本
国有企业推行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编制,可以对内部员工进行有效管理,对内部经营投资活动进行有效控制,从财务角度出发,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国有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把企业内部各种成本费用纳入预算管理中,结合企业战略规划目标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并把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1],推动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预算氛围,从而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利用预算管理,可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投资活动,使企业财务信息更加真实,避免出现财税风险,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在预算控制范围内,使企业的投资活动能够在成本效益理念的指导下更加稳健,从而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2.1 缺乏全面预算意识
国家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已经步入现代化管理阶段,全面预算管理在国企中已经全面开展。但部分国有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预算管理的理解有失偏颇,认为预算管理属于财务管理范畴,因此重视度不够,预算编制大多是根据国资委的要求,根据上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新的预算方案,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提供保障。另外,部分国有企业对预算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只有业务部门需要进行预算管理,与其它部门不相关,没有认识到预算是企业所有部门、所有环节、所有员工同时参与的行为,预算管理缺乏全面性和精准性。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预算执行过程,由于员工缺乏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给执行工作带来一定障碍,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敷衍了事,或者提供不真实的信息,一些部门为了追求经营利润忽略成本预算,导致成本预算的效用无法充分发挥。
2.2 缺乏预算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管理要得到贯彻执行,发挥应有作用都需要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预算管理同样如此。虽然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已经全面展开,但部分企业还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工作多是表面形式主义,预算管理质量良莠不齐,缺乏有效地管理体系进行约束和监管。国有企业对预算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进行预算管理时缺乏科学的指导,进行预算编制考虑的不够全面,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预算编制,无法有机融合,导致预算编制不符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因此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执行过程也是困难重重。另外由于缺乏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健全的预算考核制度,员工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没有制度约束,也无法进行相应的考核,因此预算执行无法顺利推进,预算管理效果也无法实现。
2.3 缺乏预算管理手段
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手段可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分析不准确等严重制约了预算管理的效用。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还依靠传统的Excel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等,数据的及时性和精准性无法得到保障,数据的安全程度也不高,因此导致数据分析不够及时,预算考核也比较滞后;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数据网络化,但由于企业部门众多,业务繁杂,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之间都有各自的信息系统,信息沟通不顺畅,数据无法实现互通互联,信息共享无法实现,容易形成信息孤岛[2],不利于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也不利于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严重影响预算编制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提高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4 缺乏预算监督管理
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而预算管理的核心是预算执行,预案编制要得到落实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有效地监督管理是预算编制得到执行的保障。部分国有企业缺乏预算监督管理机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人员职责不清晰。预算指标在细分时没有做到职责清晰,部门和员工之间的预算指标出现重合或者界定不清晰,导致后期监管落实不到位,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二是监督管理都是事后监管。部分企业对预算执行的过程缺乏必要监管,只对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属于事后监管。预算管理的过程涉及事前预测、事中执行和事后管理三个阶段,如果不重视事前预测,会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缺乏事中执行监管,会导致实际执行和预算产生较大偏差,预算效果大打折扣。
3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3.1 兼顾各类预算,落实全面预算
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而言,组织机构庞大,业务部门众多,业务范畴广泛,人员结构复杂,要落实预算管理,需要内部各个部门和人员形成统一的意识,企业领导层要强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各部门和员工要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加强沟通交流,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确保完成预算管理目标。同时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要兼顾各类预案,确保预算的全面性。首先,要实现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的有机融合。企业业务预算目标是战略目标分解后可具体操作的目标,通过业财融合,可以识别业务过程中的价值点,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使业务的价值达到最大化,通过对业务全流程的覆盖和控制,可以使不同业务之间驱动预算更加合理,从而能够实现闭环管理;其次,实现薪酬预算和财务预算的有机融合。薪酬预算是企业战略规划得以实现的服务保障,国有企业薪酬预算需要考虑到各方面成本开支,需要在各个因素间进行权衡。最后,确定预算方案,薪酬预算是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的工作[3],因此预算中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因素。如相关法律法规、市场薪酬水平、市场劳动力供需情况、竞争对手薪酬水平、薪酬趋势等;二是内部环境因素,如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在组织结构、企业薪酬策略等。内部环境如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需要结合财务的预算情况,同时要保持和企业战略规划相一致,因此国有企业制定薪酬预算需要和财务预算充分融合,以共同的战略目标为预算开展的依据。
3.2 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
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强化国有企业管理力度,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使其按照计划进行,同时可以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强化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确保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实现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国有企业制定预算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预算管理的目的,国有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实现内部控制,避免或减少国有企业经营风险。预算管理的最终任务是实现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国有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对经营全过程实施监督和管理,可以为内部绩效考核提供科学的依据。预算管理制度要规定预算管理目标,要明确预算管理内容,构建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并做到责任明晰,职责划分清楚,明确预算编制的依据和形式,规范预算编制的方法和程序,做到预算编制的规范化和明确化,落实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管理,并对预算编制的调整进行规定,明确调整的条件和调整的程序,以及具体调整的流程和方法,对预算编制进行合理优化,通过不断的调整,使预算编制指标和实际执行指标的偏差逐渐减少,对预算编制的分析和考核进行明确,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以及考核后的奖惩措施等。国有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可以规范内部管理流程,统一预算管理标准,为企业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具备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预算管理主流程进行优化。实现对各个流程的管理,促使预算管理流程顺畅和合理;二是对预算管理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优化组织架构,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充分发挥组织的协调作用;三是对预算管理调整和考核进行优化。对预算编制的偏差调整流程进行优化,确保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逐步统一,同时对预算考核流程进行优化,制定合理考核标准,采用合理的考核手段,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3.3 创新管理手段,充实管理内容
我国正在步入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新兴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云平台等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国有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变化,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改造现有信息系统。以企业长远制定战略发展规划为目标,构建符合企业整体发展的信息化系统,打造信息一体化平台,把企业各部门、各业务、各人员纳入统一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互联,利用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提高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同时通过精准分析,可以使预算编制更加合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沟通更加顺畅,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预算考核更加科学,利用信息一体化系统可以使预算管理更加高效。预算管理系统采用统一的数据口径,利用CS结构建立网络化的报表系统,把国有企业各个部门和流程有机衔接,集中在一个平台实施管理,使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更加高效。
3.4 落实监督管理,强化管理效果
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预算管理顺利开展的保障,缺乏监督管理,预算管理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全面落实监督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事前监管。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各部门沟通不顺畅,员工对预算编制不重视,导致预算编制工作遇到各种障碍,因此应该加强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力度,健全预算编制监督机制,对预算编制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二是加强事中监管。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是执行,如果执行不到位,预算的效果就很难保障。因此企业要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管,对执行过程实施跟踪和反馈,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并对执行过程中的行为给予规范,确保执行不偏离预算编制,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最终使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相统一,从而强化预算执行效果,发挥预算管理效用。
4 结 语
综上,国有企业强化预算管理,需要兼顾各类预算,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优化预算管理流程;需要创新管理手段,充实管理内容;需要落实监督管理,强化管理效果。国有企业要顺应时代发展,探讨有助于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的策略,促使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