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着力做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
2023-01-09路瑞韦大明
路瑞,韦大明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 100012)
2021 年11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实施,明确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保障措施。《意见》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提出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为新时期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1 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决心
《意见》开篇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我国目前正在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和要求也更高,《意见》提出要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黄河流域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生态廊道,在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重大战略之一。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是落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战略定力和坚强决心,积极回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热切期盼。
2 坚持“三水”统筹,系统治理
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资源禀赋不同,水生态环境问题不同,《意见》在任务和目标上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明确系统治理思路。《意见》在任务上充分考虑黄河上中下游的差异性,在水资源方面提出要维护上游水源涵养功能,推动以草定畜、定牧;在水环境方面提出要加强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开展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沿黄河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基本完成尾矿库污染治理;在水生态方面提出要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强化黄河河口综合治理。《意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对农业面源、水土流失、湿地保护与修复等提出了治理思路和举措。《意见》在目标上提出,黄河干流上中游(花园口以上)水质达到Ⅱ类,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
3 抓住关键症结,明确刚性约束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率高、用水效率低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黄河流域水资源实际开发利用率已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647 亿立方米,不到长江的7%。2020 年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总量占总用水量的66.9%,超出全国农业用水占比4.8 个百分点。山西、青海和宁夏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0.551、0.501 和0.551,低于0.565 的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0.7 的平均水平。“八七”分水方案实施以来,通过严格执行主要控制断面预警流量和入黄断面最小流量指标,从1999 年起实现了干流连续多年不断流。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21—2030 年)》及部分支流综合规划里确定了全年生态水量目标的21 个断面中,2008—2018 年生态水量达标比例高于75%的断面仅有5 个,窟野河、汾河、沁河、石川河等众多重要支流在非汛期断流。《意见》抓住黄河流域水这个“牛鼻子”问题,提出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严控高耗水行业发展。为此,要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统筹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结构,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要抓住黄河流域不同河湖水生态特点、保护目标,以黄河干流及湟水河、大通河、洮河、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泾河、北洛河、伊洛河、沁河、大汶河等主要支流为重点,制定实施生态流量保障方案。严格工业用水定额管理,在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等行业开展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4 聚焦攻坚目标,明确重点
《中国统计年鉴2021》等资料显示,沿黄9 省(区)化肥施用强度约为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1.5 倍,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化肥施用强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及部分地区农药施用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为国际警戒线的两倍。从粮食主产区来看,2021 年1—9 月汾渭平原石川河渭南市出境、涑水河张留庄,河套灌区都斯兔河入黄口、小黑河三分闸前等断面水质为劣V 类,农业面源污染突出。《意见》聚焦到2025 年黄河干流上中游(花园口以上)水质达到Ⅱ类的目标,提出开展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农业面源的污染治理。为此,要在宁蒙河套、汾渭、青海湟水河和大通河、甘肃沿黄、中下游引黄灌区等区域实施农田退水污染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沟道、污水净塘、人工湿地等氮、磷高效生态拦截净化设施,加强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建立健全禽畜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推广科学施肥等清洁生产技术与先进适用装备,提高化肥、农药、饲料等投入品利用效率,推进农田残留地膜、农药化肥塑料包装等清理整治工作。
5 实施保护修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重要碳库,近30 年来,黄河流域土著珍稀鱼类资源减少六成,天然草地、湿地萎缩,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生态系统受损。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暖湿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天然的“本底”和“物种基因库”,但由于淡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和互花米草生物入侵等原因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损害。《意见》提出要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强化黄河河口综合治理。为此,要推进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因地制宜建设河湖生态缓冲带和人工湿地,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的保护与建设,促进水生态保护修复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6 建立健全政策,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为确保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落深落实。一是要健全中央和省级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制,加大专项督察巡查等工作力度。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行政、司法协同协作,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依法依规查处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及时发布典型案例。完善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机制,采取分析预警、调度通报、独立调查、跟踪督办等措施,推进黄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二是要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黄河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海洋、水流、耕地等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开展湟水河、渭河等重要支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定期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评估。加快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市场化交易,逐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的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需要聚焦攻坚目标、攻克重点难点领域、全面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才能促进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