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IP 视角下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复兴策略探讨

2023-01-08王伟武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通讯作者

建筑与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风貌历史传统

文/王伟武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副教授(通讯作者)

刘泠君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也随即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过去“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和过度房地产化的城市开发模式难以为继。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区域,见证着城市发展的变迁。存量发展时代下,街区文化活力的维持和复兴面临瓶颈,亟须新思维、新方法来寻求突破。如何在城市化发展中避免形成“千街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构建联系发挥其文化价值,是当前街区活力复兴值得深入探求的问题。为了宣扬城市的文化特征及形象,城市从“功能城市”转型为“文化城市”,文化IP 应运而生,它强调利用现代化技术在保护与发展良性共生的基础上延续文化生命力。文章将以南昌市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文化IP 的视角出发探寻街区活力复兴发展的新模式,为今后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及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设思路。

1 文化IP 植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必要性

IP 即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指权利人对其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1]。现如今,IP 泛指相关知识产权对不同媒介、平台、渠道相关产业链的使用进行授权,并允许进行多次元的创造,最大限度挖掘内涵,从而深化、创造价值的权利[2]。将IP 引入文化产业,使之具有高辨识性、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和长变现周期等特征[3],契合当今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文化IP 逐渐成为文化产品之间连接的文化桥梁,引领文化发展的关键要素[4],更是文化与群体之间产生的文化共鸣。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触发了诸多问题:现代化、商业化气息浓重,对地方文脉造成冲击,街区在商业利益的诱导下逐渐同质化[5];街区内建筑与周边风貌不协调,大拆大建现象仍然存在,与街区“原真性”原则相违背;公共空间“留不住人”,历史文化街区丧失活力;街区内外交通组织与配套服务设施待更新等。美国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凯文·林奇曾指出,成功的历史街区要引入新的因子,通过融合来提升价值,从而实现文脉的延承[6]。因此,文化IP 作为新的影响因子,与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一虚一实的新文化空间,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地文化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传承与更新。

2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策略

绳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元末至今经历了7 次重修,是南昌市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标志性古建筑。2011 年《南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明确将绳金塔街区规划为历史文化街区,以绳金塔和十字街为核心,是集中展现江西非遗美好生活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2.1 现状分析

2.1.1 区位概况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原豫章古城进贤门外。《南昌市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15—2020)》中以绳金塔景区及十字街两侧地块为界,划定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5.11 公顷,再向外50 ~80米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北至站前西路,西临前进路,东靠会堂东路西侧,南至前进支路北侧,保护范围面积为14.5 公顷[7]。

2.1.2 历史文化资源概况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包含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绳金塔)、3 条传统街巷(绳金塔街、金塔东街、十字街)、7 处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2 处推荐历史建筑(其中5 处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0 处传统风貌建筑和古树、门洞、牌坊等具有传统与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要素,还有6 处已登记的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绳金塔街区密切相关[8],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1.3 现状问题

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及相关文献分析,街区主要存在以下四类问题:

(1)同质化商业导致传统文化的人文性缺失,具有生活气息的市井文化逐渐被忽视,现代化的商业环境使得传统民俗活动被淡化[9]。街区文化的异化显示出文化冲击、千街一面、过度商业消费等现象。

(2)街区建筑面积约为30 万平方米,现状建筑类型较为复杂,包含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商住建筑和景区建筑四类,用地功能较杂乱,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建筑历史时期处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其余则在民国时期前后,为传统的赣派天井式民居[10],整个街区无法体现传统特色风貌。

(3)由于街区位于老城主干路旁,车流及人流量大,内部交通较混乱,人行流线被车行打断,部分传统街巷还存在人车混行的状态。并且,景区周边缺乏公共停车场地,路边车辆乱停乱放导致街道拥堵,游客体验感大大下降,人地关系被割裂。

(4)除绳金塔景区内的空间自成体系外,其余公共空间存在尺度不均衡、配套设施少、景观观赏性不佳等问题,无法开展有活力的文化活动,场所精神缺失。

2.2 文化活力复兴策略探析

结合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及不断更新的城市发展需求,将街区活力复兴策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取文化IP 元素,对街区内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并分类;第二阶段从街区业态、建筑风貌、传统街巷和公共空间四方面植入文化IP,针对性地提出活力复兴策略;第三阶段引导文化IP,为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2.1 提取“金塔”文化IP 元素

为保护绳金塔街区的“原真性”,文化IP 元素从地方文化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及制度资源中提取具有文化指代、符号象征的形式与内容而形成,一般有物质显性与精神隐性两种表现形式[2]。

在物质显性形式层面,绳金塔街区文化IP元素包含四种:街区内各类历史建筑(绳金塔、千佛殿、大成殿、古戏台、传统民居建筑等)的形、色、质皆可通过进一步的设计或开发形成实物类、图片类、文字类等不同视觉感官的素材,建立具有绳金塔特色的文化IP 元素资源库;以绳金塔街、金塔东街、十字街为核心的传统街巷作为原有城市脉络和居民生活的骨架,是街区发展新兴业态、活力复兴的重要载体;公共空间的氛围营造给人以不同感官的文化体验,有利于宣扬绳金塔传统文化;古树名木是见证历史文明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11]。

在精神隐性形式层面,街区文化IP 元素包含两种:民俗活动(剪纸、庙会、戏曲、七门风俗等)代表着一段时期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精神结晶,其具有传承性、广泛性和稳定性,是打造文化IP 的重要因子;以客观实在为中心构建的民间传说(三剑传奇、欧阳修登塔、拖雷擒贼等),寄寓着人们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有利于深刻理解传统文化。

2.2.2 植入“金塔”文化IP

基于上述相关文化IP 元素的提取,在保持原有历史文化街区主要风貌的前提下,从街区业态、建筑风貌、传统街巷和公共空间四方面进行植入,以期提高街区的空间功能共享能力,焕活传统文化。

(1)文化IP 植入街区业态

文化IP 的核心属性是内容和流量(粉丝)[3]。内容即绳金塔文化品牌的塑造,在历史建筑、民俗活动等基础上进行二次打造,衍生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和文化活动,借助网络媒体等多元渠道收获初级“粉丝”。街区内部新旧产业在此文化品牌的影响下,融合自身特色与现代化技术,推出“云游金塔”VR 体验、金塔小剧院、全息投影等新兴模式,不断扩大街区“粉丝”量级。游客与街区的关系不再是观看与被观看,而是通过文化IP 形成双向交流、互促发展的共赢关系,街区发展以此形成产业闭环并不断提升。

(2)文化IP 植入建筑风貌

提取江西赣派民居风格的平面肌理——半围合式、对称式、围合式三种,通过打断、错位、叠加等新建筑组合方式,增添文化IP 元素,统一整体建筑风貌。针对街区呈现出零散化和片段化的特点,以微更新的方式建立起不同建筑空间与文化表达的深层次联系,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建筑,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进行修复;对历史价值较低但具有保存意义的建筑,在修缮外部立面的基础上,内部空间采取IP 现代化升级处理;对现存质量不佳、风貌严重不符的建筑予以拆除,以留出空白建设用地,根据绳金塔传统文化进行再设计,植入“金塔”IP,为整个街区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3)文化IP 植入街巷空间

传统街巷承担着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功能。一方面,对绳金塔传统街巷进行梳理,提取特有文化资源打造一街一景,IP 的应用也需贯穿于各类配套服务设施的设计中,与整体风貌相一致。同时,每一条街巷信息可完整录入网络终端,建立实景模型,打造可查询建筑信息、历史信息、公共设施信息的2.5D 数字地图,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制定自己的游玩攻略,拥有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将原有人车混行的街巷进行分流,面对早晚高峰或者旅游淡旺季的交通潮汐,合理制定交通应对策略,营造良好的街巷氛围。运用智能监管平台,增加智慧交通引导设施,在保障行人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4)文化IP 植入公共空间

绳金塔街区所提供的单一公共空间形态与游客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多样性、多元化需求不协调,导致街区活力度下降。为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内物质空间环境的完整性和协调性,每处公共空间都应该跟随街区的整体风貌、历史文化特征而设计。借助“金塔”文化IP,增设“金塔广场”“十字记忆广场”“入口牌坊”等文化节点,促使公共空间与历史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成就。同时,提升周边绿化景观,形成既有宣传价值也有观赏性的高品质文化空间。

2.2.3 引导“金塔”文化IP

文化IP 与经济变化、区域变迁、技术改革和政府管理方式等诸多因素相关,即发展存在着不可预见性,因而需对各方参与者做进一步引导和管控。

(1)“自上而下”的规范化引导。文化IP作为城市文化新兴的发展模式,绳金塔街区目前缺少相对应的管理团队和政策。政府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及时补充相关条例、业态管控与秩序管理政策,将街区内的文化资源连点成线,以文化IP 贯穿于整体规划中,打造公众喜爱的文化展览、活动和文创产品,并在事件传播后通过社会反馈的信息积极开展互动,扩大社会影响力与文化宣传力度,谋求“金塔”文化IP 发展的最优解。

(2)“自下而上”的自发性引导。企业、居民和媒体等也是街区活力复兴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入驻企业抓住文化IP 的发展机遇,把握行业动态,树立“金塔”特色的文化品牌,居民自发性地维护街区的传统风貌,再辅以媒体宣传共同形成“自下而上”的推动力[11],不断完善文化IP 发展架构。

结语

如何表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与非物质层面信息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议题之一。文章在调研绳金塔街区与分析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IP 植入街区的发展策略,以一种更利于广大民众接受的方式宣扬街区文化,有效扩大街区内涵的传承主体。基于文化IP 的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创意性、延展性和大众性,不仅能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下树立鲜明的个性品牌,更能促进街区实现自我转型和活化发展,从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技术文明结合的新形式,达到活态传承的目的。

猜你喜欢

风貌历史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新历史
库车城市风貌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