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党建创新分析
2023-01-08邹琴
邹 琴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高职教育由于人才培养方向影响,其需要将市场就业作为核心教学理念,结合服务宗旨内容,为社会培养适应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应用型人才。此类教育模式所具有的特殊性,促使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类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党建创新方向,为后续改变相关应用方案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在校企深度合作框架下,对党建创新工作进行探究,能够明确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党建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因此,要重视相关内容,确保党建创新能够在理想的条件下展开,为学生的思想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一、传统高职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简析
(一)时间与空间限制问题
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属于日常工作类型,其主要针对学生与职工的思想展开建设,确保他们能够紧跟党的领导,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传统党建机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容易导致执行效果受到影响,不利于党建效果的提升。常规情况下,高职院校申请入党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与考察,才能够成为重点发展对象,至次年吸纳为预备党员,在第三年转正。这一流程耗时较长,同时需要在程序与条件齐备的情况下才能够正常执行。在高职校企合作发展背景下,学期分配方案预留给学生的自由时间较少,在校时长也明显缩短[1]。同时,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处于分散性高、流动性大的状态,对于党建工作的执行造成了一些困难,无法保障针对性培养与跟踪考察效果。此外,高职学生校企合作主要与社会民营或中小型企业签订合同。这些企业由于自身规模限制或其他影响因素,内部党支部通常体系健全性不足。一部分企业甚至没有设置党支部,导致党建工作实质上出现了流于表面的问题,无法对学生展开行为教育与价值观引导。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党建活动处于时间、空间层面受限的状态,即使按照正常流程执行也存在大量隐患问题,无法有效贯彻落实党建工作的方针。
(二)现实条件影响问题
在传统高职院校党建活动中,其工作流程经常会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出现各式各样的负面问题。例如,高职院校需要从教学内容组成与课程体系规划方面入手,确保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就业状态,并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探索未来可能遭遇的挑战,提前建立人才培养体系[2]。在这一过程中,党组织能够参与的环节相对较少,同时与高职教育人员的合作途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处于基层建设压力较大、党务组织力量较弱的局面,对于现实条件的负面影响处理能力差,无法灵活调整相关对策。此外,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往往更早接触社会环境,环境内存在的资本问题、信息问题、竞争问题都会对学生的认知造成显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党建活动拘泥于校内环境的问题便会凸显,容易导致学生认同度大幅下降,无法有效发挥思想引导效果,进而削弱党组织在校内的支持度与信任度。因此,需要重视高职党建活动所面临的现实因素挑战,确保相关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二、基于校企合作创新高职党建的意义探析
(一)有利于落实内涵建设工作
在全新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着变革挑战。其需要应对竞争逐渐激烈化的人才培养市场,同时也需要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变革问题,因此需要重视相关体制革新工作,确保工作落实能够符合现实条件,避免出现与实际情况脱节的负面问题。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对党建工作进行全面革新,有利于贯彻落实内涵建设需求,使人才培养模式执行质量与效率得到跨越式提升。从传统体系角度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所执行的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企业提供场所与岗位的状态。这种单一执行模式不利于内涵建设工作的落实,因此需要将其拓展至其它领域。通过将党建活动与校企合作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关制度化程度,使党建可以将校企合作作为创新突破口,解决当前存在的局限性问题,从根源层面提高党建针对性与执行效果,为高职院校未来内涵发展提供重要途径。
(二)有利于间接促进企业党组织力量提升
通过将党建活动与校企合作框架相结合,充分落实创新需求,能够使社会企业的文化得到间接影响,推动相关建设与发展活动落实。根据党组织发展指引,未来工作应当从强化与改进非公有制党建入手,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范围与活动范围,使党员管理与职工引进工作能够得到显著强化[3]。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党建工作的创新属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属于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强化实习效果,促使企业能够推动文化建设工作,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党建活动的创新,并将校企合作框架进行灵活改进。部分社会企业存在党组织力量薄弱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可以优化组织内部对于活动的执行流程,实现推动企业党建发展的目标,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党组织力量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强化党建全面性
高职学生对于党组织的重视程度取决于院校党建工作的质量,通过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创设相关体系,能够使党建的全面性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相关活动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强化培养与落实效果。在传统工作模式下,党建往往无法覆盖高职院校培养流程的各个环节,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思想松懈的问题,削弱党建工作质量。因此,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建立党建工作体系,可以使相关工作在实习阶段也能够全面覆盖,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为后续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三、基于校企合作创新高职党建的策略途径研究
(一)革新传统应用理念
基于校企合作针对党建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从革新工作理念入手,确保党建工作能够贯彻落实,使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在此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需要平衡各种因素,将职业技能、实践技能的培养资源调整至党组织建设与思想引导方面。通过均衡分配相关资源,革新工作理念,可以使高职党建与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作用,为学生的思想建设夯实基础条件[4]。同时,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党建工作对于学生个体素养的重要影响,通过将相关活动与职业经验、技能竞争力相结合,可以提高党建活动与校企合作的融合质量,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凸显高职教学特色,为后续学生发展提供重要指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从工作理念入手,采取革新措施开展党建活动,使相关资源得到均衡分配,为未来进一步开展党建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二)重视组织建设与管理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上文中已经有所阐述,包括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现实条件因素影响等。为解决相关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对党组织开展革新建设活动,使党员的教育管理质量得到提升。在这一阶段,高职院校需要从顶岗实习阶段入手,提高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建设与管理力度。通过此类方式,使校企合作框架下的双方主体影响力得到强化,进一步提高执行管理的积极程度,使党务工作能够与企业运营相互结合,为校企合作体系的落实提供重要条件。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条件,对党组织的建设方向进行灵活调整,使其能够覆盖与企业合作教学的各个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与管理制度,提高培养质量。这一流程内,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置合作党支部的形式,使其能够针对全流程进行综合管理与统筹规划。同时,还可以破除高职院校内存在的界限问题,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引导,进一步提高党建质量与效率。针对一部分未设置党支部或党支部力量薄弱的企业,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区域划分需求,设置党员服务站或示范岗等应用体系,使相关教育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增加,提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的党建引导力度,显著强化活动开展效果。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在双师型理念指导下,通过整合党建创新模式等途径,实现教师与学生一体化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后续合作平台的建设夯实基础。针对组织健全且学生党员多的实习社会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党委等方式,对校企合作框架下存在的党建项目进行科学规划,提高指导效果与质量,为后续开展相关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三)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
党建工作在校企合作框架下进行革新,需要从工作载体角度入手,尽可能创新基础应用方式,使党建活动的开展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手机终端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从各个角度对校企合作框架内的党建活动进行革新,使虚拟化空间与现实工作能够紧密连接,提高学生在实习阶段接受党建引导的可靠性与时效性。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还需要对校企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并构建相关应用平台,使党建活动的载体能够得到充分拓展。例如,应用微信或QQ群等方式,以一对多开展党建工作,使学生能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高效参与党建活动[5]。
(四)创新应用机制并打造可靠平台
在校企合作框架内,高职院校需要重点革新管理应用机制,使党建活动能够在双向互联平台层面得到科学构建,进一步提高整体活动效果与引导质量。在这一过程中,院校需要从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宣传工作,使党建活动能够与校企合作实现紧密结合。同时,还应当选拔基础素养优秀的学生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对象,通过定期交流与审查方式,使学生在校企合作流程中得到科学统筹协调,尽快完成党建活动程序,使工作效率能够显著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将企业业务技能与职业精神相关内容整合至党建流程内,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力度,并落实阶段性评价、综合鉴定理念,对积极参与党建的学生给予应有的表彰。同时,还可以尝试管理职务下方等措施,使学生能够参与至党建管理活动内,激发个体积极性,在校企合作框架下探索灵活联动方式。
(五)注重素养与技能提高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创新党建工作,应当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并将专业技能培训与相关流程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党建开展质量,使学校能够与企业实现理想合作目标。在实践流程中,院校可以通过实习岗位外派或技能导师入驻校园等方式,使校企合作程度能够显著加深,为学生爱国情怀与工匠意识的养成提供重要支持。同时,还应当将政治素养建设作为基础目标,对党建活动体系进行科学建设,利用校企合作讲学平台等创新措施,使学生对于党建工作的认知能够得到有效拓展,开拓学生视野,为其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夯实基础条件。通过采取全新措施将政治素养培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解决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局限问题。因此,需要重视政治素养培育工作,并致力于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与党建活动的融合,为后续在校企合作框架下进一步开展相关活动提供支持。
(六)丰富基础内容促进融合进程
为进一步革新校企融合背景下的党建工作,高职院校可以从丰富文化内容角度入手,通过落实多种引导类型,使党建工作能够在企业环境内部发挥影响功效,提高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培育效果。例如,可以通过校企支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比拼大赛、团建工作、沟通交流会议等[6]。通过此类形式,使文娱内容能够有效传递至企业环境内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与实践机会,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程度,使党建开展形式得到科学拓展。在该流程内,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入特殊管控机制,使实践活动流程能够得到正确引导,提高党建思维建设活动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相关项目夯实基础条件。
(七)强化工作机制革新力度
传统的工作机制实质上已经无法满足校企合作框架内的党建需求,因此需要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创新,确保工作机制能够符合新的背景条件,进一步提高实施效果。例如,“双师型”教师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支持程度已经出现疲态。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相关理念范围,使教师能够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发挥更多作用,强化整体工作机制可靠性,有效扩大党建活动范围。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督促教师注重党建开展效果,并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充分落实工作机制规划与指引流程,保证学生能够接受正确引导[7]。同时,还需要从工作机制改革角度出发,对相关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使其能够在校企合作环境下发挥正确影响作用,为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条件。
(八)重视党建与职工实际状态的联系紧密性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党建工作与企业职工的联系紧密度会直接影响实际开展效果。因此,为革新党建体系,院校与企业应当深度合作,从职工角度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开展党建工作的全新途径,确保其能够真正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整体思想建设与引导效果,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强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能力[8]。在这一流程中,党建团队需要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从根源因素判断学生可能产生的思想变化。通过此类形式,能够使校企合作在表面与深层基础上得到充分强化,有利于改革执行流程,对于落实校企合作背景与创新需求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的高职党建工作创新,应当重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使党建活动能够全方位覆盖,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影响力,为未来人才培养工作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