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执法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研究

2023-01-08倪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单位环境

倪震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1 引言

审计执法环境是指围绕审计执法行为所形成的促进和制约经济、社会等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在这一环境当中,具体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审计人员在按照规定执法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二是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审计执法而言是否具备一定的保障或限制作用[1]。审计执法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改变,经济审计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针对审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以改善审计执法环境。

2 影响审计执法环境的因素

2.1 经济因素

在开展审计执法工作时,合理的执法能够推动国家财税体制的创新,也对于强化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当前审计执法环境中存在众多影响因素,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审计各项职能作用的发挥,并阻碍了审计事业发展的脚步。审计执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出现的产物之一,因此,其环境的发展也同样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审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变化中,经济因素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审计执法的要求力度不断增加[2]。同时,随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升,国有经济的发展集中表现在维系国计民生的各个重要部门和行业,这种变化使得审计执法的范围、内容逐渐发生改变,影响着整个环境。同时,当前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变得更加灵活,自主性也得到逐步提升,这一变化使得审计执法的难度进一步提升[3]。除此之外,经济管理的秩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审计执法的难度和力度。当前,由于经济管理相对松弛,虚盈实亏现象成为经济领域常见的问题之一,使得审计对象的账目合规和合法性的界定难度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审计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制约审计执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审计过程中引入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处于落后水平。当前,信息化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快速发展,使得各类政务工程的电子化程度不断加深,审计单位逐步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所执行的工作不再仅仅是面对传统认知领域中的账本信息,其工作中出现了无形状态的数字化信息。与此同时,用于计量电子信息的软件与处理工具也越来越丰富,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如果不在此过程中进行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改进,审计工作将在社会中呈现一种滞后发展的态势[4]。第二,我国现有的审计环境建设仍不够理想。例如,我国审计单位内现有的技术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职业认知不准确,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信息失真等问题。

2.3 体制因素

国家审计工作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是否完善。所有的权力与制度均是建立在政治平衡基础之上的,不同的体制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而在不同体制的影响下,社会审计行为的标准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社会审计体制的表现形式被划分为4 种,分别为立法型审计、司法型审计、行政型审计与独立型审计。第一种审计形式主要由地方立法机构执行,通过组织会议并发布报告的方式,进行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集中管理。第二种形式是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司法部门,相关参与人员在此过程中都具有司法权力。第三种形式的发生场所为地方政府,由政府等行政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审计工作。第四种行为通常发生在议会、司法机构等部门之外的场所。在审计过程中,通常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审计方式。

3 审计执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3.1 审计执法管理体制与社会改革需求不匹配

我国经济市场内现有的审计执法体制是根据特定时期(计划经济时期)的情况所决定与建设的,在此种环境下,大部分审计机构在执法中采用“双领导”机制,尽管此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社会法治问题的优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产业格局的变动,此种模式的局限性也愈发凸显。例如,地方审计机构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与指示下开展审计执法工作,被约束对象会通过不正当方式对审计行为进行干预,而由于审计工作的“双领导”模式,导致审计执法工作的实施难以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客观性与独立性,也极易在审计工作中出现事故,从而对标准化工作的有序执行造成阻碍。

3.2 审计执法体系不完善

无论何种形式的执法行为或审计工作,都需要完善的社会法律体系作为支撑,以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但目前只有部分文件可作为执法的参照依据,缺少更新、更细的审计准则作为执行工作的约束。法律制度无法实时跟进审计工作的开展,导致行政解释工作存在疏漏,最终对审计执法工作造成负面影响[5]。除此之外,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中涉及的处罚项目与处罚标准仍不够具体,执法体系存在漏洞,无法在执法过程中形成强有力的指引与约束,最终导致执法工作困难重重。

3.3 审计执法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

审计工作是一项理论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将此项工作与标准的审计知识体系建立联系,明确所有在审计工作中的执法行为都应当有理论作为指导,并通过对审计项目的不断实践,完善审计流程及审计工作内容。然而,基于审计工作实践的现状可知,部分与之相关的工作在实施中存在漏洞,不仅社会科研成果的更新无法紧随社会发展的进度,同时,审计实践也缺乏理论内容作为支撑,导致审计工作缺少正规化的执行标准。因此,注重审计执法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十分关键。

4 应对措施

4.1 提升社会对审计执法的认可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审计执法环境的优化,相关单位应在相关工作实施前,在社会群体中推进审计执法普及工作,以此种方式提高社会大众对相关工作的认可度。在此过程中,审计执法单位应当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强化全民的法治意识,努力在社会内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文化宣传氛围,并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将宣传工作从多渠道、多角度落实,在社会内形成一个全新理解、全民支持、全民重视、主动自觉接受审计的良好局面。例如,可在宣传工作中使用网络媒体,通过微信小程序、短视频平台、审计法律讲坛、线上大型活动、社会文化宣传等途径,加强对执法内容与标准化执法流程的宣传,使更多群体认识到审计执法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地方政府在具体工作中也可以积极对此方面的知识进行适时引导与合理化指示,使更多群体了解规范化执法对于优化其生存与生活环境、推进现代化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审计工作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另外,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宣传工作的实际进展,定期采用公开的方式在组织群体中举行审计听证会议,并在会议中听取基层群体与大众对审计工作实施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解决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细微问题。在必要情况下,可借助媒体舆论进行引导,定期进行审计执法中的个案宣传,在真正意义上做好审计执法的“三全”,使审计工作在社会群体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4.2 创新审计管理体系

在大众树立对审计执法工作的正确认知后,应当从审计管理体系建设入手,通过管理体系的创新,实现审计的优化与规范化。例如,在现有的管理体制约束下,应加大力度推行审计派出制度,由具有执法权力的工作单位对财政支出较大的部门进行审计监督,并鼓励地方基层工作人员参与审计监督。当然,也要允许地方群众与社会基层代表参与此项工作,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化与公平化。

在此基础上,明确审计管理是保障社会协同发展的生命线,要做到对审计工作的垂直化管理。同时,在各级常务委员会中下设监管部门,审计监督代表可由公开听证会议协同组织,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审计工作并优化审计效果[6]。此外,实行层次化管理体制,保证审计管理工作中的体制管理、经费管理、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高度独立,确保监督工作在实施中可以达到既定的效果。综上所述,通过对管理体系中各项人员权力、职责、义务的优化,能够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审计管理体制配置科学、结构合理、权力优化分配的目标。

4.3 构建相关部门联动机制

除上述措施外,可在落实审计执法工作时构建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使更多群体参与到审计执法工作当中,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与秩序性。在现有的审计法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在落实审计工作或执行审计核查项目时,参与机关或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保障社会经济秩序,加强社会廉政风气建设,落实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发展。因此,应尽快建立一个公安、监察、检察等多部门联合的执法介入机制,确保不同参与部门在审计执法工作中保持联动性,并发挥不同部门在调查、取证、询问工作中的职责优势,形成一种联动合力。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线索,需要在不同部门中进行资源共享,找准办案与督查工作的最佳时期,确保审计执法工作的实施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从而提高经济类案件的执行效率与执行质量。此外,社会中其他工作单位(部门)在发展经营过程中,一旦发现与审计相关的问题,也可通过与参与方直接联系的方式,进行社会资源的交换。

4.4 融合审计执法理论与实践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是做好审计执法的首要工作,也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满足这一需求,应当将审计执法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对我国审计执法环境的优化。一方面,应当允许多方主体参与审计执法工作,确保沟通渠道通畅;另一方面,要适当公开审计信息,确保审计信息的流通。

审计信息的公开、流通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完善,多部门可以对相关信息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丰富审计工作的理论框架,再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现有国情,进行审计指导模式的创新。具体而言,可在审计单位内建立一个专门的意见反馈接收部门,负责收集审计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创新指导理论等,以此指导我国审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4.5 净化会计行为环境

除上述措施外,应当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净化审计过程中会计单位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审计单位最终输出的会计信息具有绝对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在此过程中,应明确在审计中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仅是会计人员追求个体利益所致,更是由会计产权不明、执法行为不严谨、参与人员综合素质低下所致。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解决市场内现存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改善并优化审计行业执法环境。在必要情况下,应进行审计作业环境的严查,深度挖掘有关单位中的会计信息造假人员,对其进行处罚,并校正此种行为。同时,将新会计准则中提出的内容作为参照,通过对现有文件的深度解读,将审计监督工作与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对审计单位道德与法治的建设。根据审计单位的规模与实际需求,由管理人员与执行董事会制定一套针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准则,将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一并纳入年终个人考核与年终奖发放评定,通过此种方式,及时掌握审计单位会计人员在工作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实现对个人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强化。此外,应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责,建立针对财务审计信息公平性与公正性的监督机制。将审理完成的项目与相关信息公示,接受社会群体与行政单位的监督,形成一种社会各单位合力监督的良好局面。总之,要全面落实此项工作,不仅需要会计人员积极配合单位的工作,更要求个人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约束机制,并将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化技术引入,联合多种技术协同助力审计工作。将规范个人行为、树立个人正确认知,作为相关工作的前提条件,保证执法环境的公正、公平与透明。此外,还需要将标准的审计信息按照预设格式存储在公共终端,便于后期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对审计成果进行实时调度。以有效解决执法环境中的各种问题,保证审计执法行为的顺利实施。

5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当下的审计执法环境任重而道远,其中,审计执法管理体制不健全、审计执法体系不完善、审计执法工作理论研究不到位都是阻碍因素。为促进审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针对审计执法环境中的现存问题展开了分析,并在阐明关键影响因素后,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完善审计执法环境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单位环境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填单位 要推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