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管理的风险控制对策探究
2023-01-08胡艺达
胡艺达
(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M13 9PL)
1 引言
现阶段的国内市场大环境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条件。但是,在市场大环境中,也存在很多影响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及不确定因素,这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基于此,企业为了保证自身发展的持续性,必须强化对内部每个环节运行情况的管理,有效控制可能对企业发展构成威胁的风险因素,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企业落实完善与科学的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措施,既能对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起到规范作用,还能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的发生率,确保企业处于良好的经营轨道,促进经营效率及经营质量稳步提升。
2 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2.1 含义
企业经济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企业只要组织开展经济活动,就会涉及经营计划、组织、协调、实施、风险管理等环节,实现各个环节的互相配合、有效衔接,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障企业稳健发展。如今,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与此同时,通过长期的发展和经验的总结,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企业为实现现代化发展,必须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同时,在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质量及发展速度的提升提供保障。在经济管理模式下,企业为满足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自身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应在分析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抓住发展机遇,制定与市场发展特点保持一致性且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有效措施,既让企业对其内部、外部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又促进企业利用更短的时间实现经济管理目标。
2.2 特点
2.2.1 综合管理特点
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价值导向来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在分析评价企业经营价值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与部署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与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企业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与企业管理的综合性特点相一致。
2.2.2 联系性强特点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得到企业各部门的配合,联系性特征十分明显。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管理企业的资金,这就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之间的联系。在具体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对资金实施管理,但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与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程度具有极强的联系性,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紧密联系,确保企业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更加合理。经济管理的高度关联性,保障了各部门之间运转的有序性、正确性,同时,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必然会和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产生联系,在业务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信息,均能对企业的经济情况进行反映,这也是企业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明确自身的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明确的过程,需要得到企业各个部门的支持。因此,企业经济管理行为虽然是独立存在的,但企业其他活动的开展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2.3 价值
第一,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我国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现有的企业管理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与漏洞,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在经济管理中,并未将其与其他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的关联,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受到影响。企业在对经济管理价值形成正确、深刻认识的前提下,只有基于经济管理目标针对性地优化、完善、创新各项管理机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助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通过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企业能够发现自身在运营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对各项管理机制进行调整,使经过补充、完善与创新的内部管理机制契合实际、行之有效[1]。
第二,提升企业经营生产的活力。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中,企业要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工作,在对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有人性化、柔性化特征的管理制度。企业只有对员工的实际经济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合理设置员工薪酬标准与激励措施,满足员工的需求,才能让员工将全部精力投入日常工作之中。此外,企业要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进行紧密联系,这既能让员工获得更强的信任感、归属感,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失,也能让员工主动为企业贡献更多的价值,不断提升经营生产的活力,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提升企业经营发展决策的科学性。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企业参与投融资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基于此,企业决策的数量随之增多,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自身决策决议的能力,确保每一次的决策方案都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一直以来,企业的决策管理主要针对投融资项目,基本围绕企业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展开,落实经过改进与创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规避决策风险。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成本、产品的研发生产、市场营销等进行全面分析,借助充分的经济管理数据为决策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持,使得决策方案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可行性[2]。
3 企业经济管理存在风险的原因
3.1 经济管理理念滞后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获得了持续发展的机会与空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强化自身的内控管理,同时,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才能保持竞争优势。现阶段,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未突破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管理者和员工的经济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指导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影响了企业发展的速度。例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琐碎的数据,而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只关注表面化管理,经济管理人员的认识不准确、不全面,未能对琐碎数据进行统一收集、管理和分析,同时,忽视了现代化理念和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很多数据未能发挥其优化方案的作用,这极易导致经济管理面临很多风险,不利于企业获得持续性发展。
3.2 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形成独特的经营规律,为其管理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企业中不同部门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企业现行的经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管理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不足。例如,企业在开展新的经营业务之前,由于管理体系的缺失,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未进行全面分析,也没有全面了解市场走向,这就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低下,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难以从经济方面支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3]。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及合理的管理模式,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低下,均会引发各种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问题,限制企业的持续发展。
3.3 预算管理不到位
在经济管理中预算管理对企业运营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较大,同时,充足的资金是支持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科学调整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投入情况,避免企业资金的浪费,为各项资金的科学使用提供保障。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并未认识到经济管理中成本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根据成本预算管理的要求制定科学、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这种忽视细节内容,只是粗略计算企业各环节的成本投放量的预算管理模式,极易导致后期资金需求量大、预期标准与实际支出之间出现巨大差距的局面。在经济管理中预算管理的不到位,将直接影响企业后续运营工作的开展,企业经济管理将陷入混乱局面,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难以实现。
3.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构建严谨和恰当的监管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极易被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进而出现不同类型的经济管理风险与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未按照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要求,对经济管理的内容、方法以及流程进行科学、适当的调整,进而导致经济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不足,使得企业财务经济数据与其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存在差异,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和企业长效发展的需要。
4 企业控制经济管理风险的对策
4.1 更新经济管理理念
在新时期,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新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层出不穷,所以企业管理者要在审视自身管理理念的合理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以适应时代发展。企业在实施经济管理工作之前,必须保证企业领导者拥有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理念,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与当前市场发展需要相一致。首先,重视针对财务人员思想意识的引导工作,更新所有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次,指导员工借助各种先进的技术及工具,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及现代化水平,对企业每项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充分、及时、全面的掌握。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管控资金的运行,保证企业资金得到科学、合理、高效的使用。最后,企业财务部门要重视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琐碎数据的整合,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情况可以通过数据信息进行展示和反映,让企业管理者更直观、更充分地了解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同时,帮助企业领导者科学地制定和调整发展路线[4]。
4.2 完善经济管理体系
现阶段,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不够合理和完善,不利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优化经济管理模式,创建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企业开展经济管理活动时,要站在全局角度,对工作计划进行全面、详细的制定,确保每一项经济管理指标都能得到细化处理。企业要根据经济管理体系,对每个部门下发相应的工作任务。为保证经济管理目标的完成质量,企业要安排专人跟进。在完善经济管理体系时,在实践过程中细化经济管理目标,可以让所有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激发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发现各种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为企业的安全、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企业要重视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追踪调查企业的业务进展情况。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要借助内控管理体系及内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在分析问题时,需要提高针对性与独立性,对此,企业可以组建独立的调查小组,调查总结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情况,企业管理者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处理进而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其中,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企业经济管理风险的复杂程度较高,这要求企业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及时识别并控制风险。
4.3 加强预算管理
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企业要营造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氛围,创建预算管理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普及、强化预算管理知识。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内部培训机制,鼓励各层级的领导及员工参与其中,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预算意识,保障企业预算管理的高质量开展。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企业要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宣传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的方式,有效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还需要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财务部门要强化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构建良好的协作关系[5],从而帮助财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业务人员工作的具体内容,同时,让业务人员更深入地了解预算管理的流程以及预算管理的方式。基于此,企业财务部门可以编制更加准确的预算方案,对企业成本的管控具有重要价值。
4.4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当前,企业需要对自身经营状况和市场整体环境进行分析和判断,挖掘经济管理工作中潜在的各类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强经济监督和管理是重要手段。企业要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周密的监督方案,并在经济管理中贯彻落实。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都要严格遵循制度准则的要求,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减少违规现象的出现[6]。相关人员在经济管理实践中,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监督机制进行调整,特别是关于成本费用的监管,避免企业出现经济管理风险。
5 结语
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要求企业及时把握各种机遇,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提升自身对经济管理风险的管控能力。企业要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情况下,制定出具有科学性的风险控制策略,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降低风险因素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