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背景下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

2023-01-08叶小波

智库时代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点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叶小波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一、引言

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推动国家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特别是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经过不懈努力,高职院校最终完成116万的扩招招生人数,圆满完成招生任务。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 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 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2]。为主动适应高职扩招后生源多元化、发展需求多样化对高职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保障质量型扩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从系统开展学情分析、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严格教育教学管理等10大方面对高职扩招教育教学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

高职扩招把对稳定就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职扩招为高职院校的在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教学体系等方面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高职扩招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对于高职院校,意味着必须跳出传统的办学模式,敏锐地针对社会发展变化做出反应,促使高职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培养相匹配的亟需职业人才。高职扩招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生源结构变化、教学组织方式变化等,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考验,质量型扩招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管理方式、考核办法、质量评价等各个方面务必做出应变,如何在高职扩招背景下,保证扩招教学质量成为各高职院校亟需研究和探讨的迫切问题,也是需要研究的主要痛点、难点和改革方向。

二、高职扩招的研究现状

自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人行动计划后,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各省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也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经过两年多的高职扩招工作实施及探索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知网搜索,关于高职扩招相关文献众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关于对高职扩招的政策解读。马树超、匡瑛等人认为高职扩招是解决国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有效办法,既能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又能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为新型的普及化教育,有效惠及更多需求者[3];本次扩招最想解决的并非是教育内部的升学问题或是生源问题,而是更为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需求问题,即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扩招的内涵是为了将劳动力有效的转换为优质的人力资源,同时以高职扩招作为支点,重在推动高职院校走“办适合的教育”之路[4]。第二,关于高职扩招现实困境的研究。韦庆昱、姜庆华等人认为高职扩招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但它面临着生源哪里来、资源谁来投、人才如何育、就业如何导等四个方面的困惑并亟待解决[5]。同时提出了扩招生源报考积极性不高与录取标准多样化,师资短缺、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单一与就业指导不够精准等问题。第三,关于高职扩招问题的应对策略。吴纬地等人认为高职扩招正在推动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从封闭式走向开放,要确保质量型扩招,需要转变办学模式,完善多元化、开放化的办学制度体系,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淡化专业对口思维,拓宽专业覆盖领域,注重学习者的终身学习需求,提升学习者的通用技能及综合素质[6]。综合知网的相关文献可见,多数学者从宏观方面对高职扩招进行政策解读、现实问题分析、对策研究等。但对于高职扩招面临的众多合作办学点、多元化生源如何管理、如何教学、如何保障教学质量等微观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从高职扩招背景下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方面进行研究。

三、高职扩招教学管理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为确保高职扩招教育教学质量,《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职院校针对扩招生源种类多样,做到坚持标准不降,多样化教学,因材施教,做好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但由于生源结构的特殊性以及高职院校的资源局限性等情况,高职扩招教育在教学管理与运行方面仍存在学情分析不足、教学组织不严谨、监督不到位等现象。

(一)学情分析不足

高职扩招招生对象主要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社会人员,与高职院校以往常规招生对象有着较大差别。高职院校以往的人才培养对象多为刚刚毕业的高中生及中职生,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多为一片空白,而高职扩招学生多为在职在岗员工,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该类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还需要工作甚至照顾家庭。针对高职扩招的招生群体,用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显然不符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如何做好对该类人员的学历提升培养,需要高职院校开展细致的学情分析。然而,由于惯性思维以及资源有限等原因,高职院校容易按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扩招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对该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工作年限、年龄阶层、家庭负担等问题缺少必要的分析,难于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组织松散

由于高职扩招学生多为在职在岗人员,且分布在各地市,难于集中到高职院校统一进行教学。因此,部分高职院校与社会相关教育机构合作,将教学场所安排于中职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等校外教学点,教学组织形式以高职院校统筹,教学点负责具体实施的方式开展。高职扩招涉及的校外教学点众多,教学点性质、硬件基础、师资力量、重视程度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学点在试点探索开展高职教育的前期,虽然由高职院校统一指导与协调,但在教学运行过程中教学组织随意,不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不按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开展课堂教学等现象仍较常见,高职扩招背景下如何管理校外教学点、监督教学点日常教学运行成为一大难题。因此规范校外教学点教学管理与运行,对于生源基础差、生源类型多样、教学点教学管理经验不足的高职扩招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模式创新不足

为了便于高职扩招学生兼顾工作、家庭、学习,大部分高职院校将高职扩招班级的课程开设在周末或晚上进行,同时将一半以上的课程通过网络形式授课。虽然这种授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高职扩招学生的上课时间受限问题,但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仍采用原有模式,课程结构也与常规在校生类似。对于该类在岗职工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课程相关内容,是否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系统性的学习,这一方面考虑仍较为欠缺,更难能做到基于该类学习者的需求重组课程结构,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模块化、微视频化等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性需求。

(四)教学质量监督不到位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合作的校外教学点分布地市较多、较广,虽然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由高职院校统一发号施令,但教学具体实施仍由教学点承担主要任务。教学点教师聘请、课堂教学组织、作业批改、课程考核、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仍由教学点主要参与,高职院校现有的人力以及运行状况难于对校外教学点做到全面细致的实时实地管理与监督。因此,高职扩招教学质量好坏,更关键取决于教学点的责任心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能力。如何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督与指导监督将是高职扩招的一大难点及重点,亟需各行政部门及高职院校深入探讨及实践。

四、高职扩招教学管理与运行建议策略

高职扩招给高职教育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也对高职院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完成高职扩招工作任务,努力推进高职教育的多元化、社会化发展,既需要有完善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有高职院校的层层落实,特别是在教学管理与运行的具体工作事项中,需要创新机制,顺应历史发展要求。

(一)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落实工作任务

由于高职扩招的学生多为校外学生,对于学生管理、教学等工作必然存在一定难度和复杂度,因此,要想保证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必然需要有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为做好高职扩招相关工作,高职院校可成立专门的高职扩招管理科室,由科室相关人员专职负责高职扩招工作,避免出现高职扩招工作多头对接导致无头对接、工作互相推诿等现象。特别对于有多个校外教学点的高职院校,高职扩招管理科室有助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协调、落实、反馈。高职扩招管理科室应贯穿于高职扩招招生考试、入学前学情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运行、日常管理、质量监督、课程考核与毕业审查等各个工作环节,促进各教学点与高职院校的有效、实时沟通,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二级院系联动完成高职扩招学生管理、教学等工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高质量人才培养。

(二)探索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学习积累与转换

鉴于高职扩招学生边工作边学习等特征,高职院校需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线上教学资源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课程内容模块化,课件微视频化以适应高职扩招学生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特点,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片段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高职扩招学生在入学前大部分已经参加工作,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的积累,甚至有些学生在某些工种或工作岗位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已超过学校个别课堂所授予的知识。基于此,针对高职扩招的学生的特殊性,在课程考核、毕业审核中不可简单的按常规在校生的那套管理办法来执行,可适当提高课程考核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增加工作实践情况、经验积累分享等不同的考核要素。完善学分积累和转换相应规章制度,允许学生将已获得的资格证书、发表的论文、取得的发明专利等各项成果置换相应课程学分,避免学生重复学习,减轻学生的工作、学习压力。

(三)创新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面对高职扩招存在教学点教学的现状,要保证高职扩招教学质量,针对各教学点的教学管理与运行的规范化管理是必要条件。如何保证各教学点按高职院校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将是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一方面能反映各教学点在教学管理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优点,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督促各教学点严格按照高职院校的要求执行教学管理等工作。有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需要有精准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为前提,鉴于高职扩招学生的学习特殊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线上教学方法掌握程度、课程教学模块化情况、课件微视频化、课后线上辅导质量等方面的比重,推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及便利性。

(四)搭建教学管理辅助平台,促进实时过程监督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高职扩招合作的教学点较多,且很多教学点首次参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工作较为陌生,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协同培养过程中,逐步明确教学点的教学管理与运行各项工作的规范、流程,根据工作规范与流程指导教学点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为确保教学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通过搭建教学管理辅助平台提升教学过程监督的信息化水平,有助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辅助平台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点的教学运行现状以及高职院校期望在教学点教学管理过程中达到的深度,广度,综合考虑设计一套能实时、有效管理及监控教学点教学管理与运行的平台,注重管理平台的可操作性及便捷性,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达到帮助高职院校对教学点进行实时、便捷、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五)强化校园文化熏陶,培育工匠精神

高职扩招学生课程大部分安排于周末进行,为方便学生上课,上课地点一般也就近安排于教学点或企业等场所,学生很少进入高职院校校园参加学习,与学校联系甚少,更没有太多机会能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缺乏校园文化的熏陶,对母校的认同感及归属感不言而喻。为了让高职扩招学生感受其存在感,时刻谨记自己大学生的身份,提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职院校应做好高职扩招学生的开学典礼、运动会、座谈会、总结会等各项教学、文体活动,增强学生与学校的文化联结。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统筹推进“三全育人”改革,将专业精神、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等融入到教学管理、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

五、结语

高职扩招是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高职扩招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的多样化等特点,对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教学服务、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如何确保高职扩招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升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化水平等才能牢牢把握机遇,推动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职业教育新时代书写新篇章。

猜你喜欢

教学点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