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团为载体的基层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研究*

2023-01-08诸葛长华张恩生李权范柯

智库时代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支部师生

诸葛长华 张恩生 李权 范柯

(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加强基层党建关系到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响应各项政策号召方面的作用。在新时代,只有不断提高基层党建方面的工作热情,加强工作建设,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为我党持续提供新鲜活力,促进党的全面发展,为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更强力的保障;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健康发展,可以增强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同时可以为我党提供持久稳定的战斗力。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现状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进行党建设的最基础单位,为党的建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高校党支部的架构大多以党员的身份进行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党支部,如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教师党员中还根据其工作性质不同,分为专任教师党员、机关教工党员等[2]。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建设的最基础战斗堡垒,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并带领广大师生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党在建设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随着高校的不断增多、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规模和体量不断扩充,导致基层党建在发展中出现了新问题,例如党支部发展活力减弱、党建成果不够显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所欠缺等,使高校基层党建虽然拥有较为有利的发展阵地,却难以充分利用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使基层党建的发展优势无法表现出来,从而无法满足新时代对高校基层党建和高校改革发展的需求。

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定模式,由于在较为固定的分类模式下形成了以专任教师党员为主的“专任教师党支部”、以机关教师[3]党员为主的“机关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三种较为分明的支部类型,使高校基层党建普遍存在着“教”“学”相离的情况。这种传统模式虽然有组织上的合理性,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三种类型党支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专任教师党支部

(1)理论学习“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研讨意识。部分党支部的日常学习仅停留在阅读材料、观看视频、抄写笔记的层面,在学习过程中思考不深入、交流不充分、讨论不广泛,使得党的“三会一课”制度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对于党中央的重大理论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重点宣传教育内容仅仅停留在纸面理解,无法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2)党日活动和业务学习没有通过实践过程进行深入结合。许多支部以日常任务活动代替支部活动,将党日活动当做可有可无的部分附带来做,甚至敷衍应对,党员自身没有意识到党日活动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导致党日活动停留在形式层面,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3)党支部缺乏生机活力。由于支部内党员年龄跨度较大,使支部在活动组织和党员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党支部书记在团结领导支部内资历较老党员时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使部分支部缺乏凝聚力、行动力和战斗力,难以健康有序的开展相应工作。

(二)机关教师党支部

(1)机关教师党支部一般以相应的部门属性为依托,组织机构部分重合,在功能上相对单一。[2]

(2)支部成员一般分散于各个部门,由于工作接触较少,平时交流较少,使支部凝聚力较差。

(3)机关党支部与学生接触交流相对较少,不利于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脱离了高校教育的主线。

(三)学生党支部

(1)学生党支部一般以专业划分组建,学生流动性强,支部稳定性差,导致了学生支部难以维系良好的传承性。

(2)学生党员年纪较小、入党时间短、理论学习较为薄弱,对党的工作部署、理论知识和各种政策方针的认知受个人经验、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以及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认识不够深刻、思想意识层面主动性较差的问题,在理想信念的培养和理论学习等方面缺少有效的引导。

因此,有针对性的改变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模式,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是当前高校党建需要攻克的重大课题。

二、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意义

师生联合党支部是指基于系(部、所)或专业由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共同组建的党支部,师生联合党支部的核心要义是“师生联合”“师生共建”[3],通过老师+学生的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支部内实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通过联合形成的新组织,可以实现单个组织或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或工作,通过联合充分发挥“1+1>2”的作用。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现有党员(含预备党员)178人,面对当前社会变革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加强和创新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特色党支部建设创新工作对于推动二级学院党建工作发展、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新时代新背景下,结合学院主业工作和专业特色,在原有教师和学生工作基础上成立了安全与环境工程协会,调配骨干教师资源与社团学生紧密联系,选拔优秀教师党员以“建堡垒、创特色、增活力”为主线联系社团教师与学生,将师生通过社团紧密联系起来,结合教育部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要求,不断增强学院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通过社团的小范围党建活动推动引导全院师生投入学院中心工作的发展,增强了学院工作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实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发展目标。同时,社团将学科特色同党员思想意识引领、理想信念培养、个人价值观形成等内容有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日常科研教学,在特色党建活动、党日活动的引领下,使支部内党员真正理解“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刻内涵,安全与环境工程协会也被打造为基于特色社团组织为载体的基层师生联合党支部特色品牌。

基于学院专业特色建立的科研创新和志愿服务社团组织为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建立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和生存土壤,教师和学生通过社团组织的特色业务紧密联合在一起,使得党建工作有迹可循、有力可依。在社团建设中积极落实高校基层党组织改革发展的要求,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研管理等方面将党的建设和群团组织建设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师生,并引领带动师生投入党建群团建设工作,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行动性,保障落实各项重大改革要求。

三、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内容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师“教”生“学”是师生联合党支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中互相沟通、启发、交流、思考,产生理念的碰撞,知识的传承与发展。高校的党建工作也是依托于师“教”生“学”进行支部建设与发展,基于学院专业特色社团的师生联合党支部通过教学融合的方式,有效化解了单个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背离而产生的弊端,通过两者联合有效弥补了单个组织存在的不足,使高校党支部在发展中形成良性循环[3]。

(一)基于社团组织为载体的教师党支部的稳定性和学生党支部的活跃性研究

师生联合党支部可以将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各自的优势有效结合。教师党支部在学科建设和教育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支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可以使支部内学生充分感受支部生活,利用学生在群体中的传播作用的社团的吸引力不断吸收新的学生党员加入支部,为支部建设带来新鲜活力,同时有效带动支部内教师进行思想革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过程中增加支部精神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开展基于社团组织为载体的教师党支部的稳定性和学生党支部的活跃性研究,增强支部的朝气活力。

(二)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效果研究

教师党员在年龄、党龄、社会阅历、眼界视野、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水平高于学生党员,在支部中发挥着“领航员”的作用,引导学生研究理论知识,深入了解政策方针,在发挥教师“育教”作用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党员主动学习,同时侧面避免了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浮于表面的情况。学生党员在支部中充当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在专业和党建两方面的授课使得学生党员都能认真完成知识的吸收,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理解理论和政策知识。同时,师生联合党支部为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创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和条件,在观点碰撞、思想交融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和学生在群团活动中共同学习提高。

(三)开展提升专业学习和党支部学习研究

在特色社团的基础上,专任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在师生联合党支部可以通过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无缝对接。专任教师党员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同时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有着较高的研究、科研水平,在社团活动中可以将学科教育融入党日活动,使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在各项活动中同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学科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反哺学科教育,两者有机结合达到良性循环的模式[4]。

(四)开展教师党支部的传承和学生党支部的创新相结合研究

教师党支部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传统性,这种规律性的发展有利于精神文化在学生党员中的传承,而学生正处于思维、思想活跃创新的阶段,在促进支部创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突破传统党建活动的固定模式,创造性地开展特色、新颖的支部活动。高校支部建设需要在不断探索、创新中传承文化与传统,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一味创新,师生联合党支部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造优势,也可以有效实现支部文化、精神、传统的传承,不断为支部开展主题活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使支部在不断传承、创造创新中不断发展。

四、师生联合党支部实际建设探索

(一)师生联合,创新引领

充分利用学院人才优势,从优秀青年教师和辅导员中择优选拔支部教师成员,将学院优秀学生党员吸纳为支部成员,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促进人才培养、强化团结服务师生的指导思想,以安全专业协会与环境专业协会为依托,成立“新领带”创新实践师生联合党支部。从支部人员组成上来说,是教师引领、学生为主的师生混合党支部;从分类方式上来说,将支部党员根据其特长分为社会实践党小组和科技创新党小组,形成混合模式的基层党支部设置。

(二)固本培元,政治强基

以培养党员政治意识为本,理论学习为源,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党员教育,认真在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教育培养模式,规范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严格规范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明确学习内容、规范学习安排,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并通过党员带动群众的方式使当时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史故事党员讲”系列活动,全体党员深刻学习党史故事,党史故事周周讲,以生动饱满的方式在支部活动中展示演讲,营造支部“党史”学习氛围,推动党史学习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和日常习惯,扎实提高基层党支部政治水平。

(三)“心”“新”相联,共树特色

开展“心连新”师生联合工作模式,教师和党小组学生紧密联系、互相帮扶,促进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在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自主意识,在日常的支部建设中找准支部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落脚点,根据支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制定特色工作制度。

抓好日常,严在经常,搭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渠道,设置党员先锋示范岗,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党员在日常生活、教学科研中展现党员风采、积极努力发展、树立先锋形象,以此激励全院支部积极落实各项工作;同时在日常管理中细化合格党员标准,健全党员评价激励机制,引导党员在促进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为支部、为学院做出贡献,展现作为、实现价值。

支部教师在支部活动中引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带动支部学生党员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性,全员参与科技创新竞赛,人均获得十余项科技竞赛成果;学生在志愿实践中带动教师更好的服务社会,社会实践党小组同南辛、北下庄等附近社区建立长期联系,带领支部全体成员定期进社区开展宣讲服务,提高党员整体服务意识。

基于社团组织为载体的特色基层师生党支部建设是适应新形势的高校党建创新的有效方式,在支部融合的有效实践中促进了高校党建的发展,发挥师生联合党支部的自身优势,同时要在实际支部建设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出适合师生联合支部建设的有效方案,在扬长避短的不断尝试中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支部师生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支部联建润“甘泉”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