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2023-01-08何昱震
何昱震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媒体技术融合趋势越发鲜明,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信息交互方式,更使教学方法发生巨大变革。从现实角度来看,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无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一新载体的支持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朝着科技化、先进化、灵活化、适用化的方向不断进步。
一、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传播手段越发多样,媒体发展形式也逐渐丰富。而且,单一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推动多种媒介载体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信息传递、媒体宣传提供了新的方向。所谓融媒体时代,就是基于多种互补性媒体的相互融合与全面整合,建立健全这种媒体传播新模式时需要实现的目标如下:(1)宣传互融;(2)资源通融;(3)内容兼融;(4)利益共融[1]。从现实角度来看,融媒体是媒体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虽然它并不是独立的实体媒体,但它却能基于具体形式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势整合与协同运作。
融媒体时代,信息可同时基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在实践工作当中,基于融媒体传播的信息展现出大体量、内容丰富、碎片化程度高以及互动性强的特点,而且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还有着极强的多媒体化特征。借助于融媒体,信息传播的便捷性、高效性、广泛性和全面性都将得到提升,各种媒体形式的相互融合不仅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多元化选择;更在打破媒体应用界限的基础上大幅拓展信息传播面;还推动了媒介产业链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二、融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目标、工作方法以及发展需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求而言,抛开时代特质谈发展需求无疑是“无稽之谈”。因此,探讨融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求时,需要以融媒体时代特点以及高校思政教育现实需求为依据作出深度分析。
(一)明确目标和使命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使命越明确,越有利于提高发展有效性和可靠性。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但只有明确培养目标,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需求后才能做出正确决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已经从德才兼备、“四有”新人逐渐转变为“时代新人”。在实践中,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的“时代新人”需要有担当、有能力,能扛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可成为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同时,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以“为党为国”为使命培养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党,其内核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以便通过正确引导将高校生培养成爱国爱党、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2]。
(二)让思政贯穿全程
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学科教育相融,校方必须保证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实际作业环节,强化教学思政,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完整性,是回答“如何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基础。因此,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面践行以人为本原则,以培养人才、助力国家为目标实现教学资源、技术以及方法统筹,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落实新教育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把握融媒体时代的思政教育先机,更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着力落实教育任务,以便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以及目标实现方法的正确性。融媒体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其理解、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同时,还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培育和道德规范学习,并基于时代精神引领,鼓励高校生投身于“两个一百年”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此外,在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有效完成提升师生群体网络自律性、媒介素养以及增强价值认同的新任务。
三、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既让教育工作获得新的方向和生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难度和风险。所以,明确融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才能使高校找到最具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
(一)发展机遇
融媒体理念的出现和运用,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用界限不再分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提升。事实上,融媒体时代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发展方向,教育工作的选择性增多、创新发展有效性也得到提升。基于融媒体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实现路径、技术方法以及工作理念都将迎来全面升级。同时,融媒体时代到来还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教学空间的再度开放,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资源得以整合、融合优势得以发挥,更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方式得到革新。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中,融媒体的出现也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师生之间的良性、高效互动成为现实。若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角度来看,融媒体时代带来将推动话语传播的多元化发展,可基于开放式话语场景实现思政话语语境拓展,并借助于海量话语资源实现思政话语语汇丰富,还可以依托于跨平台的个性化话语表达打造更加符合高校生认知的思政话语语态,最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二)发展挑战
万事皆有利弊,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同样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发展挑战。当下,融媒体的出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话语权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多元媒体拓展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和信息获取渠道,他们更容易接触到原始信息,面对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大学生往往缺乏辨别能力,会被其中的内容或隐藏信息影响,进而形成错误的观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剧。而且,融媒体的出现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话语权主导地位被削弱,新型教育模式对师生互动以及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但许多教师未能适应这种变化以至于教学成效无法达到预期。在实践工作当中,融媒体的出现为丰富教学模式提供了机会,这也让传统教学模式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进一步下降,而且面对更加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师不得不强调全面统筹。若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角度来看,融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话语权威性、认同性被挑战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性被遏制的困境,这样会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都十分不利。
四、基于融媒体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必须契合时代特征、遵从时代规律,所以强化融媒体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深度渗透至关重要。在实践工作当中,基于融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兼顾思想和行为,强调全面创新与科学发展。
(一)培养融媒体教育思维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基于融媒体时代的工作创新必须从培养融媒体教育思维开始,这是实现教育教学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在实际作业环节,高校必须树立融媒体传播理念,并改变教学工作中的信息传播方式,运用更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的方式开展教学。此时,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主客体媒介素养的有效培养,使思政教师明确融媒体教学思维的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强化思政教师培训,帮助高校思政教师适应新的教学格局和需求;完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强化媒介素养教育平台建设;结合本校学生特征打造个性化媒介素养内容体系;推动教育部门、高校以及社会组织联动,建立健全完备的融媒体思政教育工作机制[3]。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将教育过程中的抽象化、文本化思政知识转化为直观化、立体化、可视化知识,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与融媒体平台打造新更具科学性的教育模式。
(二)丰富思政教育形式
融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现阶段,高校需要利用多元化教育手段提高思政教育形式的丰富性和灵活性,推动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传统模式之下,面对面式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开展形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大多枯燥乏味、吸引力弱且成效低,对于喜爱新生事物、热衷于追赶潮流的融媒体时代高校生而言传统思政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为此,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基于融媒体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2021年我国公布了“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其中工包括12个不同类型的思政类公众号。在实践中,借助于社交平台实现师生对话、拓展高校思政教学空间与渠道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基于“线上+线下”的融合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线上教育中,微信公众号已然成为最常见的教学媒介和载体。为充分发挥思政类公众号的实用价值,公众号运营者必须在内容建设方面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明确公众号在丰富思政教学形式、构建传播矩阵、发挥示范作用方面的工具性价值[4]。不仅如此,各大高校还需要不断学习公众号运营技术,借鉴其他院校的优秀经验,让公众号的实用性进一步提升。此外,在建设和运营高校思政类公众号时,还应该积极打造爆款文章,用以提升公众号影响力和辐射范围,为进一步提高基于公众号的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奠定基础。比如,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公众号的《同心战疫,西电科大社区志愿者挺身而出!》、复旦大学公众号的《逆袭!从绩点1.8到华为天才少年!》、清华大学的《清华大学2021年终视频《照亮》发布!》等爆款文章为例,不断优化公众号文章的标题拟定风格、内容质量,出品大量可读性、易读性强,影响力大的思政学习素材。
当然,在基于融媒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使用的新时代工具并不仅限于微信公众号。与之作用相似的微博、视频号、b站账号甚至小红书都可以作为思政教育形式创新的新思路。在实践工作当中,高校思政教师还应该不断地推动在校生主动接受和参与思政教育,利用现代化传播形式推动思政教育形式转型升级。比如,利用微课、慕课或直播课等在线教育形式,为学生提供随时开展自主学习的机会,打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时空局限性;融入艺术理念,将思政作业升华为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文章、视频、书画、手工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思政内容,以思政知识为灵感、艺术作品为载体实现思政教育成果展示;借助于舞台剧、微电影、vlog、快闪视频激活思政课堂,让思政与生活相连,使学生与历史对话,在增加思政课堂趣味性、新鲜感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
(三)推动思政教育协同创新
探讨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时,必须强调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三位一体”,并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格局。在实际作业环节,高校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都需要完成工作联动,教职工皆需参与思政教育工作,合力完成思政教育信息平台建设,高校生上网行为规范以及舆情监控。同时,积极构建新的思政教育主力军,为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做好充足准备。比如,基于“教师+职工+学生”的形式打造思政教学队伍,让学生干部以及辅导员更加深度地参与到思政教学工作中,使他们与高校思政教师携手共进,共同为达成融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奋斗[5]。在这一环节,高校还必须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以及教学载体等多角度出发,持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体系转型升级。对于高校来说,为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有效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校园氛围营造与校园文化建设,使融媒体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校园文化深层次融合,借助于校园文化与思政氛围建设,实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
(四)重塑思政教育话语体系
为有效迎接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受到的挑战,必须科学推进思政教育话语的守正创新。此时,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形式以及话语载体等多方面出发,强调重塑实效性。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重塑为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断基于主客体的良性互动明确思政教育话语身份秩序。在实践工作当中,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提升政治定力与教学功力,并持续增强人格魅力与媒介能力,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关注高校生的“网络原住民”身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出正确引导,使这一群体成为虚拟世界中捍卫国家尊严、坚守国家立场、保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坚实力量。在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过程中,避免高校生在网络信息创新、共享与传播方面的主体作用缺位极为重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双向交流,最终在主动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能力进步与人格升华。
五、结论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多元媒体为载体,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于融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实现创新,其创新路径主要包括融媒体教育思维培养、融媒体教育形式丰富;此时,还必须实现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和思政教育话语体系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