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在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中的作用研究*
2023-01-08尹维伟
尹维伟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改革,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制度、法规和政策;全方位、多角度推动职业教育的进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框架基本建成。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为学生和社会从业者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同时,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1]”
通过国家层面的制度体系及运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打造中、高职及本科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体系,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结构,是提高教育质量,打造人才成长机制的重要保障,课程体系融通建设,是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的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打造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面向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科学合理、开放有效的教育体系,建设我们国家面对所有人群的学习型社会。
因此,需要深入分析研究目前我国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口径、专业设置情况、课程体系标准结构、学生的考核评价形式等基础,依据国家对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技术优势,健全中高职、本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中职、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口径、专业设置情况、课程体系标准结构、学生的考核评价形式等方面的衔接、融合;形成无缝衔接、动态调整、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目前中职、高职人才培养状况,高职本科院校试点情况
国内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发展的强劲需求对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有着巨大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基础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学生面临激烈的高考竞争,国家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得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人数与普通高中人数持平,这样,就扩大了招生人数,为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各层次技术人才,同时,也稳定了就业,这一政策至今仍在沿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广泛和大量的需求,社会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职业教育能够提供的技能型人才的供给能力之间的存在一个巨大落差。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分流政策所引发的家长焦虑及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教育的培养定位问题,已成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迅速,体量巨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对人才的要求已发生质的改变;我国教育事业也走向成熟阶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由最初的4%达到了目前的超50%。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初步形成了适应经济发展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种形式具备、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入普及化教育阶段,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现有高职院校一千二百多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只是不同类型的教育。
在我国,高等职业本科学校的开设,是为了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而建设的。目前,全国共有21所院校成为高职本科院校。国内高职本科目前处于试点阶段,招生规模及招生专业相对较少,对职业教育体系化建设影响力有限。
二、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错位,相互发展不匹配,我国多数职业教育属于中职、高职专科层次,高职本科处在试点阶段,使得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层次不尽合理。中职、高职与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之间发展不均衡,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贯通融合,无法实现无缝衔接。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
三、远程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一百年来,我们应用的是西方学校教育模式,采用班级授课制,采用统一的教育组织形式,按照相同课程标准组织开展教学,从无改变。近二十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从无到有,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班级授课制有了改变的机会和可能;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限制和不足,更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颠覆,教学组织实施更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和即时性等特点;远程教育可以更加充分地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远程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时间与空间的分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远程教育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由于工作和生活的时间需要,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进行学习,远程教育不受学习地点的限制,考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不受地域的局限性随处可以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远程教育,我们可以获得更广泛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世界各地的高校都建设有开放的课程资源,供人们免费或付费共享使用,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
从社会整体看,远程教育降低了教育成本,使教学资源得以有效共享,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远程教育也有利于职业教育体系师资队伍的建设,丰富教师的视野,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
近两年的突发疫情,给世界范围内的学校教育造成冲击,但也凸显了远程教育的优势和重要作用,大家终于关注到了远程教育是如此重要,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迫选择了上网课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远程在线教育成为大家学习的主要途径,从全国情况来看,远程教育支撑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各层次教学活动,整体运行平稳,教学质量也能够达标,这充分证明了远程教育的技术发展已然趋于成熟,对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发挥了作用。
四、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一)打造职业教育“课程超市”
根据中职、高职及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定位,依据课程标准,基于能力培养,开发设计课程模块,形成课程互认,实现课程在职业教育体系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在校学生利用远程教育优势,可能选修其它同类学校的课程,实现课程的横向贯通,同时,还可以选修不同学历层次的课程,使得专业能力有更大提高;实现纵向贯通。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工作岗位需求,选修不同专业的课程模块,满足工作需要。这一切,有赖于依据远程教育的技术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职业教育教与学的自主、开放和共享。
(二)打造职业教育“学分银行”
在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认定,课程学习成果的积累以及相互课程成果的转换,是实现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贯通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连接,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衔接,达到“书证赛”相融通的关键因素。是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结构不平衡不完善不充分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打通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2]”由此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进程。
在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指出,“学分银行”建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采用资历框架的“学分银行”建设是当前发展中的主流模式;我们认为,资历框架是根据职业教育知识、素质和能力目标要求而设置,其是将学习成果(包括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认证资格等)进行归纳整理、规范而构建的结构化、体系化的体系。这种“学分银行”的优点是能够准确评价人才成长程度和水平,具备各行业认可的权威性,并形成广泛公信力,使得资历框架成为教育领域和社会领域开展学习认定评价的标准,也成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标尺,是实现教育领域与企业之间人才认定评价的桥梁,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资历框架对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完善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培训体系。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成果通常表现为学历文凭,职业培训的成果一般是资格证书,在两者之间缺乏对照认定与评价,而资历框架的存在刚好为二者之间提供了融通和路径。同时,资历框架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对职业教育课程中的知识、技能、能力三个关键要素进行解析定义,可以解决目前普通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难题。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育人功能与评价作用,形成“德技并修”校企双方合作育人、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转变人们长期固有的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搭建技术人才上升成长通道,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立,搭建起个人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立交桥”,拓宽人才晋升的渠道,激励人们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
基于远程教育下的“学分银行”有以下特点:
普及性:“学分银行”以人为本,从普及教育出发,通过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的低成本、开放共享的教育体制与模式,为社会广大成员提供低门槛入学、无时空、无地域限制的学习环境,使得职业教育实现大众化。
开放性:“学分银行”按照一定的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开放的入学条件以及学分转换制度,学分积累和评价体制,不仅向在校的学生开放,也面向全社会人员开放,使得职业教育面对社会各界、各类人员,更具开放、自由的学习属性。
灵活性:在“学分银行”构建的职业教育一体化体系下,学生学习各类专业的不同课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工作需要、未来求职意向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等选择相应课程、选择自己空余时间、选择个人认可院校、甚至选择授课教师,能够实现“单科单独学习”,也可以实现“分阶段学习累积”等学习方式,使得职业教育更加人性化,灵活多样,节省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本。
服务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充分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平台和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以其强大服务能力为全社会开放服务,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平台,可以对社会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终身性:通过这种远程教育的职教一体化建设,能够打造终身学习型社会,为人们提供终身职业生涯规划,“学分银行”以其特有的开放性、灵活性、普及性及服务性的属性,使得“过程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终身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得以实现,对促进每个人进行终身学习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国内外远程教育下“学分银行”历史现状
国外“学分银行”的教育模式应用比较早,韩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施学分累积制度,1997年,韩国政府颁布《学分认证相关法律》,它是一种开放的教育体系制度,承认各种校内外的不同课程的学习成果,当一个学习者累积的学分达到要求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学习证书。
英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个人学习账户,更早的是1987年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它是在欧盟成员国近三十个国家内高等院校之间实施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为学员跨国学习或到其他国家求学创造了条件。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相对成熟,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认可并加以实施。
国内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及高校也强调要建立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学分银行”,这项要求也在2005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体现出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国内的“学分银行”有了一定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一些成果,我国远程教育“学分银行”教育管理模式仍然处在萌芽时期,需要有较长时间发展和完善。
五、远程教育在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中的路径实现
(1)构建完善的“课程超市”。构建和完善“课程超市”是开展远程教育下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基础,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口径要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做到课程设计模块化、课程形式标准化、课程教学现代化。
(2)建设功能完善的教育资源平台,改变高校之间互不交流往来的状态;职业院校之间依据各自的办学特点,开展校际合作,共同设计课程和开发教学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建成“内容丰富”、质优价廉的“课程超市”。
(3)建立权威的学分互认转换机制。资历框架下的职业教育学分互认与转换机制,可以使得学员在“课程超市”选择不同学校的不同课程,并得到学分承认和转换,使得学习成果可实现累积和转换,体现出“学分银行”的开放性,在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如何建立学分互认与转换机制,并切实有效地执行,是远程教育得以发挥作用的关键。
综上所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政府的初衷和使命。人民希望能够接受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国家要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远程教育依据自身的优势,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关链接】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6月2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是辽宁省第一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的涵盖石油化工、医学护理、农业技术、汽车工程、财经管理、艺术教育、旅游管理、建筑工程等九大类多个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0年盘锦垦区师范学校(盘锦市师范学校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