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我国商业保理行业五大发展趋势

2023-01-08韩家平

中国信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票据十四五账款

◎文/韩家平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俄乌冲突和大国博弈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全球通胀高企、经济表现疲弱,我国经济也面临着超预期的下行压力。由于市场信用环境恶化,企业破产倒闭和相互拖欠增加,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钱”紧成为常态。作为具有逆周期特点和最适合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工具,以商业保理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委会测算,2021年中国商业保理业务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0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34.7%,约占我国保理市场份额的37.2%;与此同时,商业保理公司在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中登记的应收账款转让笔数达373 270笔,同比增长了93.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将呈现出如下五大发展趋势。

一、商业保理业务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堵点之一就是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账款回收时间延长,导致企业现金流非常紧张。商业保理通过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和买方付款保障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可加快企业应收账款流转和回收速度,缓解企业现金流紧张状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大有用武之地。

随着《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和一系列促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的法规政策的颁布实施,商业保理行业的制度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围绕着交易可视化的目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将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得到充分应用,使得商业保理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赋能之下,商业保理公司的获客能力、风险管理、资金匹配、运营效率等方面都将有较大提升。

此外,从全球保理业发展历史来看,无论是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还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每次大的经济危机过后全球保理业都会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1935至1948年间(当时的保理业务主要发生在美国,二战后逐渐传入欧洲和其他地区),随着美国经济恢复和欧美贸易快速增长,美国保理行业出现了空前增长,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3%,13年时间增长了4倍。2009年,全球保理行业略微收缩3%,业务量为1.3万亿欧元,十年后(2019)全球保理业务量增至近3万亿欧元,增长了1倍多,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与经济大萧条后出现的骤增相似。参考以往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经验,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秘书长皮特先生预测:后疫情时代,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全球保理行业将迎来历史上第三个高速增长期,2030年业务量相对于2020年将增长1倍,全球应收账款融资规模将达10万亿美元。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和科技赋能驱动下,我国商业保理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国商业保理业务规模将在2020年基础上增长1倍,年业务量将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国内双保理、再保理、联合保理等业务将受到青睐

随着银保监会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出台,商业保理行业在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合规经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行业规范化程度将快速提升。在此背景下,现有企业退出增加、新成立企业减少,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将进一步下降,但商业保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将大幅提升。随着商业保理行业法律地位的明确、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商业保理融资环境将得到改善,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扩展,资金可获得性将大幅提高。银行给商业保理企业的独立授信将增加,保理资产证券化有望继续高速增长,商业保理公司发债、上市将取得更大突破,商业保理公司之间并购将增加,跨境融资渠道也将进一步拓宽。在此背景下,基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银行和商业保理公司之间,商业保理企业之间的双保理、再保理、联合保理合作将越来越多,业务模式将趋于成熟。

三、国际保理业务不断积蓄动能、有望取得新突破

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组织统计,目前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结算的比例已降到10%以下,赊销比例已上升到90%以上。我国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潜力巨大。受外汇政策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商业保理公司基本没有开展国际业务,银行国际保理业务发展也不尽人意,与我国外贸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也与我国国内保理业务的发展不成比例。

为打破外汇政策制约,一些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国际保理业务,并已取得较好效果。如天逸金融的进口保理业务、长安银科的跨境电商出口保理业务近年来快速发展,为有意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企业提供了示范,也增强了信心。目前,商业保理专委会正在组织业内专家编制《商业保理公司国际保理业务操作指引》,有望在2022年正式发布。随着探索开展跨境保理业务的商业保理企业越来越多,各地政府和外汇管理部门也在积极创造条件,寻求突破现有的外汇政策瓶颈,推动商业保理企业在境内正常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此外,一些境外贸易融资机构愈发关注中国的国际保理市场,如德国德益世、新加坡Incomlend等公司已经成为商业保理专委会会员单位,其在中国的国际保理业务规模快速发展。这些机构积极参与为中国出口商提供保理服务,有望在促进中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创新实践中发挥引领作用。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商业保理公司在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方面将取得新的突破。

四、产业链、保理链协同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为扩大业务规模、降低业务风险,满足业务集中度限制等监管要求,商业保理企业之间积极探索各种合作模式和路径。对于母公司有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背景相似、实力相当的产业背景保理公司之间更容易开展合作,特别是有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央企、国企龙头保理公司之间。

上下游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基础交易链条关系,原本单一的保理场景,逐渐变成交易场景相互衔接串联,上下游相对稳定的供应链金融场景。由于保理业务天然具有信用传递能力,可在集团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多级渗透。保理公司在服务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同时,其业务也在不断延展,同时推动上下游产业保理公司之间开展合作,最终形成从原材料到终端销售,覆盖整个产业供应链体系的保理业务链条,可形象地称为“保理链”。未来,这种“产业链、保理链”双链协同发展的趋势非常值得关注,并有望成为商业保理重要发展方向。

五、供应链票据对商业保理业务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平台数字债权凭证业务发展迅猛,得到了包括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和广大中小供应商的认可,但到目前为止,监管部门尚未出台任何管理规范,总体仍处在行业自律发展阶段。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尽管供应链票据是借鉴数字债权凭证模式创立的,且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但却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22年1月,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供应链票据的法律地位,这次发布的通知强调了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通知指出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供应链企业融资。

在监管部门为供应链票据提供一系列精准举措支持的同时,央行票交所也在不断升级金融基础设施,推出新的电子票据系统。随着新系统的上线,会有更多的企业、机构及供应链金融平台参与业务发展,势必会推动供应链票据业务系统进一步的智能化、自动化,转贴现、再贴现以及票据证券化、标准化票据等相关业务模式也会继续完善和丰富,市场交易规模将迎来新一波快速增长。

由于供应链金融平台数字债权凭证业务已经得到市场认可且规模日益扩大,即使没有监管指导,相关行业组织也会出台标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虽不能排除个别平台会出现一些风险(主要风险来源于核心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但总体不会影响此类业务发展趋势,其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供应链票据虽然得到监管部门重视和支持,但因其准入门槛较高,市场规模短期内难以与数字债权凭证业务相提并论。不论如何,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数字化发展都将对商业保理行业带来不可避免且越来越大的影响。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供应链金融平台数字债权凭证业务和供应链票据业务将融合共生,共同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票据十四五账款
中小企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试析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2016年11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