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08陈可人
陈可人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育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全面地提高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提高对于心理育人工作的认识,应全面地结合学生实际,构建完善的心理育人工作体系,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构建良好的心理育人机制,提高心理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水平,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一、心理育人体系概述
(一)基本概念
从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来看,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指的是借助心理育人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具体来看,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学生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而此时高职院校就需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到学生的问题所在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纾困自己心理上的问题以及困难,帮助学生建立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得学生能够成长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在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之下,高职院校以及教师应当重视心理育人的内容,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的前提下,组织更有针对性且更为深入的心理辅导内容,实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全面共同发展。
(二)基本内容
首先,要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在新时期下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应当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内容的输出和落地,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专门的课程内容,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指明教学方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普及与覆盖。其次,在课程内容上需要加强多元化媒体的宣传。对高职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课堂下进行心理知识传授往往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微信、抖音等平台,帮助学生从不同平台了解到心理知识。再次,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专门的标准建设。心理教育的内容并非单打独斗,而是要贯穿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引导,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健康教育的目的。最后,学校方面要组织建设专门的危机干预机制。在过往的实际情况之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危机引发的问题甚至是悲剧屡见不鲜。因此,学校要结合自身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等,建设专门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倾向或隐患,则需要经由专职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心理疏导,保证工作的前提性。此外,学校应当充分了解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建设专门的心理教育的场所以及课程内容,例如开放每周不少于30小时的心理咨询服务,如果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心理障碍,可以前往咨询室与教师进行沟通,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二、心理育人的功能
(一)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感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尽管国家整体在进步,但也随之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高职学生之中也有发现,目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流问题之一。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应当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将更加积极的心理健康要素渗透到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以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式提升自我、面向社会。当学生遇到挫折以及心理上的问题时候,积极主动的教育内容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能够引导学生应对各类事件,帮助学生从心底实现满足感的提升。
(二)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来说,不仅是对学生在思想知识上的提升,更是对学生的思想、品格等提出了教育需求。传统的教育内容往往涉及面相对较窄,而加强心理教育的方式能够聚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品质、素质、修养等内容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学校长期的引导以及循循善诱式的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服务国家、服务民族未来
在新时期的教育目标之下,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承载于对个人体系的建设,更需要为国家崛起、奋斗而学习。因此,为了更好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高职学校就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完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的方式养成良好的品质与正确的观念,为其未来踏入社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心理育人运行机制
1.建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组织机构
对高职学校来说,为了更好地组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就需要组织建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学校方面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甄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以及领导决策者,有效帮助建设一个系统性的组织机构,为组织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以及部门提供支持。为了更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还可以将机构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划分,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设立专门的教研室,保证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建设专门的咨询部,以轮值值守的方式在心理咨询室之中,每天守候在咨询室内,随时等待学生的来访并解决其问题。
2.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队伍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教育工作上应当组织专门的职能人员进行建设,保证学校内部能够建设一个良好、开放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机制,为提升学生的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队伍既包括由德育、心理、医务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还包括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高职院校既应该保证具备足够数量的专职心理育人教职工,并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还应从心理育人的角度对学校其他岗位的教职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构建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体系
1.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学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除了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外,要积极主动地建设包括选修课、公开演讲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有效建设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兴趣去接纳心理健康教育。
2.完善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咨询服务体系
对学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围绕学生,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家长以及每一位教职员工。近年来,伴随国家的重视以及学校的引导,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都能够得到来自专业机构的疏导。实际上,学生的家长以及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平日也会迎来较大的压力,也需要经过一定的心理疏导。因此,高职学校必须要建设专门的育人服务体系,帮助每一位有需求的人员都能够进行心理疏导。
3.开辟心理育人工作途径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循循善诱、长期进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提升教学的效果。所以,学校要保证每一位教师都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以及知识,教师则需要在平日教学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机会加强教育的环节。对此,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在基础学科的知识体系之外,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学院氛围上必须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学生群体来说,很容易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并且能够养成理性平和、积极主动的性格品质与健康观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学校应当建设良好的氛围,如将健康标语、积极向上的品质标语粘贴在学校教室、宿舍等地方,使得学生能够达到耳濡目染的学习效果。
(三)高职院校心理育人保障机制
1.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物质保障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本质上是一类专业性要求很高内容,对其顺利展开在环境上客观要求。一方面,心理教育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场地和教师的支持,用以完成对宣传工作、咨询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心理育人工作需要必要的经费支持,来满足组织活动、宣传资料、人员培训、资料购买、兼职人员劳务等各项开支,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充分地开展工作。
2.构建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研究活动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之中,应当强化教学的研究体系,做到积极主动地改变以及创新。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应当进行实时更新和疏导,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全面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满足学生心理成长上的多方面需求,达到最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建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人员的培训体系
良好的师资团队以及人员力量,是保证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质量优质前提。目前我国高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对此学校就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始终掌握前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帮助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水平提升,为学生带来更多深度、有价值的教育。
(四)搭建平台,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
通过有效地搭建平台,不仅能全方位地开展教育引导,也有利于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管理,能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教育水平,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具体分析,结合全方位教育平台的搭建,能不断提高心理育人教育质量。
1.课程平台—让特色化课堂教学深入学生心灵
高职可利用课堂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心理健康相关的必修课程,结合具体的行业特征和岗位需求,以积极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主动开展教学革新,形成同时具有知识性、体验性和自主性等特征的心理教育课程,充分体现出课程的实用性价值。
教师可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实施混合式和专题式的教学活动。结合阳光心理、职业心理等模块来设计积极情绪管理、健全人格塑造、心理危机应对等专题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教育原则,通过开展任务驱动和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呈现具体的情境,带领学生拓展训练。也可通过拍摄微电影等方式完成教学内容,顺利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在课后也可带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社会调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训练中,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学生可在具体的实践中继续学习和深化思考,将课内外教育和自主学习有机融合,从而形成集讲、辅、行等特色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活动平台—让品牌活动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
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发挥更为积极的辅助作用。心理健康活动的实施可促进学生形成更高的目标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形成更为乐观的心态,如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和10月10日世界卫生日等活动,便可通过开展手语舞大赛、趣味运动会、主题辩论赛等活动来为学生营造更为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样学生便可在积极的环境中受到思想和情感方面的熏陶,更为健康地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互助平台—借助朋辈辅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院校可重点借助学生骨干力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将该群体的学生作为心理工作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骨干与其他学生在年龄和阅历等方面较为相似,所具有的价值观念也大致相同,因此学生骨干便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该群体可以班级、宿舍等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直接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为同学排解心理压力。但学生骨干所具有的专业心理知识不足,因此也可通过团体辅导、社会实践等方式辅助学生骨干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与素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帮助他人的技巧,实现自助与助他,在学生群体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能力。
4.信息平台—依托网络途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在教育行业当中也出现了各类新媒体和自媒体媒介。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也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设置了一定的困难。当代大学生基本成长于网络环境,因此网络也成为其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便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其作为开展心理育人活动的重要辅助工具。高职院校可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贴吧、微电影等渠道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答疑通道,主动宣传各类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识,形成更为积极、正向的心态,促使其健康成长。
(五)打造全员参与的危机预警干预体系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开发个体的积极品质的基础上,同时也侧重预防出现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需重点集中在预防环节,也就是将可能发生的危机提前控制在萌芽状态,以此来降低危机发生的几率,保障学生实现健康的发展。在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内,需将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作为全面的指挥者,咨询师和督导担任参谋工作,而辅导员和班主任则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精神科医生及医院可重点辅助“攻坚”,学校保卫部门发挥辅助功能。各部门和团队随时准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为学生群体形成健康的心理提供保障。
为有效预防和处理学生形成的心理危机,提前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高职需形成从学校、院系到宿舍的防控环节。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主要面向全校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具体工作的实施。各二级学院主要牵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同时学院心理辅导员负责工作的落实。在每个班级和宿舍还需设置专门的宿舍信息员,定期反映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及时向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和学院领导汇报。这样心理中心便可依据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作出应对策略,及时进行辅助引导,并针对存在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必要的治疗手段,形成信息搜集、分析和防治的系列链条,充分发挥心理预警系统的功能,及时辅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开展实际,针对性地总结了几点有效的心理育人方法。为了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高职院校应全面的提高心理育人工作水平,优化心理育人活动方案,加强对于学生心理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进一步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