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现代化“原体规定”和中国道路“新元素”双重逻辑的统一

2023-01-08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元素中国式道路

姜 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这鲜明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高度和时代意义,内嵌了中国道路与现代化的关系。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现代化“原体规定”和中国道路“新元素”双重逻辑。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原体规定”和“新元素”的呈现

从现代化“原体规定”和中国道路“新元素”考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以发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方面反映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具有诸多新元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指导和中国现代化实践过程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了现代化的“原体规定”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是现代化的一种路径,也就意味着其天然地包含了现代化的“原体规定”,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考察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发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

一是现代化在经济上表现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产业形态从农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向工业制造业占主导地位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动能和效率,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实行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工业化的两个支撑。经济生产的现代化必然带来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包括政治上要求民主和法制,社会公众对公平和正义的需要加剧,文化上追求自由和多元。现代化也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环环相扣、系统推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没有脱离这一普遍规律,甚至表现更加明显。

二是现代化道路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往往可以简单划分为准备、起飞、稳定几个阶段,且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要求。在准备阶段,主要是为现代化进程扫除障碍,如推翻旧的社会制度、解决国外的强力干预、稳定社会秩序等。在起飞阶段,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包括吸收、引进、消化)激活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发展动力和活力。而现代化稳定阶段,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强大持续的动力和充分多元活力的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保证经济社会内部各个领域、各个阶层都享受到发展成果,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治理的水平和效率,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中国道路的“新元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道路的现代化呈现,是中国道路在现代化进程中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必然体现中国道路的“新元素”。

一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指当代中国这一实体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具有“空间规定”。这是使得社会主义东方大国走上现代化的一条成熟的道路,不是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更明显区别于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各阶级仁人志士探索中国自立自强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政治上突出党的领导,经济上突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文化上体现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交融,社会上体现成果普惠、共同富裕,生态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际关系上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过程规定”。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百年探索,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过程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现代化呈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体现,开启了不以资本扩张为核心的现代化新路径,实现了加快发展和保持自身独立的双重目标,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具有“关系规定”。“当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相区别,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现代化相区别,与苏俄现代化道路相区别。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备明显的新元素。

二、“原体规定”和“新元素”双重逻辑作用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显著特质

中国现代化道路是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与具体国家国情相结合的成果,是被实践证明可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现代化路径,是人类文明的崭新体现。

(一)双重逻辑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显著特征

从现代化“原体规定”和中国道路“新元素”的双重逻辑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以发现,尽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般规律,但更因为中国道路的“新元素”而展现出显著特征。

一是人口规模超大的现代化。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人口数量超过了目前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10亿以上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整体迈入现代化。这是现代化的一般性与中国国情特殊性相结合体现出的特征。

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只有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最大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消除三大差别,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现代化财富生产的一般规律和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达到全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结合的要求。

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西方国家现代化曾经一度出现物质文明急剧发展,精神文明停滞不前甚至逐渐倒退的现象。中国的现代化要在几十年内走完西方国家近300年的历史进程,却始终保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是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并联式”的现代化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道路。这也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展开。

五是中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早于中国,但是西方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对广大落后民族国家的残酷掠夺基础上的,可以说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其他落后国家的血泪史。而历史雄辩地说明,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没有阻碍其他国家的发展,并且将发展成果惠及其他国家,为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路径选择。这是中国道路的和平性在现代化中的表现。

(二)双重逻辑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的显著特征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统一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中,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原体规定”和“新元素”双重逻辑中。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内生出自主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平性和包容性的独特性质。

中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超大的落后大国进行后发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有成熟的经验借鉴,唯一的路径就是独立自主进行探索,包括现代化的准备、起飞和全面发展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体现自主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强调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这就避免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和物化,把劳动作为人存在的本质贯穿到财富生产过程,体现全面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推进的现代化道路,是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为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体现协调性。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始终浸透中华传统文化中不称霸、不侵略、不扩张的文明基因,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而且中国现代化正是得益于世界和平和稳定的环境才取得重大成就。从内在性质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看,中国式现代化都具有和平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因为具有自主性、和平性、全面性和协调性,因而具有明显的价值包容性。从内生性质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现代化的另一种路径,符合现代化的“原体规定”,同时由于中国道路的“新元素”而又显著区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

三、“原体规定”和“新元素”双重逻辑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与民族国家国情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进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因此,作为现代化“原体规定”和中国道路“新元素”双重逻辑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出伟大的时代意义。

(一)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伟大生命力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指导地位。就现代化的方向、路径而言,马克思关于现代化规律的理论分析在中国大地成为实践过程,中国的现代化呈现“原体规定”(一般性)与“新元素”(特殊性)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是在对资本主义无情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马克思从生产方式的扩张性提出了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要走上现代化的必然性。正如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说: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是,只是后来者未来的景象。[3]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为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现代化属于物的依赖阶段,必然会被共产主义现代化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所代替。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和民族必须经过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才能走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马克思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可行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完善。从现代化方向看,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把消灭资本私有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历史任务,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从现代化角度看,就是在为实现现代化扫除一切障碍,为现代化做政治上的准备,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之后大力发展生产力,并且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作为价值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要求。从现代化路径看,中国是从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这一阶段。这显然是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在实践上的具体呈现。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现代化的分析是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仍然有力,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宣告了西方现代化谬论的破产

现代化最早产生于西方,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力取得爆发性增长,资产阶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呈现出与封建社会根本的不同。因此马克思著作中的“现代社会”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并且强调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但是“现代化”不等于“西化”,即西方的现代化无论是实现路径还是具体呈现都不是所有国家必须一一遵循的。因为西方的现代化是以“资本”为核心的逻辑展开,表现为以原始积累的方式实现现代化,这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中所说:资本原始积累的办法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

从世界不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客观比较来看,中国现代化道路也是正确的、科学的、无可置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个国家都面临着走什么路来实现本国现代化的核心命题。有的国家选择了走资本主义道路,比如南亚的印度和拉美的阿根廷、巴西等国家,但就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而言,它们远逊于中国现代化成就。当然,韩国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已成为发达国家,但其现代化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是依附于资本主义强国的现代化。

就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成果看,中国现代化道路所具备的显著特征向世界宣告现代化的模式从来没有定于一尊。可以说,中国现代化道路不仅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一条路径,而且开启了一个落后国家快速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又能保持自身独立性的新的文明形态。这给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如何实现自由全面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现代化的命题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正如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所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必将惨败。”[5]如果说中国能够实现现代化是肯定的命题,而对于中国走什么路才能实现现代化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历史选择的过程。从清末开始的各种救国道路都没有使得中国完全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走社会主义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以来整个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夙愿,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决定性基础。这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在崭新的起点上快速推进。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6]现代化成为国家战略目标。1983年,邓小平明确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7]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三步走”战略,将现代化建设推进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现代化建设亲自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还提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高政治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拥有其他政治力量无可比拟的优势,发挥统领全局、协调各方和核心领导作用,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保持政策连贯性、提高执行效率等方面具有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和可以依靠的力量,保证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持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

猜你喜欢

新元素中国式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