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产业基础

2023-01-08王娜娜

中国发展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县域农村

王娜娜 吕 鹏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今年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提出“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进入新阶段以后,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成为稳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发展多渠道灵活就业,培育新就业形态进行了政策规范和引导。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需要培育发展县域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

县域产业体系是新阶段培育新就业形态,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产业基础。要在理论上深入探索县域产业体系的丰富内涵,需要引入我国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转型的历史维度,也需要在县域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格局中去理解乡村产业的重要位置,更需要在新发展格局下总体性理解乡村产业的丰富实践。

县域富民产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历史传统和社会基础

长期以来,在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就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由此形成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多元产业格局。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取得巨大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农村内部兴起了一股“就地化创业”的浪潮,以及在此基础上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以浙江为例,其县域内很多产业集群都可以追溯到之前的农民就地就近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浙江精神时,也重点提到浙江人“创业创新”的精神,正是来自于乡村的经济创新的动力,使得浙江城乡差距较小,也奠定了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基础。

在中国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乡村社会孕育了多元复杂的产业形态,这是县域富民产业的重要历史传统。我国在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在传统农业之外形成了所谓的第三元产业结构(陈吉元、胡必亮,1994;李克强,1991)。第三元产业结构在县域的城乡之间,依托于村庄、乡镇等重要节点形成传统手工业、特色农业、商贸服务业等业态。在传统时期,家庭农业常常与工业手工业相结合,形成了半农半工的小农经济模式。在集体经济时期,社队企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成分,也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形式。在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正如邓小平所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邓小平文选》 ,1993)

我国广大乡村社会也孕育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基础。首先,中国的乡村长期以来是一个以家户制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广大的农户占有生产资料、宅基地,对劳动力有着自主性,所以中国的农民长期以来就有非常强的经营性能力。其次,中国的乡村社会长期是一个成熟稳定的社会,农民之间有稳固的关系,也在这个关系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一套伦理性很强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个关系网络在很多产业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资金拆借、信息沟通、产业合作。第三,农村本来有丰富的资源,很多地方都是特色农产品的产地,很多地方也有传统的手工业、特色产品,这些资源都可以开发出来形成某个地区的优势产业。

这些农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就地化经济”“就地化就业创业”,能够充分利用乡村的资源和社会基础,具有“低成本、低门槛和低风险”的特点,从而迅速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奠定了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基础。

实际上,笔者发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一批本乡本土型的企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培育和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本地创业企业,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贫困地区的各种中小微企业发挥他们熟悉本乡本土的优势,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开创了许多投入少、帮扶准、见效快的产业扶贫模式。这些企业对本地情况了解,而且这些本身就是从事与本地资源、劳动力高度结合的产业,因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村庄的帮扶方案,提高帮扶效率。就地化帮扶的另一优势在于能够落实扶持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性,同地区的企业能够长期为村庄输送资源,针对村庄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甚至能够在村庄脱贫之后持续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新发展阶段农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新特征

返乡产业成为了就地化创业的一种重要形态。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许多返乡农民工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一部分产业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这些产业有着典型的“两头在外”的特点,销路和原材料的供应都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是利用了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和全国妇联共同召开全国推动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就业工作视频会,公布了2020年返乡创业数据。据统计,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同比增长19%,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1900多万返乡留乡人员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促进了人才回乡、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为稳定和扩大就近就地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所以要支持,就要抓住返乡创业的能人这个“牛鼻子”。

乡村车间是就地化就业创业的一种重要形态。在村里办“乡村车间”,规模一般比较小,主要以低端的手工技术为主,诸如服装、纺织、农业种植等行业,技术要求低,工序相对比较简单,易操作,村民乐于接受,而且每月的工资以计件报酬的方式发放,村民可以灵活安排上下班时间,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在村里建设“乡村车间”,不少原材料都来自于农村,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使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又可为本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激发他们的致富信心,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诚实劳动,使家庭稳定增收,更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留守、残疾、年老、体弱等群众的增收难题。乡村车间的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环境都是当地的基层政府提供的,尤其是跟脱贫攻坚过程中,为了解决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建设的各类扶贫车间有密切的联系。

依托就地化就业创业,许多地区形成了县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初具县域富民产业的基础。南方很多农村,茶叶是带动农户增收的重要产业,广大的农户参与到了茶叶种植、采摘,许多在村的茶叶加工厂从茶农手中收购茶青,进行茶叶初级加工。乡镇或者县城集中了茶叶分级加工和销售企业。由于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景观,依托“万亩茶园”在农村兴起了乡村旅游产业,所以依托茶叶形成了城乡融合的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形态。

应在县域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去看待就地化创业。就地化创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地化创业的很多产业都是跨越了县域城乡,工厂可能设在县城或者工业园区,但是这些企业往往能够带动县域内很多农户种植相关的农产品或者大量农民就业。很多在地创业的企业都是利用乡村中的留守妇女进行劳动,这些留守妇女因为陪孩子读书而集中在县域内的乡镇或者县城的中小学附近。在地创业的很多产业都跟当地的农业特色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很多在地创业的企业的劳动力,在从事工业生产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生活和农业生产,所以在企业的劳动形式和经营管理方面非常灵活,以便适应劳动力的这种特征。

新技术革命推动了新一轮就地化创业浪潮

农村电商成为许多就地化就业创业突出的代表。利用互联网工具销售农产品的项目最常见,很多返乡农人都可以上手,并且只要愿意坚持,也容易见效。据统计,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 万人;返乡入乡创业项目中60%以上具有创新因素,85%以上属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类型,55%运用“互联网+”等新模式,促进了直播直销等业态快速发展。以孝昌县为例,该县已建成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150家,覆盖65个贫困村。2020年电商产业园共计组织55场电子商务培训,为全县网商和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孵化、产品开发、资源对接等服务。

新媒体工具比如视频号的兴起,加速了数字技术在乡村的扩散。河南鹿邑县的乡村女性通过腾讯课堂的在线技能培训实现了自我价值,催生了当地新的“农村产业经济”。90后的王妙出生于河南鹿邑县,自小患有成骨不全症,是大家眼中的“瓷娃娃”。2020年,王妙通过腾讯课堂开始学习公益行动“潮汐计划”编织技能课程。通过跟着老师的教学视频一遍一遍反复练习后,王妙终于编织出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作品,渐渐地成为了县里的“名人”,县里给她的项目定名为“非遗—王妙勾绳编织技艺”。

在农村经济数字化时代,就地化创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也呈现出新的模式。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并不仅仅是电商下沉就能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涉及一系列资源整合和产品变革。网货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农货,而是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商品。这个过程是传统农业实现与工商业对接的过程,很多成功的数字化乡村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杭州市临安区的山核桃主要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依托山核桃加工发展的整个炒货业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二产。2019年,临安山种植面积57万亩,总产值超过37亿元,临安山核桃加工企业200多家,年加工能力突破3万吨,从业人员9.2万人。龙岗镇被誉为“金果子”的山核桃主产区和全国重要的坚果炒货加工集散地。全镇有坚果炒货企业80余家、5000余名从业人员,坚果炒货销售年产值逾40亿元。国内25%以上的坚果炒货都是从龙岗加工集散。依托山核桃,进一步发展了民宿和乡村旅游业,真正实现了县域经济的一二三产融合。临安区产业链升级的过程是在县域内通过一产的电子商务化,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链不断延长、价值链不断提升,参与的市场主体也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县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县域经济提速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