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额罚单频现 银行征信扩张“畏难”

2023-01-08何玲孟佳惠

中国信用 2022年3期
关键词:渣打银行外资银行信用卡

◎文/本刊记者 何玲 实习记者 孟佳惠

近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银行”)发布公告称,由于信用卡业务战略调整,该行已于2022年1月初关闭了信用卡网上申请渠道,并拟从2022年2月20日起暂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请。现有信用卡客户的日常用卡和到期续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有业内人士认为,渣打银行调整信用卡战略或与内部合规问题有关。2月9日,渣打银行因违反信用信息查询相关管理规定,收到了该行有史以来的最大罚单。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渣打中国暂停信用卡申请一是出于合规,二是政策因素。“办理信用卡业务,需要查询用户信用信息,暂停可能是整改的措施之一。”

竞争激烈信用卡业务“曲高和寡”

目前,国内包括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在内的几家外资银行都发行了信用卡。据了解,过去十年中,外资银行也曾大力布局信用卡业务,但由于多种原因,市场影响力并不理想。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不少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信用卡业务规模有限,外资银行信用卡经营模式在国内“不接地气”,同时市场定位“曲高和寡”,目前看发展前景有限。

资深信用卡研究专家董峥表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信用卡市场后主要有两大缺点:一是市场定位有问题,外资行信用卡业务普遍定位中高端客户,初期定位为500 强精英人群。“通常来讲,信用卡如果适用中端偏上的人群,很窄,大众才是基础,且渣打银行并没有类似运通百夫长黑卡这种定位于顶级群体的产品。”他表示,外资银行定位的这部分客户规模较小,且有很多国内本土银行都在抢占这些客户市场,所以外资银行获客成本和压力也比较大。

二是不接地气,本土化程度不够。国内市场广阔,这对外资银行的差异化经营能力、获客能力、品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外资银行的信用卡宣传方式、服务模式、活动推出等没有与国内市场关联,缺乏本土化特点。

事实上,渣打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策略调整早有端倪。

渣打银行于2021年7月1日起对信用卡积分政策进行调整,压降了单个信用卡账户的年积分总额;境内线下每消费1 元人民币获3 积分调整为1 元1积分;针对美元信用卡,每消费1 美元获10 积分调整为1 美元获7 积分。对渣打银行信用卡的积分价值“缩水”的调整,不少持卡人在论坛交流中认为是在“赶客”。

外资银行调整在国内的个人业务战略并非渣打独家。2021年4月,花旗宣布将对其全球个人银行业务进行重组,在包括中国市场的13 个全球市场中,花旗将寻求退出个人业务的计划。其中即包括财富管理、信用卡、个人信贷在内。同时,汇丰中国在2021年上线的近20套信用卡产品,不到一年时间仅剩下8套,在国内银行信用卡产品的挤压之下,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困境,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金融行业改革持续推进,外资和民营资本准入放宽,在各方资本继续投入和加持下,新设内地信用卡业务持续增加,内地信用卡供给继续增加,供给平衡被打破,供给过剩,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目前,我国内地信用卡市场处于存量市场阶段,信用卡红利期已过,市场占有率不是共同增长而是此消彼长,信用卡机构也只能挖空心思拼运营。”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表示,“外资银行信用卡在经营年限、资金实力、相关政策等方面远远落后内资信用卡,因内外环境差异等原因,外资银行信用卡的经营能力也没有优势。”

监管趋严个人业务面临挑战

此次渣打银行信用卡业务调整,也引发业界对外资银行整体个人业务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内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加强,银行个人业务监管趋严。

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金融领域《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强调对个人信息主体同意权的保护,规定征信机构采集个人信用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并明确告知信息主体采集信用信息的目的;信息使用者查询个人信用信息需取得信息主体同意,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渣打银行因违反信用信息查询相关管理规定,被处以罚款人民币230 万元,限期改正。此外,时任渣打银行零售信贷部(个人金融信贷部)信贷总监陈燕来,对该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罚款人民币10 万元。

据悉,上述处罚决定中提到的信用信息,是指依法采集,为金融等活动提供服务,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基本信息、借贷信息、其他相关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形成的分析评价信息。

信用信息服务业务又称征信业务,包括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分、信用报告和信用评级。而此处的信用记录又称信用查询,是指征信机构利用数据库技术采集、汇总企业和个人借、还款历史记录并提供查询服务的业务。

“在征信管理领域,违规具体表现为未经授权查询征信信息,征信用户开立和停用未报备等。”有业内人士介绍,具体的处罚原因可能包括征信用户管理不规范、未取得信息主体书面同意查询信用报告、违反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管理规定、未经同意查询个人征信信息、个人征信系统用户变动未及时备案等。

其中,未经授权或违规查询个人信用信息较为常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个别金融机构在征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短板和漏洞。同时,个人金融信息的查询在个别金融机构也存在不少违规查询情况。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未经内部审批,违规查询客户的账户信息和交易记录等信息,而金融机构未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发现和防止这些违规行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别金融机构在征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短板和漏洞。“在市场行为上,银行往往不仅是征信系统的使用用户的角色,更是征信信息的维护角色。”专家指出,“金融机构如要继续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强化征信监管,保障客户个人信息安全。”

罚单频现助推征信行业向好

经查阅发现,除渣打银行外,近年来频有银行因违反征信业务相关规定被罚,国有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等均在被处罚之列,其中不乏百万级、千万级的巨额罚单。

今年1月10日,央行上海分行公示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东亚银行(中国)因涉及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等,领近1700 万元罚单。1月29日,网商银行被央行杭州支行处罚款2236.5 万元,相关处罚事由就包括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

而去年,也有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等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央行处罚,据不完全统计,罚款金额最高达486 万元。

随着《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的落地实施,监管对征信业务的处罚力度也不断加大。资深金融业人士袁帅分析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触发了监管,违反了征信业务从而被罚,这是行业向好,在进一步提升和加速征信业市场化、法治化和科技化水平,助推征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也是践行我国推行信用社会的强力信号。

而面对征信市场的越发规范和严格,袁帅建议,银行业要更加注重紧跟政策和时代发展要求步伐,进一步发挥银行自身在征信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多维度、多方面着手,保障银行业自身和企业、个人客户的利益。

袁帅表示,“银行业要调整和完善规范征信业务全流程: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实现征信监管互通互动;启用多种检测方式,强化征信监管手段;完善综合评价机制,促推征信监管实效;严把征信准入关,守住征信监管底线;强化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完善信息安全内控制度;防范信息泄露,依法合规落实服务等。”

猜你喜欢

渣打银行外资银行信用卡
招商银行:招行两大APP支持信用卡免费还款
信用卡资深用户
与外资银行同行
注意!有些信用卡不激活也收费
“挨打”
外资银行适合你吗
信用卡之“链”
外资银行四家首获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